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峰 《国防》2001,(1):30-31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人都没有闲着,一边是努力铸造和平盾牌,另一边则忙着打造战争机器.几经沧桑之后,人类终于跨进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否会如过去一样总是战争与和平相伴?新世纪大国的国防是和平之"盾",还是战争之"矛"?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战和20世纪的终结,对21世纪或说后冷战时期地缘战略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20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变迁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认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全貌,就必须正确分析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全球各种力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及其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和各国军队建设正处于一个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历史的车轮,把人类带到21世纪的门槛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重点;各军事强国的武装力量,一个共同发展趋势是:“精兵利器”,即通过适当削减兵员、提高官兵素质、更新武器装备,以提高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部队的战斗力20世纪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战争最为倾繁、惨烈和残酷的一个世纪世纪之交,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望和平与发展,战争乌云并没有远离我们这个绿色的过球,战争狂人并没有因为人)世纪的惨烈教训而变得更加理智。冷…  相似文献   

5.
随着冷战和20世纪的终结,对21世纪或说后冷战时期地缘战略格局前景的预测成为热门课题。20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变迁的原因告诉人们,要正确认知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世纪地缘战略格局全貌,就必须正确分析冷战终结所引起的全球各种力量平衡关系的变化及其近、中、长期演变趋势,首先是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出现过两次正义战胜邪恶的世界大战,也出现过两次推翻反动阶级的伟大革命;经济空前发达,科技空前进步。社会空前繁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空前提高。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纪末,人类充满美好希望,将雄迈地跨进新世纪。对于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舰船,20世纪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尤其辉煌。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对战争威胁判断经历的变化情形是:冷战结束之初认为国家间的战争威胁大大降低→20世纪90年代迅速提高对国家间战争威胁程度的认识→“9·11”事件后认为应主要应对非国家主体的战争威胁→2004~2005年以后重视以国家间战争威胁为主的多元化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8.
葛信卿 《国防》2001,(1):6-7
核武器、导弹武器,既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又是20世纪遗留给新世纪的重大战争隐患.目前,尽管超级大国核武库已经有所裁减,然而现存的核武器仍然足够毁灭地球若干次.表面上的数量减少,丝毫没有减弱现存核武器的效用.核武器技术不断更新,新型核弹头如电磁脉冲弹、贫铀弹、中子弹等层出不穷且有的已投入实战运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纷至沓来,成为增强核和常规导弹威慑、打击和反击能力的有力后盾.  相似文献   

9.
处于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关节点上的进步人类难免回眸过去100年的历史。即将过去的20世纪可谓是风雷激荡、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留给新世纪的历史遗产中,20世纪著名军事家的兵法思想极为丰富,堪称一绝。本世纪上半叶是以革命和战争作为时代主题的,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全面战争”和“绝对战争”的典型,旷古未有。随着和平与发展取代革命和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样数亿人参与角斗,并以数千万人死亡为代价的历史“大戏”,今后很难再重演了。但是,社会和人性结构中许多最隐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延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时代结束,国际局势整体趋于缓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向人们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新面貌。与此相适应,建设一支“精兵、高质、高效”的职业化军队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年代,军事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兵力、兵器的数量规模。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一般都走过大规模扩充军队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军队的规模一度有1000万~1200万人。战后各国虽然都裁减了军队,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军队规模仍然保持在400万人上下。然而,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建军模式普遍放弃了规模数量型,选择了走精兵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风云变幻、风雷激荡的时代.20世纪,是战云密布、战火硝烟的时代.20世纪,是名将云集、名帅辉映的时代.20世纪,是巨擘林立、巨星闪耀的时代.从20世纪初叶的日俄战争,到第一、第二两次席卷全球的世界大战,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阿以战争、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风暴……战火,此起彼伏;硝烟,遮天蔽日;强国,尔虞我诈;弱旅,备受欺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冷战高峰时期.此时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世纪潜艇打捞”事件。事过境迁,但是此事件却值得人们回味与思索。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浩劫而成为一体两面的价值体.战争的暴烈使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在人类历史上,和平要比战争成熟得晚.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全人类都不要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半个世纪前,德、意、日法西斯先后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拖入了战争的深渊,给全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然而,战争唤醒了人类,战争使人类更加热爱和珍惜和平。战后,正直的人们无不积极倡导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已经也必然是世界的主流。但是,人类也应清醒地看到今日的世界远没有铲除战争的根源,世界仍不太平:否认侵略、美化侵略的恶势力还十分猖獗,超级大国企图主宰世界的野心不死,局部战争不断……这都是善良的人们应该加倍警惕的!  相似文献   

16.
一部厚重的军事历史新作《血与火的百年:20世纪局部战争纪实》(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编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它精选了20世纪世界各地发生的32场重大战争,展现了100年来军事发展最有代表性、最具时代特色的典型战例。作者以军事专业人员的视角、生动活泼的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优秀作品,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规模最大、军事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描述各次战争的著作、回忆录、军事统帅传记和影视作品,可谓洋洋大观,多不胜…  相似文献   

17.
拯救生命摇篮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祖先孕育并栖居于森林,在大森林的庇护下生存,进而发展了人类文明。人类不能没有森林。然而不幸,当人类进入20世纪后.人们发现.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上流失、风沙干旱已成为危及人类的全国性、全球性的灾难。科学家们指出,生态破坏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灾难。有资料表明,阿拉伯国家已沙漠化的土地达98%。我国“五·五”计划期间较之于“四·  相似文献   

18.
综观美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其在冷战时期发动的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和后冷战时期于2003年进行的伊拉克战争(2004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仅意味着这场战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基本结束),由于越南和伊拉克的综合实力与美国相差甚远,战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两军大规模对垒,是典型的非对称战争.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01,(1):32-33
人类社会已经迈人21世纪.新世纪的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高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科学技术含量,显著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必然引起作战思想、作战方式、作战方法的变化.面对这种全新的战争,省军区系统建设应当如何把握重点?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种明辉少将寄给本刊的文章指出:必须努力提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和反空袭作战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并未给人类带来企盼的和平,战争这个怪物无时不在地球上徘徊。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挥动“霸权主义”大棒,对主权国家的南联盟大打出手,向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民叫板,导致1000多名无辜者的生命和数千亿美元的财产化为尘土。特别是竞丧心病狂地用罪恶的炸弹袭击我驻南使馆,将美国施行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暴露无遗。狂轰滥炸的炮声,再次警示人们,只要世界上有霸权主义存在,有强权政治存在,就不要幻想持久的和平。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战争的导火索随时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