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战随想     
王聪娜 《华北民兵》2005,(10):58-58
电视里正在播放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专题片,画面上,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南站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婴儿,爬到母亲的尸体上,掀开上衣找到乳头,拼命吃奶,却吮不出半滴奶水,孩子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给奶吃,急得哇哇大哭。身后,是狞笑的日军,手中高高举起寒光闪闪的刺刀!……那是1937年8月28日,无数日子中平常的一天。抗战期间,那样的情节,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十几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没能有组织地打击日本侵略军,致使其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东北大部国土。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抗击日军进犯的作战,不仅是东北抗日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首战。江桥抗战主要分江桥阻击战和三间房阻击战两个阶段,历时半个月。此次抗战虽败犹荣,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日军攻占武汉以后,掌握了长江的控制权。长江成为了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补给线,为了减缓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推进速度,中国海军决定在长江展开敌后水雷游击战,切断日军侵华战争的后勤补给线。 1940年初,中国海军成立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以刘得浦上校为总队长,下设5个中队,11个分队,在湖口至芜湖段开创第一布雷游击区。之后,根据斗争需要,又组织4个挺进布雷队,在鄂城至九江段开创了第二布雷游击区;组织2个挺进布雷队,在监利至黄陵机开创了第三布雷游击区。一场控制与反控制、消耗与反消耗的殊死斗争即将在长江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4.
山西抗战史是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开展山西抗战史研究,既要把握中国抗战的整体脉络,也要把握山西抗战的区域脉络。从区域视角而言,红军东征、晋西事变、百团大战、中条山战役、日军山西残留和1956年太原战犯审判,构成了山西抗日战争的一个完整过程。充分挖掘山西抗战的基本问题和重要问题,展现山西抗战的区域特色,从社会史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山西抗战史研究,是推动山西乃至华北区域抗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20):24-26
中国的抗日战争,创造了无数传奇,饱含无奈与悲怆的长江抗战,就是独一无二的战争奇观。封锁长江,拉开了这场战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14-16
1938年3、4月间,中国军队在山东的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一次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震惊了法西斯铁蹄即将践踏的欧洲大陆。当年留学法国陆军大学的中国军官张少杰少校,在巴黎亲身感受到了台儿庄战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战中的中国海军水雷战探析胡海波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以长江及其支流为主战场,成功地对日军实施水雷战,取得显著的战绩,为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本文仅就中国海军对日军进行水雷战的背景、概况及其地位和作用作一探析。中国海军势单力薄,被迫进行水雷...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西南的云、贵、川便成为可运输抗战物资的交通要道。那时,国外援助中国的物资或中国购买的大批军用物资,只能绕道缅甸从西南进入中国境内。物资堆积在缅甸的车站码头,前线的将士们急需补充的弹药和医药运不进来。后来滇缅路终于修通了,国内却严重缺乏司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位侵华日军后裔来中国祭奠他不知死在何处的祖辈,于是请出租车司机带自己到日军死伤最惨重的战场旧址,结果司机想了想,直接把他拉到了横店影视城。有媒体评论说:某种程度上,横店正在扮演中国抗战剧  相似文献   

10.
游京录 《国防》2005,(9):82-82
1945年8月中旬,我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唐县支队政委唐振华同志两次深入日军重兵把守的南唐梅中心据点同敌人谈判,最终迫使其在缴械投降协议书上签字,缔造了抗战后期敌后战场一个尤为奇特的斗争案例。此事在当地广为传诵,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赋诗以纪之。滱水恒山豪气钟,尧乡自古屹长城。抗倭岭遗六郎箭,射日史彪哲匠弓。民铸金汤铜铁骨,党撑砥柱孺子情。碉楼作茧黔驴困,降服不劳费短兵。赤手狼穴降顽敌@游京录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此役历时3个月,日军付出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其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全盘计划被粉碎。 这段历史距今已60余年,当事人相继辞世,原始资料日益难寻。笔者搜寻得当时的两册日记,详细记录了“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作者在上海的所见所闻。现就日记的相关情况和主要内容作简略的介绍。 这本日记始于1937年8月12日,止于9月11日,共计31天,恰逢“八·一三事变”爆发。作者张德治,当时就职于上海长城唱片公司。他以细腻的笔法,真实叙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相似文献   

12.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文摘     
八年抗战毙伤日军知多少? 在艰苦的8年抗战中,中国军民究竟打死打伤多少日军,史书记述不一。蒋纬国总编的《抗日御侮》第10卷第45页引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调集重兵,准备进攻上海和南京.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为此,中国海军部制定了与陆战相配合的战略目标,以长江为布防重心,集中主要舰只,封锁出海口,消灭长江内的日本军舰.自此,中国海军走上了抗战前台.在江阴,中国海军展开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次海空大战.亲临要塞观战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见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中国海军将士在江阴的抗战,可谓惊心动魄,振奋人心.  相似文献   

15.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距县城西南30公里。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师长、聂荣臻政委带领下,于平型关前的乔沟、老爷庙歼灭日军精锐王牌师——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多辆,缴获武器辎重一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给予“亡国论”以有力驳斥和回击,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并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丽面夹击的战略态势,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抗击了日军的局部攻势,并组建中国远  相似文献   

17.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其改道流向东南,虽然暂时达到了阻挡日军进攻的目的,却也给豫皖苏三省44县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抗战胜利后,尝到“以水代军”甜头的蒋介石出于内战的需要,故伎重演,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决定了抗战文学必然和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这使得抗战文学表现出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价值趋向。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正气、骨气、义气,以及缘、忍、孝等许多东西在抗战文学中得到了生动地表现。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的抗战教育,是中国国防教育史上的璀璨篇章。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抗战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抗战教育政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分别对干部、部队、群众和儿童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教育,不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还为尔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抗战     
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宛平城附近进行演习的日本驻屯军部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寇的无理行径遭到了第29军官兵的拒绝,但是蓄谋侵略中国已久的日军悍然向龙王庙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并炮击宛平城。第29军官兵奋起反击,歼灭日军一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事变发生后,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军方立即制订了派兵方案,获得日本政府通过。日军3个师团立即开赴华北,平津沦陷,全面抗战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