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恐怖主义让印巴同“病”相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因克什米尔领土争端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双方武装冲突时有发生。近年来,在美国的拉拢和调解下,印巴之间的紧张局面缓慢解冻。然而,就在两国关系趋于缓和的同时,印巴国内恐怖活动却日益频繁,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不断。  相似文献   

2.
12月2日,一群伊斯兰武装分子在克什米尔南部山区打死7名印度教徒。同日,印度士兵在克什米尔多处地区同伊斯兰武装分子交火,16名伊斯兰武装分子被打死。 “9·11”事件以来,美国为了顺利实施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极力安抚印度和巴基斯坦。美总统布什宣布解除因核试验而对印巴两国实施的经济制裁。国务卿鲍威尔分别与巴印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但印巴紧张局势并未因此而有所缓解,双方仍然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3.
寒丁 《当代海军》2001,(6):28-29
世纪初,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争执了半个多世纪的克什米尔问题,依然没有出现解决的迹象,小规模的交火持续不断。对克什米尔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印度军方人士认为,在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若没有空军的配合和海军在阿拉伯海对巴基斯坦的牵制,光靠陆军取胜是不可能的。当然,巴基斯坦也不愿眼看着印度通过海上对其加以牵制,而最终取得克什米尔冲突的全胜。于是,两国间因长期冲突所引发的军备竞争,渐渐地出现从陆上转向海洋,从核武器转向海上攻击性武器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宗树 《宁夏科技》2002,(3):22-23
自从英国殖民主义者1948年8月抛出“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后.埋下查谟和克什米尔(简称克什米尔)地区悬而不决的归宿问题的争端火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为此发生冲突约20起.发生战争3次。  相似文献   

5.
5月22日,正当印巴两国军队因5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查谟附近的卡卢恰克镇遭恐怖袭击、双方在边境地区激烈驳火时,在距印巴实践控制线只有25公里的库普瓦拉视察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在场的600多名印度官兵表示,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的“圣战”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现在已经到了对“越界恐怖主义进行决战的时刻。毫无疑问,我们将赢得这一战争的胜利”。 随同瓦杰帕伊视察的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也说,在14日查谟附近发生暴力袭击事件后,印度全国和军队都面临着向恐怖主义开战的新挑战。他要求军队执行政府作出的任何决定,要求他们作好准备,彻底打败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6.
吴健 《当代海军》1999,(3):43-45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和巴基斯坦因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积怨甚深。几十年来,双方互为敌手,不遗余力地进行军备竞赛,去年5~6月间发生的核试验危机就让国际社会吃惊非小。在辽阔的印度洋上,印巴两国海军的  相似文献   

7.
1971年11月下旬,印巴间爆发了印度武力支解巴基斯坦的第3次印巴战争。双方地面部队在东西两线均展开了大规模攻守作战。在此次战争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装甲兵都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所以双方在战后都加强了在装甲兵建设上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南亚地区无疑正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自去年岁末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间因印度议会大厦遭恐怖袭击事件而引发的新一轮危机眼下愈演愈烈,几近失控。其中最为严重的表现便是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及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军备,并频频发生交火事件。印巴不和由来已久。双方此次交恶,既有现实因素,更有历史渊源,特别是与克什米尔这个从一开始便纠缠在两国关系中的难解之“结”密不可分。为  相似文献   

9.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近年来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而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核战争更使得国际社会忧心忡忡。在紧张和关心之余,人们也许会问:印巴两国何以会有如此大的深仇大恨?两个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国家怎么会变成半个多世纪的冤家?印巴半个多世纪的紧张和敌对关系的根源表面上看起来在克什米尔的控制权问题上,但是真正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需要回顾到印巴独立前夕的风云岁月。  相似文献   

