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法特是全球媒体曝光频率最高的一位国际公众人物。他的名字和中东和平联系在一起。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对抗40多年,有着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位74岁的老人至今还活着,为他的事业奋斗。在他的生命中有50多次被谋杀未遂的记录。为什么阿拉法特能够避过许多杀害他的企图和阴谋而得以幸存,这得益于他的机智、人格魅力和威慑力。  相似文献   

2.
就在人们看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重获自由、巴以就结束伯利恒圣诞教堂武装对峙问题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又见曙光的时候,两名巴勒斯坦人分别于7日和8日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两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随即表示要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继续实施军事打击。这使重新启航的中东和平之舟再度搁浅。  相似文献   

3.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在此之前,巴以已签署了相互承认的协议。国际舆论认为这是巴以关系史上的重大转折,是中东和平进程的历史性突破。巴以冲突复杂的历史背景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在中东地区的冲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晚,以色列总理沙龙因9日在国内连续发生两起自杀性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提前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回国。9月11日晚,以色列安全内阁作出驱逐阿拉法特的决定,蕴含着引发更多暴力冲突的巨大风险。沙龙此举将严重阻碍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对此国际社会深表忧虑,并呼吁其放弃这一“愚蠢的决定”。 以色列现任总理沙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曾有两句著名的评价:历史学家说,战火频繁的中东战场只造就了一个名将,那就是沙龙,而时事评论家则说,只要沙龙存在,中东就永无安宁之日。  相似文献   

5.
陈辉 《华北民兵》2005,(1):54-55
日本对“中国威胁论”老调重弹,显然在做贼心虚;美军发动费卢杰之战,能扑灭反美烈火吗?阿拉法特身后的中东局势,和平席卷着硝烟;韩国打造超级驱逐舰,对朝鲜意味着什么?法军与科军交火,表明“维和”难“和”;澳大利亚实现地区大国,给亚太能带来安全吗?世界最新军情,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以来,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矛盾——巴以矛盾恶化以来,中东形势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双方的军事力量成为关注点之一。在中东地区以色列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巴方有什么呢?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达成的《奥斯陆协议》,巴方可拥有一支能够在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下确保公共秩序和内部安全的警察部队,并在临时协议中明确了这支警察部队的运作框架和权限,同时,协议也提出要组建一支由巴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直接领导的部队。巴勒斯坦警察部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在巴以双方谈判过程中,以色列坚持巴方不应拥有军队,但可以用“强有力的警察”来替代,因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警察部队的组成除了民事警察之外,还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军队成分,所以说巴警察部队实际上亦警亦军,其组成也就相对复杂。巴警  相似文献   

7.
近几天,中东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并不是因为冲突、交火、爆炸、流血,这次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仅仅是因为以色列总理沙龙的病重入院。按常理讲,生老病死乃人生之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本不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而沙龙之所以为世人如此看重,则是因为这片战乱不息的土地、连绵不断的冲突和生活在炮火硝烟之中的人们牵动着世人的心。面对短短几天内三做手术的沙龙,人们纷纷猜测:以色列政局将会怎样变动?谁将成为沙龙的继任者?巴以是否会陷入战乱之中?和平曙光何时才会降临这片土地?……然而,面对昏迷不醒的沙龙,面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我却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人——阿拉法特,带着莫大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4架以军“阿帕奇”战斗直升机相继出现在加沙城西地中海上空,并连续向海边的阿拉法特官邸发射近20枚导弹,随后又用机枪进行了扫射。阿拉法特一架专用直升机被导弹击中并燃起浓烈的火焰和黑烟。被导弹击中的直升机断为两截并烧成一堆灰烬。另一架直升机仍完好地停在机库里。当天阿拉法特并不在加沙官邸。由于巴方事先有所准备并进行了人员撤离,此次空袭只造成数人轻微受伤。  相似文献   

9.
4月17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舆论失望的叹息声中离开中东,为10天的斡旋活动画上一个残缺的句号。他3会以色列总理沙龙,两晤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终究没有说服双方达成一个停火协议,白跑了一趟。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正如舆论所指出的,面对你死我活的巴以冲突,美国的调解姗姗来迟不说,其国务卿鲍威尔又耐着性子在冲突地区外围观望,盘桓数日才去“灭火”。难怪摩洛哥国王不留情面地说他应该先去耶路撒冷而非拉巴特。其实,谁都明白,这是要给以色列留下足够时间去把巴勒斯坦自治区翻个底朝天。  相似文献   

