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强  康丽 《环球军事》2004,(22):46-48
目前,韩国在加强其与美国军事同盟关系的同时,随着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其谋求发展独立防卫能力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 韩国发展独立防卫能力的计划开始于1974年的Yulgok计划。尔后的30年中,韩国共投入了约300亿美元。目前,该计划逐步演变为"增强军力"计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韩国空军最近购买了4架Hawker800SIG和4架Hawker800SAR电子战飞机,意在增强情报获取能力。 最近,在美军进行全球战略调整过程中,韩国军队也被赋予了更多过去由美军履  相似文献   

2.
郭强  康丽 《国防科技》2005,(3):40-44
随着近年来韩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其谋求发展独立防卫能力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韩国发展独立防卫能力的计划开始于1974年的Yulgok计划,而后的30年中,韩国共投入了约300亿美元。当前,该计划逐步演变为“增强军力”计划,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韩国空军最近购买了4架Hawker800SIG和4架Hawker800SAR电子战飞机,意在增强情报获取能力。最近,在美军进行全球战略调整过程中,韩国军队也被赋予了更多过去由美军履行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控制联合安全区、海上反渗透作战、快速布雷、搜救、前线控制、后方生化污染洗消、军警作战和控制地对空射击范围等…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30日,据韩国防卫事业厅和大田地方检察厅透露,有军方背景的“机械研究院”责任研究员金某将韩国最新KlAl坦克的变速器转向装置设计图交给了美国的某家企业。KlAl坦克是20世纪80年代韩德两国联合研发的陆军主战坦克。韩国防卫事业厅认为,这是美国为了拿到德国的变速器技术,而试图通过金某拿到设计图。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日本防卫战略由专守防卫向实质性的攻守兼备方向调整,防卫装备的生产方式、采购体制以及进出口政策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本防卫装备采购体制改革及进出口政策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是防卫装备生产方式的变革。柔性生产是日本防卫产业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本文对于防卫装备产业采购体制改革的方向、柔性生产方式对于防卫装备采购改革的促进和局限作用以及柔性生产方式的适应性改革措施做了分析。1.装备采购现状及改革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日本的防卫战略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特别是民主党新政府上台以来,在军事战略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并呈现出军事向外拓展的趋势。年底,日本还将重新颁布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这些都表明,日本的军事战略和防卫政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林 《国防》2016,(2):71-72
海防部队建设是海防力量建设的核心,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海防部队力量布局,发挥防卫整体优势;推行新型海防部队体制编制,提高现代防卫效能;建立多维立体防卫体系,增强联合防卫能力;加强海防部队武器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海防部队整体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6日,日本防卫厅发表了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新的防卫白皮书阐明了日本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看法,也总结了过去一年防卫政策的执行情况。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将在年底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已经为此专门设立了首相私人咨询机构;并准备于今年9月提出报告,对其防卫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探讨日本单独行动的能力和应付中国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仔细分析一下日本新的防卫白皮书和防卫计划大纲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7,(3):F0002-F0002
韩国防卫事业厅下属国防科学研究所(ADD)2007年3月2日在庆南进永的昌原试验场举行了韩国陆军下一代国产主力坦克XK2试制品出库仪式。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自日本《防卫计划大纲》1976年首度出笼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将于2005年4月正式取代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内阁会议还通过了2005至2009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新《防卫计划大纲》要点以多功能、灵活机动、有效的防卫能力为目标,用以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加速了调整防务政策的步伐。近年来,日本相继成立了由军方组成的“防卫力检讨委员会”和由防务问题专家、各界有关人士及国会议员等组成的“防卫问题恳谈会”。目前,围绕日本的防务政策调整,各  相似文献   

11.
龙坤  朱启超  陈曦  马宁 《国防科技》2021,42(4):76-84
面对太空领域变化的安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相对衰弱,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太空防卫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太空防卫战略,特朗普政府明确将太空作为新型作战域,加快天军建设,并以中俄为主要对手,联合盟友构建军民一体、内外联动的太空防卫体系。本文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于太空防卫战略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欲加快太空武器化、谋求外空绝对军事力量优势的霸权企图。但这无疑会加剧目前愈演愈烈的太空“安全困境”,将更多国家拉入“太空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中,对国际太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展望拜登政府的太空防卫政策,其军事色彩会略微下降,但也将更重视技术积累和太空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2021,42(4)
面对太空领域变化的安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相对衰弱,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太空防卫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太空防卫战略,特朗普政府明确将太空作为新型作战域,加快天军建设,并以中俄为主要对手,联合盟友构建军民一体、内外联动的太空防卫体系。本文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于太空防卫战略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欲加快太空武器化、谋求外空绝对军事力量优势的霸权企图。但这无疑会加剧目前愈演愈烈的太空"安全困境",将更多国家拉入"太空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中,对国际太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展望拜登政府的太空防卫政策,其军事色彩会略微下降,但也将更重视技术积累和太空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我军1996年三军联合演习后,台军整体防卫作战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台参谋本部完成了所谓的“国军防卫作战‘固安计划’”的修订和调整,提出了“陆军二代兵力规划案”,该案将于2008年完成。届时台湾陆军编制员额将为20万人以下,并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31日,日本防卫省批准了《2012年日本防卫白皮书》,这是日本二战后发布的第38版白皮书,也是2009年9月民主党上台后第三次发布防卫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日本的安全观、防卫政策、国防工业与军力建设、涉外行动等内容。从正文看,2012年白皮书基本沿用了2011版的框架和内容设置,只在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所调整,此外,重要章节的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补充了2011年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4,(12):22-24
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访问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四国,推进“战略东移”。4月24日,奥巴马在访日期间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共同防卫条款适用于所有日本管辖下的地区,“包括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苏联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化过程中,各国都积极调整自己军事战略和防务政策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而这必然使军费预算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日本也不例外。冷战后日本防卫费支出的突出特点防卫费持续低速增长冷战后,日本防卫费连年增长,从1991年的43 861亿日元增长到1995财年的47 235亿日元,但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1992~1995年,年增长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海防民兵能够有效弥补海防部队低空防卫、综合保障、重要目标警戒等力量的不足,是海防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站到国家安全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濒海地区担负的防卫作战任务和信息化条件下濒海防卫作战的特点,积极推动海防民兵作战功能转型建设。一是以调整组织结构推动转变。坚持走"以精求强"之路,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濒海地区防卫作战需求,突出抓好防空作战、反特袭扰等民兵分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支援保障型民兵队伍(信息作战、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罪魁祸首之一,日本战后防卫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日本国宪法》、《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及《联合国宪章》。其具体方针主要包括禁止拥有进攻性武器、禁止向海外派兵、禁止行使集团自卫权、禁止征兵制、否认国家的交战权、贯彻专守防卫方针、不做军事大国、恪守无核3原则、确保文官执政、建设有限的防卫力量等。冷战时期,日本基本遵循了上述原则及有关方针;但冷战结束后,日本为配合其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其防卫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但其具体内容已经或正在突破上述防卫政策的各项限制,实现了世人注目的4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防务     
日批准2014版《防卫白皮书》防卫政策转变 8日5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批准了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确认日本今后防卫政策和方向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应对海防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着眼新型陆军建设发展,海防部队建设要明确职责任务,科学调整完善联合指挥关系,优化调整力量编成结构,加强海防部队武器装备信息化更新改造,不断提高海防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整体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