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技术条件下美、俄、中三国军队的军需保障基本原则、军需保障体制和军需物资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分析我军同外军军需保障的异同点,可以找出我军军需保障的不足之处和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我军军需保障应逐步建立“军民兼容、三军一体”的军需保障体制;建立与后勤指挥自动化相适应的军需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保障效率;抓紧军需物资装备研制,提高战时应急生产能力,确保物资筹措渠道畅通;以周边热点地区军需战役储备为主,建立军需物资专门储备与梯次储备点线结合的储备格局;针对高技术特点,培养高素质军需人才。  相似文献   

2.
军需装备是军需保障的物质基础,其保障效能的高低对整个战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军军需装备保障现状,以及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做好未来作战军需装备保障工作,必须健全军需装备保障体系,完善军需装备储备网络,优化军需装备保障方法,加强军需装备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步完善,势必给我军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军需保障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军需保障工作涉及的是部队官兵最基本的衣、食等方面,其地位和作用历来为军事家们所重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将先要察粮道”,已成为千古军事名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有力地为部队提供军需保障?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不失时机地推进军需保障改革,使我军  相似文献   

4.
军需专业本专业是军队培养团以上单位后勤军需干部的专业,是军事后勤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经济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军需专业创立于1946年。50年来,为我军培养了3万多名军需干部,有的已成为我军后勤战线的高级干部,被部队誉为“军需官的摇篮”。军需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强的专业,包括军队被装、给养、农副业生产等分科专业。下设基础理论、被装管理、给养管理、生产管理、战时军需勤务、烹饪等六个教研室,全军军需管理研究中心、全军炊事培训中心,以及营养食品研究所挂靠在军需专业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较强的人才、教学、科研和条件优势,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员  相似文献   

5.
军需装备是形成军需保障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军需保障的重要手段。构建军需装备学是加快我军军需装备发展、培养高素质军需装备研发与管理人才、提高军需装备保障效益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军需装备学的构建,必须贯穿适应性、结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必须围绕提高保障力的目标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紧扣“技术”和“管理”两条主线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区分“三个层次”加强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理论先行,坚持人才为本,坚持以技术作支撑。  相似文献   

6.
“连锁反应”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军需保障研究,是做好当前军事斗争军需准备的重要课题。根据高寒山地作战军需保障特点,加强军需保障理论的研究,探索灵活多样的军需保障方式,研制新型军需装备,建立灵敏高效的军需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加强军需信息化应急保障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军需保障的特点与要求,从军需保障的指挥机制、力量体系、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和安全防护等方面,剖析了当前部队军需保障与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提高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军需保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立以团(包括相当于团)为单位的军需保障队,可以把连队从繁琐的“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战备训练中去,提高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鉴于我军目前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实际,军需保障队可按目前部队的军需科(股)级别设编,下编给养保障分队、被装保障分队、农副业生产分队。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不但在战法运用上不拘一格,在军需保障方法上也多有创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需勤务发展的方向。对我军军需保障的启示是:主动调整和确立军需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军需体制改革;构建“扁平矩阵式”的战时军需保障指挥体制;建立军地一体的军需动员机制;创新军需保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军需勤务学科体系,是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需勤务科学理论,培养高质量军需人才的需要。军需勤务学科由军需勤务基础理论、军需勤务应用理论、军需勤务技术理论三个层次构成。军需勤务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军需勤务学是军事后勤学的重要分支。军需勤务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措施是,要解决好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要搞好应用理论研究的协调,要进一步发展技术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提高我军军需建设水平,必须坚持信息主导和作战牵引,加速军需理论创新,加快军需指挥自动化建设,加大军需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信息化军需装备体系,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需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2.
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高科技战争给军需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几次发生的世界军事冲突正在引领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和保障手段的不断变化,也不断催生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更新。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中,我军军需保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军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立足前沿求创新,着  相似文献   

13.
渡海登岛作战是我军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在这场诸兵种参与,陆、海、空立体进行的战争中,搞好军需保障,确保“筹得足、供得上、用得好”,是“渡得过、登得上、站得稳”的重要保证,是“打得赢”的前提条件。如何根据渡海登岛作战军需保障特点,做好军需保障准备工作,值得军需工作者思考。一、渡海登岛作战军需保障的特点要求第一,军需保障物质需求量大。联合登岛作战是一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但“局部”是相对于历史上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军需动员也必须由以往的“粗放型”向“精确型”转变。我军军需动员应当向动员目标精确化、动员手段市场化、动员过程网络化、动员体制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依靠信息化手段完善动员预案、摸清动员底数、把握需求基数,进一步完善军需动员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军军需保障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力量在我军军需保障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如何运用好社会力量搞好战时军需保障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依托社会力量搞好战时军需保障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依托社会力量搞好战时军需保障的方法和应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我军军需保障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棘手问题,其中军需保障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严重阻碍着军费保障能力的提高尤为突出。改革军费保障体制应遵循“精、高、战、全、活”五字原则,全面实现网络型划区保障,完善战术军需保障体系,按照统分结合原则,扩大统供范围,进一步完善军需物资筹措方式,改革军粮供应体制和军需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去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的《人民子弟兵》节目“美的回归”专题片中,提出位于井冈山茅坪的桃寮被服厂是我军第一个军需工厂;同年《后勤》杂志第7期刊载了黄文主同志的一篇文章《第一个军需工  相似文献   

18.
军队被装实行经费供应是我军军需工作“十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我军被装经费供应现状及试点情况,提出了完善供应体制、改革供应方法、健全法规制度、加强自动化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军需军代表体系建立后,确立了以质量检验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质检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军代表室人员分布的分散性,任务范围的扩展性和检验对象的不确定性,给质检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困难和影响,需认真研究和解决。本文结合军需军代表的工作实际,就如何改进和加强质量检验工作谈几点意见。一、改进和加强质检工作,必须适应形势,转变观念军需军代表工作是军需工作的组成部分,军事代表室是总后军需部门派出机构,承担着驻战区片军需产品的出厂、入库"双检"任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保证军品质量合格,从1995年起,全军设立了10个军需产品质量检验站,专门从事军需产品的监督检验工作,使我军军需产品检验工作走上了专业化的轨道。进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我军军需物资筹措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给军需物资筹措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树立新观念,建立新体制,创立新方式,确保新形势下军需物资筹措的可靠、及时、高效.实现“保障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