10.
国际1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萨达姆讲话的录音磁带,萨达姆否认与发生在纳杰夫的爆炸事件有关。2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布,将首次组阁。23日,伊拉克临管会发表声明:决定限制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和阿联酋阿拉伯电视台在伊拉克的采访报道活动。6日,阿拉法特接受巴勒斯坦政府总理阿巴斯的辞呈。8日,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出任新总理。11日晚,以色列政府决定驱逐阿拉法特。16日,美国否决反对驱逐阿拉法特的安理会提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不要驱逐阿拉法特。8日,新加坡发现非典疑似病例。17日,被确诊的非典患者康复出院。10日,瑞典外交大臣安娜·林德遇刺身亡。10日至17日,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17日,联大拒绝将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议程。23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总理在北京会晤。  相似文献   

11.
张国权  风云 《环球军事》2004,(15):24-25
以色列军队袭击巴勒斯坦引起的硝烟尚未散尽,巴勒斯坦内部又起纷争,特别是加沙地带近日接连发生绑架、放火、枪击以及抗议示威事件,政局和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这些事件反映了支持与反对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武装派别之间的较量。这是阿拉法特自1994年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巴勒斯坦以来遭遇的最严重政治危机。 阿拉法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近日,巴勒斯坦地区一片混乱,绑架、抗议事件不断。7月16日下午,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警察部队总司令卡兹·贾巴利在加沙市沿海公路上被武装分子绑架。就在贾巴利被绑架前不久,一辆联合国救援机构的吉普车在加沙地带被劫持。同一天,5名法国援助工作人员在加沙地带南部被不明身份的蒙面枪手绑架。绑架者都是加沙地带不同派别的武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联合出版的最新《反恐怖手册》里,阿拉法特私人安全部队——第17卫戍部队被定性为“武装恐怖组织”,它还被认为是以色列境内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指使者。 “巴解军事组织的龙头老大” 第17卫戍部队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是阿拉法特和巴自治政府高级官员的贴身保镖,是包括美国、以色列在内的国际社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中东地区成了美苏两国争夺的中间地带。冷战期间,中东地区发生的五次大战和数不清的军事冲突的背后几乎都有美苏博弈的影子,或者背后支持,或者通过代理人打仗。冷战后,欧洲竞技场的美苏较量落幕。美国这个剩下的惟一超级大国开始调整其全球称霸战略的重心,从欧洲向亚太方向转移。随着中东地区强国伊拉克侵蚕科威特,美国不得不将其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东地区。此后,随着美国旁若无人地插手中东地区内部事务,中东地区的安全开始动荡,中东的博弈日益变得诡谲,让人有些琢磨不透。正如中国俗语所言,看不清,理还乱。总体看,中东地区矛盾冲突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可靠的传统盟友,能否维持与叙利亚的盟友关系决定着俄罗斯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地缘利益,特别是在今天俄罗斯几乎丧失了中东和北非所有盟友的情况下.叙利亚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5月12日从以色列抵达开罗,继续其中东之行。鲍威尔在伊拉克战争之后马不停蹄地穿梭于美国和中东诸国之间。搁浅的中东和平之舟能否重启,令世人瞩目。 在鲍威尔离开华盏顿之前,中东形势出现了两个重要动向。上月底巴勒斯坦组成新政府之后,中东问题4方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本月9日,美国总统布什又宣布,美国拟在今后  相似文献   

16.
哲边 《兵团建设》2004,(12):39-40
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秘书长塔伊布·阿卜杜勒·拉希姆在拉姆安拉正式宣布,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当日在法国巴黎郊区贝尔西军医院病逝。时间定格在11日凌晨3点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 一个传奇结束了。  相似文献   

17.
国际风云1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北京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3日胡锦涛电贺布什任美国总统。4日胡锦涛电贺卡尔扎伊当选阿富汗总统。5日温家宝在中南海会见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各方代表团团长。8日胡锦涛应约与布什总统通电话,胡锦涛强调,只要中美双方始终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中美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11日胡锦涛电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逝世,对阿拉法特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表示中方愿与巴方一道,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15日胡锦涛在巴西圣保罗考察中巴航天航空合作项目。20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胡锦涛发表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头十年,除2002年之外,中东军费开支一直呈持续上涨趋势。一些处于战争威胁中的国家军费负担都在5%以上,部分国家在有些年份甚至达到10%。文章认为,中东军费开支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石油收入不断上升,美伊战争的部分影响以及中东大国军事开支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阿以之间已经爆发过5场战争。而在新世纪之初,这一地区的形势再度恶化。伊拉克几百万名志愿者磨刀霍霍,利比亚、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随时准备同以色列开战,阿拉法特又拿起了枪……人们不禁要问:阿以会不会走向“最后决战”?  相似文献   

2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24):54-55
11月下旬,美国情报高层纷纷透露,近几个月来,10多名中央情报局驻中东地区的情报人员被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情报机构先后抓获,并可能已被处决,导致中情局在中东地区的情报网络遭受重创。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中情局中东情报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就此揭开了此次中情局间谍网络被破获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