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汽油燃烧有可能生成复杂的多环芳烃的特点,对火场残留物中可能存在的微量汽油成分进行了提纯,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实验得出的数据及图谱,可以证明紫外光谱法分析火场残留物中可能存在的汽油成分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90^#汽油在地毯上燃烧的烟尘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中以地毯燃烧产生的烟尘为空白,通过谱图叠加对比来排除地毯对汽油组分的干扰,并对排除干扰后90^#汽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其燃烧烟尘中存在的特征组分。为火灾现场中易燃液体的分析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为GC/MS的分析技术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93号汽油的成份构成,首先确定了93号汽油蒸气的化学等价分子式,然后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别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当量比下93号汽油蒸气的定压和定容绝热燃烧温度。结果表明:93号汽油蒸气的化学等价分子式可近似表示为C_6H_(12);定压和定容绝热燃烧温度随当量比Ф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定压和定容绝热燃烧温度均出现在Ф=1.1时,其数值分别为2 285.45 K和2 676.74 K;定容条件下,Ф=1.2时,终态压力达到最大值为988 207 Pa;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定容绝热燃烧温度比定压绝热燃烧温度高约178~476 K。  相似文献   

4.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93#汽油燃烧烟尘及残留物特征组分的五种萃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确保制样过程中汽油组分提取量尽可能一致性的条件下,以提取出的有机特征组分的种类和相对峰面积为标准,利用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量色谱图定性分析了五种萃取剂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比分析了汽油、煤油、柴油及其燃烧残留物的三维荧光特征参数,主要分析了荧光峰位置、半峰宽、荧光发光区域分布、次峰与主峰的荧光强度比等,验证了荧光光谱法在鉴别火场汽油助燃剂燃烧残留物中的可行性,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下航行器不同燃料燃烧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热动力水下航行器不同燃料的燃烧性能,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OTTO-Ⅱ单组元燃料和HAP+OTTO-Ⅱ+H2O的三组元燃料在旋转燃烧室内的两相湍流燃烧进行了数值仿真.湍流计算采用标准模型κ-ε、气相燃烧采用ED模型、液相采用离散液滴模型.得到两种燃料在燃烧室内的温度分布,化学反应速率分布、燃烧产物CO2和CO的质量分数分布以及两种燃料液滴的运动轨迹,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元燃料的燃烧性能要优于单组元燃料的燃烧性能,但由于三组元液滴蒸发较慢,对燃烧稳定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藏高海拔条件对古建筑火灾的影响,分别在拉萨与廊坊进行了中等规模木垛燃烧实验。测得了木垛燃烧的质量损失速率、火焰高度和燃烧温度,并分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和大气压力对木垛引燃和燃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拉萨低气压条件下,木垛引燃难度加大、燃烧时间增加、质量损失速率降低、木垛中心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火灾燃烧烟气流动规律,对于掌握初期形式为燃烧的单炕道的火灾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爆炸后有持续燃烧的火灾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立的火灾燃烧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了火灾燃烧实验,利用示踪棒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分区进行了测量,对烟气流动分区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死区"和烟气区内流动和分层现象的研究表明,利用示踪棒测量火灾烟气层高度并定性的揭示流动性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数据采集和测试领域,经常出现对不同采集设备的记录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的情况.为保证对比分析的正确性,需要对来自不同采集设备的数据进行时间上的对准.针对采集设备缺少时间信息的情况,提出一种利用关键参数的关键变化节点实现不同采集设备时间对准的方法.选取记录在不同采集设备中的同一个参数设为关键参数,分别查找该参数在两采集设备中发生同一状态变化的采集时刻位置,该时刻位置作为关键时间节点.利用该关键节点和采集设备的采集频率,实现不同采集设备起始时刻的对准.最后利用数值内插,实现不同采集设备在任意时刻的时间对准.通过均值和方差工具对该方法的时间对准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对准精度取决于采集设备的采集频率,当不同采集设备采集频率差异较大时对准精度取决于较低的采集频率.  相似文献   

10.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酚类阻燃剂对红松的阻燃作用。用苯酚、对硝基苯酚、对氨基苯酚三种阻燃剂配成的3种同种浓度的阻燃剂溶液浸泡红松木粉,干燥后,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阻燃与未阻燃红松木粉的热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酚类阻燃剂能降低木粉热解速率,推迟剧烈燃烧开始的时间,减小热解的剧烈程度和热解可燃气体的产生量,促进木材的脱水炭化,使热解产生的碳化物增多。  相似文献   

11.
硫化氢和元素硫是直接造成加氢精制生产过程中银片腐蚀不合格的物质.从生产环节入手,对汽提效果、非计划停工、原料性质、水、生产设备对3号喷气燃料银片腐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精制油代替粗汽油作冷回流介质,用氢气代替水蒸气作汽提介质等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汽油的电性质与其组成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特性,测定了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用全交互验证法对30个不同油库、加油站汽油样品中的烯烃、芳烃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方法测试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烯烃、芳烃含量分析的误差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在现场快速检测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汽油与柴油混合用作柴油机应急燃料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燃料对于提高战时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在-10#军用柴油中掺入90#车用汽油(简称为汽柴混合油)为例,从柴油机燃料应具有的品质性能着手,分析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应急燃料的可行性。把车用汽油和军用柴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掺兑,将试验结果与军用柴油的性能要求和美军应急使用指标对某些理化性能的要求相比照, 指出了汽柴混合油作为柴油机燃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汽油的介电性质与其组成、结构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研制了用介电谱快速测定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专用检测装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用全交互验证法对68个不同汽油样品的研究法辛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汽油研究法辛烷值分析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再现性和重复性误差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Y—切石英晶体的各向异性动态响应材料特性,实现对粘接在石英晶体后表面的材料试件的一维平面复合压缩剪切加载。用电磁质速法测试试件中不同位置上的质点在压剪加载下的运动情况。从处于粘接界面上的量计所测纵向质速史和横向质速史,可以看到压剪波传入试件中的清晰的两波(QL波,QT波)结构,与理论估计基本相符;其它位置上量计的测试曲线亦反映了材料对压剪波传播的动态响应特点,可以看到剪切波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GB 17930-1999中对烯烃、芳烃含量提出了明确限值要求。相应分析方法是GB/T 11132-2002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该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试验时间长,试验结果偏差大。为改进对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测试方法,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目前采用的快速、简便分析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气相色谱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对近红外光谱法预测汽油中的稀烃、芳烃含量进行了研究,用全交互验证法对36个不同油库、加油站汽油样品中的稀烃、芳烃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预测汽油中的稀烃、芳烃含量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稀烃、芳烃含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体分比测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显微CT图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不同尺度的显微CT图像分别测定全局纤维体分比、局部纤维体分比和纤维束体分比参数,还可以为难以用常规物理实验测定体分比的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积分数测定提供解决方案。以E-Glass/Epoxy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比ASTM D3171 Procedure G、扫描电镜实验和显微CT实验三种测定法的测量值,结果证明了显微CT实验测定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扫描电镜图像和显微CT图像,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图像处理方法,为获得正确的组分材料分割结果提供了技术保证。显微CT实验测定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组分材料体分比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