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关宝丁  杨峰 《国防》2013,(2):77-78
二O一二年十二月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元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当年,陈毅元帅盛赞刘伯承是“论兵新孙吴”,媒体赞美刘伯承是“一代名将”,如今,新老军史迷尊称刘帅是“巨擘战神”。  相似文献   

2.
刘伯承元帅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而蜚声中外,倍受赞誉。考察刘帅的军事理论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他身上带有中国优秀军事文化传统的明显印记。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刘帅同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青年时代投身军旅生活时起,刘帅就曾认真研读过《孙子兵法》,以后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种研  相似文献   

3.
刘伯承元帅是中外著名的革命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陈斐琴、杨远富俩位同志合著的《刘伯承军事理论探索》一书,是一部比较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刻伯承军事理论的专著,是开据刘伯承军事理论这一“宝藏库”的重要成果。 该书在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刘帅充满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和战争实践,探讨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原则、军事哲学思想、谋略和指挥中的辩证思维,政治建军思  相似文献   

4.
话剧《虎踞钟山》“饯别甘有根”那场戏给我留下深深的记忆。军事学院学员甘有根,忠厚善良,诚恳本分,在“八一”南昌起义时曾舍身救过院长刘伯承元帅的生命。甘有根因文化底子太薄,补考仍不及格,按规定必须退学。刘帅在签批甘有根退学报告时,三次提笔,三次落下。但...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春天里,我偶尔翻阅笔记本,刘伯承元帅身边工作人员畅谈刘帅生前平易近人、严以律己作风的记录,不断激荡着我的心扉。现略加整理,献给人武战线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军事历史》1983年第7期发表了刘伯承同志《论合围钳形攻势》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刘伯承同志极为重视对合围钳形攻势战法的研究和运用。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说:“我们作战的基本方式是钳形攻势,分割包围。但是要因现实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军贤  董佩林 《国防》2006,(6):79-81
长征开始前,刘伯承被错误地撤销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刘伯承随同红五军团踏上了万里征程。12月15日,红军攻占黎平,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不顾李德的反对,刘伯承被重新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这样,刘伯承就为长征的胜利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智取遵义黎平会议之后,红军准备北渡乌江,向遵义前进。刘伯承亲自到江边侦察情况,并指挥工兵连利用竹、石搭建了浮桥,使中央纵队和红五军团得以顺利通过。毛泽东走在浮桥上,连声赞叹:“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了这样的桥。”红军渡…  相似文献   

8.
《军事历史》今年第2期刊登的《刘伯承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一文,其学术价值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它紧紧抓住刘帅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的核心——机断行事、灵活指挥,正确处理上下级指挥关系,进行探研,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机动灵活历来是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指挥作战的中心环节。训令式指挥法正是对我军这一传统经验的升华。指挥员的指挥才能,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挥作战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依循,只有正确学习历史经验,精通军事科学  相似文献   

9.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4,(23):55-5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129师进驻河北涉县,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是该根据地的心脏,最多时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多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9万余人。日军视刘伯承、邓小平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1943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涉县经历了抗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危险……  相似文献   

10.
据资料记载,在战争年代,一次刘伯承元帅率一些机关干部驻在一座小楼里。一天,他问身边人"这个楼梯有多少台阶?"大家都答不出。刘帅严肃地批评说,这是当参谋的最起码应当注意到的细节,否则,晚上有紧急情况就可能摔倒而影响执行任务。大家一个个点头称是,不由地对这位军事家肃然起敬。现代战争更要重视细节的重要作用。数楼梯的台阶虽然是个不起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杜希国 《环球军事》2014,(3):113-113
刘伯承元帅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素有“川中名将”“军神”之称。他指挥的巨金鱼战役,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路的计划,有力配合了华东解放军在鲁南的作战。在这次战役中,刘伯承的作战指挥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刘伯承同志,从事军旅生活70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战斗,撰写大量的军事论著和战役、战斗总结。这些著述,集中反映了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作战谋略和马克思主义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光辉业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和研究刘伯承的军事论著和军事实践,探讨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特点,对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的国防建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伏击是游击战的重要战术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从我军实行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实际出发,借鉴我国古代兵法,把伏击战列为游击战的基本战术之一,使这一战法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刘伯承同志指出:游击队的战术,“通常是突然袭击运动或驻止之敌,特别是袭击运动之敌,所谓伏击与急袭者是。伏击又是其中最好的手段,虽对优势敌人也可采用。”(《刘伯承军事文选》第120页。以下引用此书只注页码)又说:“伏击,就是游击队有计划地隐蔽配置于敌人必经道路的一旁或两旁,待敌人通过时,出其不意而突然袭击之。”(第149页)这一战法在抗  相似文献   

14.
《刘伯承传》说:“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乘飞机离开他熟悉的山城重庆,前往北京,去担负筹建陆军大学的新工作”,“他提笔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与筹建陆大。在信中,他恳切地写道:‘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刘伯承传》,546、548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作者紧接着写道:“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  相似文献   

15.
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的用兵艺术,被人称之为“论兵新孙吴”。他指挥打仗的特点是八个字:秘密、迅速、坚决、干脆。秘密:就是我军的兵力部署、企图和行动,都十分隐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迅速:就是一举一动相当快,甚至能在  相似文献   

16.
1942年5月24日,左权将军牺牲在抗日前线后不久,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联名撰写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左权同志>一文,高度评价了左权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指出:"左权同志的牺牲,不仅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就在同志的感情上,即个人的友谊上,也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的悲伤,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的."的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左权与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左权将军与刘伯承元帅的同学、同事、战友之情.  相似文献   

17.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是刘伯承同志军事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广大干部战士学习科学文化,努力成为军地两用人才,开创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回顾刘伯承同志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实践,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今日不下种,收获无时期刘伯承同志历来强调科学文化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全国解放以后,我军进入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新阶段。在大转变的关头,刘伯承同志强调:抓好教育与训练,首先不失时机地在全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阶段军  相似文献   

18.
四川泸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不会忘记这里发生的一切:朱老总“除暴安良、救民水火”;恽代英激扬文字,播种革命;刘伯承首举“泸州起义”义旗;毛泽东挥师北上,四渡赤水。 新一代泸州人在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杨运洪同志的领导和带动下,党政军民团结一家,同舟共济,硕果累累:市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敌进我进”方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进我进”,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而提出来并加以实施的一条重要军事原则和方针。所谓“敌进我进”,用刘伯承的话说:“就是我军敢于脱离自己的后方,进入到敌人的后方,与广大民众结合作斗争的行动。”它是  相似文献   

20.
我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总结的以“训令方式”实施指挥的经验,在过去和今后都有着普遍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