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倡文 《中国民兵》2010,(10):60-61
与三位战士谈读书,使我生出许多感慨。第一位战士比较喜欢经典,他说这段时间正在读《道德经》,交谈中他总爱引用《道德经》中的句子,我问他知不知道何谓道、何谓德?他很茫然,听完我的解释,他讪讪道:"你读书也读得太仔细了吧!"第二位战士最近对《水浒》着了迷,他说自己已把《水浒》通读了两遍。听着他侃侃而谈,我问他通读了两遍,是否认得其中的每个字?他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也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中译本面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就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毛泽东一生读过次数最多的书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后来他还说过,自己每年都会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毛泽东到底读过多少遍《共产党宣言》,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可能也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3.
电影频道重放南斯拉夫二战片《桥》。70年代末我就看过,但还是认真地看了一遍。看完彼《桥》,我想到了綦江彩虹桥、宁波大桥等这些不争气的桥。尽管这已成了“老话题”。电影中的桥“真是一座好桥”,炸毁这座桥,游击队员们可谓是历尽千难万险。我想,那座桥要是能像咱们的?..  相似文献   

4.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日月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激越悲壮的歌声在兰州大学礼堂回荡。这是兰大师生正在与老山前线某部英模报告团的指战员一起举行歌咏晚会。尽管要求节目要避免重复,但《血染的风采》这首歌还是一遍又一遍被选唱,一个晚会上竟演唱了七遍。会场的气氛更是炽烈感人。只能容纳1800人的礼堂,一下来了2700多人,座位坐  相似文献   

5.
军校毕业被分到人武部后,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民兵》杂志,我就喜欢上了 她。我总爱往收发室转悠,希望与它邂逅,接下来便是一遍遍翻看。 我的习惯被政委知道后,一天,他面带鼓励的神情把资料室钥匙交给了 我。资料室有一书架,全是历年的《中国民兵》杂志,我仿佛一下迈进了后备军 知识的海洋。我上军校时学的是司务长。若让我炒个菜、做个账,那绝对是行家 里手。但写起文章来,总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怕读者笑话,我当时连做个 食谱都要在措辞上琢磨半天。在人武部资料室呆的时间长了,从没在报刊发表 过“豆腐块”、“火柴盒”的我,突然间有了写作和发表的欲望。于是,在我还没有  相似文献   

6.
一种军人的精神,一种男人的精神,一种人的精神。许三多,去年年末在各家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及同名小说《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普通一兵。我对该剧认真地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也说说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其实,我看《士兵突击》缘于一个很不经意的电话,我的一位朋友问我:你对许三多印象如何?我说,没有什么印象。他又问:那你对《士兵突击》的印象如何?我还说,没有什么印象。又问:为什么?我说,我没有看过《士兵突击》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印象。没想到他居然惊诧于我的这一回答:怎么,你一个职业军人居然没有看这部已经火遍大半个天的电视剧?我以极度的平常心说,是的,正因为我是职业军人,才更懂得军人,所以不需要也不愿意看军事体裁的影视,尤其是被一些假军事影片伤了心之后。  相似文献   

8.
到人武部一年多,我也与《中国民兵》成了一年多的好朋友。开始时,由于我对民兵工作不了解,屡屡碰壁,苦于入道无门。老同志都说你不会的地方就多看看《中国民兵》。这一看,我发现了很多贴近工作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破解民兵预备役工作难题的答案。于是,我开始对它“另眼相看”,经常在工作之余捧起研读,有些重要的文章还要看多遍,就像一个淘宝者,找到了一把入门钥匙。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看了一则题为《一定要洗七遍》的故事:一个留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洗盘子挣学费.日本餐厅规定盘子必须用水清洗七遍。但他每次都少洗  相似文献   

10.
我与《环球军事》结缘是从2000年,虽然认识它比较晚,但是它丰富的政治、军事等知识让我受益很多、爱不释手。我很庆幸在我有限的军旅生涯中能够有它相伴。我感谢《环球军事》杂志,因为是它为我插上知识的翅膀!2000年,我所在的分队作为部队的“蓝军”分队试点单位,担负着为部队做好“蓝军”武器装备、编制、训练情况的研究初探工作。那时,我们连基础设施还很不好,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参考,因此,上级交给的任务很难完成。当时,我在连队当文书。那段时间,我几乎翻遍了图书室的各个角落,查阅了很多资料,但都不理想。后来,连长让我到部队图书馆去…  相似文献   

