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成功进行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试验,下潜最大深度达到7035米。“蛟龙”7000米海试达到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完成了下潜预定的坐底、水体取样、沉积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摄像、照相、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标志着我国在由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海洋深潜器分探险型和作业型两大类,我国的"蛟龙"号属于作业型深潜器,它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的最新纪录。今年6月24日,是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距离地面343千米的浩渺太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手控交会对接。同一天,我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海平面以下7020米处坐底,成功完成系列科学考察,创造了世界同类型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7-17
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本航次计划用时103天,分三个航段进行,分别为在南海进行长基线定位系统的功能试验,在东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有关区域分别进行考察试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并独立完成海上试验的大深度载人潜水装备,于今年4月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在世界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中,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转民》2012,(7):4-4
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2013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中国深度刷新至7062米,一个个新记录,一次次海试.使“潜航员”这一新兴职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3年7月,我国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6名潜航员,其中包括2名女潜航员。这是我国首次选拔女潜航员.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选用女潜航员。  相似文献   

7.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3):4-4
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有关专家说,太空授课活动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顺利进入太空,经过40余小时的空间飞行,于13日13时18分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自动交会对接,再一次实现"天神之吻"。这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在中国航天由大向强行进的宏伟蓝图上留下历史的定格。一次次的神舟升空,都在递进着中国速度。载人飞行走过十年、神舟系列十发十捷、10名航天员遨游天宇  相似文献   

9.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全体同志: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出色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13天的时间内创造了6项新记录,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掀开新篇章。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到6月29日10时许安全返回,在这13天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创造了6项新记录: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首次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8):20-22
经过20年奋战,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培育和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6月26日,随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平安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  相似文献   

12.
国事要闻     
《中国军转民》2012,(7):4-7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的主着陆场,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先后健康出舱,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4.
外层空间     
《国防科技》2003,(1):81-81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开辟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载人飞船,由球形航天员座舱、仪器舱和反推火箭发动机组成,重约4.7吨,只能乘坐1名航天员。航天员在座舱内的弹射座椅上着密闭式航天服飞行,最长飞行时间为5天。 1962年2月20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水星6”号飞船,并将航天员约  相似文献   

15.
继掌握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太空相拥",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17.
备受瞩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拉开大幕。作为“长征二号FT1“火箭、“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三大关键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1年的时间里集智攻关.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也积累了珍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11-11
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今年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后,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天宫一号任务新闻发布会说  相似文献   

19.
事件     
《环球军事》2012,(13):4-4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与另两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一道,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太空。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20.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也是广大军工人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军工精神的又一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