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2.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4.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15军3个师团,印伪军1个师团),分三路袭击印度的英帕尔。北路31师团于4月6日攻占科希马,切断了英军从迪马普尔对英帕尔的增援与补给;中路15师团和南路33师团亦先后于4月上、中旬形成对英帕尔的南北合围。但在英印军的顽强抵抗和反…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听说奥德·C·温格特(Orde Charles Wingnate,以下简称温格特)这个名字,是在1941年12月16日.这天上午,我作为中国驻缅军事代表侯腾少将的上尉机要参谋,随其跟着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来到仰光,会见英军缅甸司令胡敦中将,向他面交中方策定的《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及其附件《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后勤部办法》、《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和缅人抗日自卫队办法》、《建立缅甸民防、防空、防谍体系》、《对缅甸铁道、公路、水运实行军事管制办法》等.  相似文献   

6.
人鳄大战     
一九四五年二月中旬,太平洋战争已接近尾声。在孟加拉湾海域巡逻的英国舰队,截获了一支企图从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缅日军舰队。他们将日军的几艘护航炮艇击沉后,装有一千多名日军的两艘运输船,却把日军安全地运到了一个叫兰里岛的小岛上。上岛后  相似文献   

7.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的首脑会议,决定设立中国战区,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同时,美国陆军部为了帮助蒋介石指挥作战,决定委派美第3军团司令史迪威来中国,出任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并组织指挥了缅甸作战.在此期间,我任史迪威的联络参谋,亲历了缅甸作战先败后胜的历史过程.在此,我把这段尘封的往事内幕披露出来,以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补遗.  相似文献   

8.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中美的战略合作与驼峰空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在二战期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在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中缅国际通道后,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驼峰航线,空运援华物资到中国。驼峰空运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合作与矛盾中得到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最先承认新中国的一个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了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当月28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为了中缅边境勘界树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甸国防军双方的将领遵照各自政府的指示,制定了一项旨在围剿盘踞于中缅边境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国民党匪军的军事计划。作战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缅方请求下,深入缅境100余公里,捣毁了金三角…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军自北而南、自东向西向中国进攻,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条战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缅甸并占领了滇西,企图形成从西南夹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多种原因,日军的这种企图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游击战在二战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英国军官温盖特和他率领的"钦迪队"也在缅甸战场成熟地运用了游击战。日军占领缅甸后,威胁中国国内战争所仰赖的交通线。美国和英国希望支援中国,所以必须重新打通中国到缅甸的道路。中国远征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通这条道路。要进入这一地区非常困难,有连绵的大山,地形非常险恶,很难进行机械化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日军向大店增兵 山东大店一直以来是鲁东南地区的军事重镇。1939年12月23日,一群200余人的扫荡日军在山东日照石臼所登陆,顺着岚兖公路从东向西浩浩荡荡地前进,步兵、骑兵、炮兵一路耀武扬威,原来这是日军第六混成旅喜早支队。中队长申中信带领一个中队的兵力,准备驻扎大店据点。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军的组建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组建青年军的时代背景1942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英、美参战,开辟印、缅战场,中国也派出部分军队,以配合盟军作战,由英、美直接补充装备、器材,使之现代化。为此,特种兵如汽车、装甲通讯等兵种的兵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国民政府军政当局曾在四川各大、中学动员过几千学生志愿参军,出国参战,名之日“青年远征军”,可以说这是最早的“青年军”。1944年秋,日军败局渐走,以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为名,疯狂地向湘桂进攻,以作垂死挣扎。当时蒋介石军队士气低落,节节败退。柳州陷落后,日军一支,侵入贵州,有危及重庆…  相似文献   

16.
韩继伟 《军事史林》2023,(10):71-78
<正>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凌厉攻势,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迅速攻占英、法、荷等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入侵英国属地缅甸则是日本南下战略的最后一战,因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华公路,对印度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战略意义”[2]。  相似文献   

17.
1942年5月26日,出国远征,入缅作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对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血战沙场,不幸牺牲。噩耗传来,举国大恸。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远在延安亲撰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则手书“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诚致哀悼。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当年在中缅战场上同戴安澜将军接触频繁,对他在缅甸战场的作战经过和建树,知之较稔,且衷心地钦敬。现将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血染沙场,扬威异域的殊勋追忆如次,以存史实,告慰英…  相似文献   

18.
五、同举平满纳会战,史迪威与杜聿明两人重归于好 史迪威对于我想给他讲述《将相和》故事的用心,虽然已表示理解,并嘱我放心他同杜聿明的关系,但在3月31日他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时,仍然告了杜聿明的"状",指责杜聿明和廖耀湘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遂使同古攻势夭折,缅甸战局逆转,请求处分杜、廖二人.同时他还向蒋介石说他要辞职回国,不回缅甸了.  相似文献   

19.
张兵 《环球军事》2012,(7):54-55
抗战时期,上、下细腰涧战斗是在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向我军进攻后,时任八路军—二。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依据战局变化,果断抓住战机,争取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化劣势为优势,转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参战部队跨区域调动频繁,编制复杂,留存数量巨大的部队史档案资料。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史料中心等机构存藏了丰富的日军缅甸战场部队史档案文献,包括日军作战部队履历、作战计划及军令、战斗详报、作战记录、阵中日志、战时军政等类别,内容囊括日军在缅甸战场的编制变化、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及军政统治等内容,是研究二战史、滇西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