11.
耕耘在笔端     
黄长刚 《中国民兵》2014,(10):64-64
前不久,一首神曲《小苹果》不但火遍了大江南北,也悄悄走进了军营,经过改编的军营版《小苹果》以强军目标为主题,动感时尚,寓教于乐,催人奋进,成为今年征兵宣传中的亮点。军营版《小苹果》带动了“参军热”,这也给我们新闻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采写好新闻,就如同播种育果,倾注文思,耕耘笔端,最终目的还是想有个好“销路”——读者关注,影响广泛。如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我觉得要在三个方面花心思。  相似文献   

12.
徐昕 《政工学刊》2010,(8):66-67
我生过半,虽不稂不莠,但所读之书却不算少。近日,再次仔细翻阅《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这是我平生所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至少读过10遍了)。对毛主席那种严以自律,不徇私情,“公交以公交论,私交以私交论”的做法,真切由衷地感到景仰和钦佩!  相似文献   

13.
听说《中国民兵》将随着《解放军报》一起改版, 给后备军战线读者多了一份期待。当新年第一期《中国民兵》如期而至,我们从头到尾逐栏逐篇品味一遍完毕,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 改版后的《中国民兵》不仅传承了改版前主要栏目的特色,还着眼新军事变革热潮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际,新开辟了《前沿  相似文献   

14.
黄海 《政工学刊》2007,(12):50-52
在当代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二百多卷,洋洋四千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在他看来,《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将相史。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他反感这种修史原则,但作为学者、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这部史书的情感却是极其浓厚的。  相似文献   

15.
“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生命中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与友至武胜路书市淘书,随手翻开《林清玄散文》,两句充满人间真情和哲理的话突然跃入眼帘,磁石般牢牢吸住我四处寻觅的视线,反复默念数遍,久久回味,于是毫不犹豫付款拿书,...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四川郫县人武部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表后,迅速安排布置,在全县民兵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为了深入扎实学好《邓小平文选》,人武部党委专门制定了学习计划,要求干部、职工在今年春节前通读一遍,每周用一天时间专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台江县人武部党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到4月28日人人已通读一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后,台江县人武部党委组织干部、职工到书店订购。4月初,《邓小平文选》到手后,部党委召  相似文献   

18.
正前些年笔者到四师七十二团(红军团)采访,后来撰写了纪实散文《把南泥湾种子撒遍伊犁河畔》,并在《兵团日报》上刊发,文中写到了老红军刘可桑带头开荒的片段,只是因为当时有关他的事迹了解得太少,写了几句话算是作了交代:"在肖尔布拉克农场开发中,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的人已经不多了,刘可桑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十三团(现七十二团)的副团长,他带着7个小伙子用草绳拉木犁,肩膀头磨破了,用烂布条将绳头缠缠继续拉"。虽然只是一个画面,但这个画面我一直铭刻在心。后来,我开始注意搜集有关刘可桑的事迹,遗憾的是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19.
8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理工科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教学要求中对培养学员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能听懂英语讲课,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听力理解准确率以70%为合格。”根据《大纲》要求,我院从85级开始,为本科生(地方入学生)开设了听力理解课。从85年到90年间,我连续担任了87、88两个年级的听力理解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从而促进了教学,使学员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全国大学英语  相似文献   

20.
朋友,《我告诉你》:在《可爱的军营里》,我曾受过《院校军训》,也学过些《实用技术》。《告别军营后》,我念起了《致富山海经》,并准备为广大民兵编写《勤劳致富专辑》。但最近却遇到了《恋爱婚姻家庭》一连串难题,在苦恼、厌世之际,我有幸漫游了《中国民兵》知识宫。在《服务台》前,服务员指点我去《问事处》找《谢顾问》。谢老师给我热情地上了堂《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