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姜为民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的武装部队开展的游击战争。(一)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7月至9月,主要是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  相似文献   

2.
位居秦巴腹地的陕西旬阳县,曾经是贺龙元帅亲率红三军转战鄂陕洒播革命火种,随后程子华又率红二十五军经过并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旬阳苏区的革命老区。1996年金秋时节,担任旬阳县委书记的高怀德,从上任第一天起就用老区人执着的追求,崇军尚武,情洒武装,构筑起了国防建设的坚固长城。高怀德担任县委书记时,县人武部刚刚收归军队建制,干部缺编,经费不足,基  相似文献   

3.
《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简介张肇俊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地区人民和...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版图的腹部,有一块北靠秦岭,南倚大巴山的地方,这便是陕南重镇安康。当年刘伯承、贺龙、李先念、王震曾先后转战这里,是川陕鄂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红25军,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他是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兵力多于出发时的部队,也是长征部队中唯一一支开辟新根据地并始终坚守到底的部队.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为贯彻中央指示,保存有生力量,毅然踏上了孤军转移的长征路,并在血战中成功开辟并牢牢坚守了鄂豫陕根据地.在得到中央...  相似文献   

6.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南路突围,与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旌指武当》(主编李少瑜、曾焕雄)一书,经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数  相似文献   

7.
西行进取 ——红四方面军迈步长征行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边界地区武装起义诞生的工农武装发展而来。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全军3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她在成立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  相似文献   

8.
吴武权,原是陕西省丹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副主席,30年来笔耕不辍,热情讴歌老区的国防建设。他先后协助该县建成了烈士陵园、中共鄂豫陕省委诞生地、红3军军部、巩德芳满门忠烈等6个国防教育基地,为烈士陵园管理所撰写了8部国防教育幻灯片、电  相似文献   

9.
在民兵军事训练如火如荼的展开时节,第七届豫陕鄂三省边界民兵比武"擂台赛"在三省居民共居的湖北省郧县白浪镇白浪街隆重举行。目睹一支训练有素、威武雄壮的民兵队伍,看到比武中民兵一招一势的表演,人们无不称  相似文献   

10.
在风景秀丽的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峡县的西部边陲,有个名叫西坪的重镇,这里是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古有“豫秦通衢,秦楚咽喉”之美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方具有尚武传统的热土上,“国防故事会”开展得红红火火,人们讲故事、听故事,全镇的国防教育、文化娱乐、信息传播,故事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近年来,随着川陕根据地历史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很多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为了冲破敌人的“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我认为这一种看法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从1934年10月起,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军队战史上,红二十五军长征是重要的一幕.作为红二十五军一员,刘华清上将亲历了该部长征的整个历程,一路留下了许多革命轶事. 早在1932年秋天,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的情况下,刘华清担任了鄂东北道委和游击总司令部秘书科长,协助道委书记郑位三坚持鄂东北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17日 ,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海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徐海东同志 ,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 (今属大悟县 )一个贫苦的六代窑工家庭 ,曾当过11年窑工。1925年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坚定志向投身革命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和创建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曾历任农民自卫军队长 ,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县赤卫军大队长 ,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 ,红25军副军长、军长、代理政治委员 ,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是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和“会剿”,歼灭了国民党军三十六万余人,相创继建了鄂豫皖、川陕两大革命根据地。十年中,这支部队转战于鄂、豫、皖、陕、川、康、甘等省,到1933年秋发展到八万余人,占当时全军人数四分之一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周恩来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主管军事工作和苏区工作的领导人,从这支部队初创时期起,就  相似文献   

15.
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举办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北荆州古城举行。来自湖北各地的党史、地方革命史编研工作者,部分大专院校的教研人员,以及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共13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以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的主要开创者——李先念的历史功绩为主题,并研讨了有关当年新四军官兵在日伪监狱中英勇斗争的史迹。  相似文献   

16.
正新四军第五师(以下简称五师)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人民武装。五师所创建的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三大苏区的交叉地带。受红四方面军反"围剿"战争失败影响,这里的革命力量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摧残,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9月22日至23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巴中市委联合举办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研讨会在四川巴中举行。来自军队和地方的40余家单位和个人提交了61篇论文。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或亲属代表,军内外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军事科学院、巴中市有关领导,四川、陕西有关省级部门,川陕、鄂豫皖老区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之后,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经过土门战役,至5月中旬,扼住了西进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下旬,虹四方面第30、第9军各一部由岷江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19.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彭杰湖北黄陂、孝感、礼山(今大悟)三县交界处的大悟山、小悟山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它被开辟为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5师的战略指挥中心,在腥风血雨中与敌鏖战达六年之久。这块...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河南省南阳市独树镇七里岗,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碑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南阳市副市长周志高、军分区司令员冯克禄、政委赵林生和2000余名各界代表参加了庆典。 1934年11月26日,自鄂豫皖根据地向陕甘苏区转移的红二十五军,在独树镇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战斗紧急时刻,时任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刘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