10.
锡亚琴地区位于中巴印三国边界,是三国问交通要道上的战略制高点。印度占据锡亚琴冰川的两个山口,巴基斯坦则控制着南边的哥央拉山口。由于冰川位于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印巴两军在冰天雪地里进行了20多年的武装对峙,至少数千名印巴士兵葬身于此,绝大多数是死于恶劣的天气。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国防科技》2002,(7):48-49
2001年12月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双方在以克什米尔为中心的边界地区集结了上百万部队,并把可携带核弹的武器装备也部署到边境地区,致使该地区局势十分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几个月的紧张对峙中,双方冲突不断,互有死伤,其中不乏有激烈的交火事件,但时至今日两国尚未正式开战的迹像。何以如此,双方为何打不起来?纵观印巴历史和现状,就不难明白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12.
冰川 《环球军事》2004,(7):26-27
谁对印度的安全威胁最大?谁对印度即将进行的大选最危险?是拥有核武器的邻国巴基斯坦,还是为闹分裂三天两天发动恐怖袭击的克什米尔分裂武装,亦或跟“基地”组织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激进组织?答案一定会让人大吃一惊:都不是!真正对印度国家安全和大选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一支隐藏在印度西部深山老林中人数过万、历时40年、装备落后的游击队。这支几乎被国际社会忘记的游击队才是印度国家安全的真正威胁,是瓦杰帕伊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是装备有核武器洲际导弹的印度武装力量最大的敌手。英国广播公司专门负责报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事务的著名记者戴维·洛恩德奇迹般地获准进入这支游击队的根据地,成为首个对这支传奇武装进行采访的外国记者。3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2台“新闻之夜”栏目和英国《独立报》分别播出刊登了英国记者的神秘之旅,首度向世人揭开-让印度政府头疼40多年的反政府武装的内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饱受动乱躁躏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原本已有好转迹象。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最近数月以来,克什米尔峡谷遭遇武装分子一连串的袭击,最近半月中,克什米尔地区印巴控制线附近也遭受了持续不断的炮弹轰炸,这些都给新德里拉响了警报。印度安全问题分析家警告,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突的焦点一峡谷地区,最近的暴力活动可能预示着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新一轮暴力活动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石建广 《宁夏科技》2001,(12):72-73
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10月18日在克什米尔发生越境交火,25人在枪战中死亡。这场暴力冲突是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刚刚结束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访问之后爆发的。印国防部消息人士说,鲍威尔离开新德里几个小时之后,边界地区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机枪交火”。  相似文献   

15.
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去年12月13日发生印度“议会大厦袭击”事件而引发了新一轮武装冲突。印巴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和冲突就有四次,至于边界上的零星交火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国总是刀枪相见呢?  相似文献   

16.
克什米尔争端是历史道留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自两国独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在两国独立后的25年内,曾三度兵戎相见(分别是1948、1965和1971年)。1998年,两国相继进行了核试验。1999年,两国间爆发了格尔吉尔冲突。人们担心,如果冲突逐步升级为第四次印巴战争,有可能是一场核战争。可以说,现在两国的对立已不仅局限在南亚,它很有可能破坏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续)五、印巴核竞赛 1998年5月份,在东南亚的次大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曾经刮起一场激烈的“核旋风”,两个结怨颇深的国家刮起一场激烈的“核旋风”,两个结怨颇深的国家刮起这场“核旋风”。 1998年的5月,世界许多国家的报纸都以显著的位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报道了这场核竞赛的旋风。印度在5月11日到13日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据说其中有一次是属于氢弹类型带有热核材料的试验。巴基斯坦随后在5月28日到30日  相似文献   

18.
包括美、欧以及其他区域强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必须参与进来并且在印巴之间进行斡旋,从而解决印巴两国间的突出问题:克什米尔、水资源分布、锡亚琴冰川以及爵士湾问题。两国最好的选择就是坚持对话。努力以友好方式解决他们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不管是武力或是胁迫政策,永远都不能消除印巴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8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交火,由于地形崎岖,双方主要动用轻便的迫击炮相互射击。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表示,印军无故开了"第一炮",导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巴方一侧5人死伤,巴军随即展开有效回击,印军人士反映巴军火力凶猛,以至于救援车辆无法靠近弹着点附近接送伤员。印度"雷迪夫新闻"、"Zee电视"纷纷透露,巴军重迫击炮对印控克什米尔的哨所造成压制,一名印度士兵和  相似文献   

20.
岁月悠悠,1971年12月初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已经过去30多年了,那次战争虽然已经从许多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忘,然而,这场战争中的许多战例仍使一些军事专家和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其中1971年12月9日巴海军“汉果尔”号潜艇“单枪匹马”大败印海军护卫舰队的战斗,是较著名的战例之一。1971年12月初第三次印巴战争刚刚爆发,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海军都试图控制阿拉伯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域。印度派出2艘英制“豹”级护卫舰“库尔卡”号和“基尔庞”号组成护卫舰队,而巴基斯坦派出的仅是一般刚从法国买回的“桂树神”级潜艇“汉果尔”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