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睿  王健 《军事文摘》2023,(3):42-45
<正>防空反导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是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美国作为全球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在防空反导领域的发展更是首屈一指。本文从美国防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入手,对其典型指挥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预警飞机,是美“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的大型探测系统之一,具有相对的独立功能,目前共有34架,分为E-3 A、E-3 B,E-3 C三种型号。这种飞机1977年投入使用,装有俯视雷达,可以发现在低空飞行的飞机和掠水面飞行的巡航导弹;还装有联合战术情报分发系统,可保证抗干扰通信。E-3A飞机负有全球使命,八十年代已部署到欧洲、南朝鲜、沙特阿拉伯等地。预警飞机在各地收集、探测的情报,首先送到美军指挥中心进行处理,然后转送到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战略空军司令部等单位。  相似文献   

3.
6月25日,美国防部宣称,美军将把航天司令部和战略司令部合并成一个新的司令部。这是美军继取消大西洋总部组建联合部队司令部及建立北方总部之后,美国又一次对其军队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整。美军缘何不断“洗脑”呢? 10大总部权高位重 当前,美军常设的高层作战指挥系统分为国家军事指挥系统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  相似文献   

4.
指挥对抗,是指围绕破坏敌方的指挥和指挥系统,保护己方的指挥和指挥系统免遭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对抗行动的总和。信息化战场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运用,军队的指挥环境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在推动指挥效能不断提高的同时,使指挥对抗更趋激烈,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指挥对抗成为相对独立的作战动力从历史上看,指挥对抗几乎和战争的历史一样悠久,但是在以往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5.
实现政治工作指挥手段信息化的目标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适应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 ,政治工作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必须要实现其指挥手段的信息化。本文提出政治工作指挥手段“三化维度”的目标 ,即 :指挥系统网络化、信息处理实时化、辅助决策智能化 ,并提出实现政治工作指挥手段信息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董朝雷 《国防》2004,(6):34-35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空袭作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人民防空提出了严峻挑战。人防指挥系统作为人民防空斗争的中枢,在平时的建设上,必须着眼现代空袭特点,努力提高“四种能力”。一、着眼于空袭突然性的特点,提高人防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高技术空袭兵器突防能力的增强,隐身欺骗、佯动等技术战术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空袭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这就需要人防指挥系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实现以快制快。一是优化指挥体制。要有效地改变当前指挥体制信息流程长、横向沟通差的现状,必须把指挥结构由“树…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2015年11月20日火力与指挥控制专委会、海上指挥控制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洛阳召开。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来自陆海空三军及国防领域大专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约120余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戴浩院士亲临会议并做了题为《指挥控制的新构想》的学术报告,会上有14位专家就"陆军防空指挥系统发展思考"、"两栖作战编队的火力支援协调研究"等课题进行了报告。今年恰逢火力与指挥控制专业情报网成立40周年,在20日下午举行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了全球军事部署调整的总体计划,标志着自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就开始酝酿的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大调整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是美国新的国家军事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亚兼顾、东西呼应,在中东、欧洲、亚太、非洲和美洲地区全面展开的,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军事部署调整。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微型电子器件的发展和作为标准程序语言Ada语言的使用导致了指挥、控制、通信C~3I系统的设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在新一代的海军指挥系统中显得更加明显,目前在一些国家,海军指挥系统正在研制之中。传统的海军一贯有着最保守的用户;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宁愿他们的计算机由黄铜制成并由蒸汽传动,然而目前这种姿态正在改变。未来的系统比原有的将具有更大的计算能力,可以使用大量存储器,使得它们变得更轻更坚实。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指挥体制与指挥系统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指挥系统效能评估模型,以所建立模型为依据,分析了指挥体制在指挥效能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分析了指挥体制提高指挥效能的效率,并将其与指挥系统其他组成部分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他们在提高指挥系统效能效率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指挥环境对指挥系统效能的发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指挥系统对指挥环境也具有反作用,二者是一种互依互存的关系。指挥系统与指挥环境依靠互存、互控和重适的作用机制,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改变着武警作战行动的态势。实践中,在认识、利用和改造指挥环境的同时,也要对指挥系统本身进行优化,努力克服指挥环境的不利因素,从而确保指挥系统和指挥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C~4ISR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是兵力的倍增器。美国战略C~4ISR系统是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的总称,是美国整个军事C~4IS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投影机在美军、前苏联、西欧等国家的军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模拟军事演习、军事指挥系统、作战训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投影机应用于部队的电教中心、军事教研室、演视厅、军事指挥系统、军事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刘毅 《军事历史》2021,(2):102-107
自建立国家以来,美国从一个软弱、孤立的年轻国家成长为全球霸主,海外军事基地既是这一扩张过程的产物,也是其维护全球霸权的重要战略支撑.通过美西战争,美国迈出了海外扩张的第一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美国海外基地网络全面铺开,且在冷战后持续调整其全球部署.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美国对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控制,加速了世界更多地区的军事化,刺激了大国间的军事竞争,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时期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更好地维护国家内部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一支决策效率高.指挥灵敏,反映快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综合处突力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建立处置突发事件联合指挥系统,以联合指挥系统为核心,把各职能部门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研究了高技术条件局部战争炮兵作战指挥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建立合理的炮兵指挥系统,适用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役战斗的需要;炮兵作战指挥应实行战区的全权控制和战役战斗的灵活指挥;建立合成的指挥机构,重点搞好火力控制与协调;强化直接呼吸火力,建立稳定可靠的,反应快速的指挥体系,改进炮兵作战指挥的手段和方法,研制使用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当前世界上已把军事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看成是继核武器、洲际导弹之后军事上的第三次革命。这次革命将推动兵器的发展,也将引起军事作战的全局性变化。因此美苏集团国家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标是指挥决策的重要问题之一。指挥决策的“整体目标——局部目标”模型所体现的结构是控制型的,以自上而下的指挥控制为前提,其差异仅表现为指挥控制方式不同;指挥决策的“可能——满意度”模型的运用会促使指挥决策结构分散化,因为既然要求“满意”,指挥系统参与决策的人必然增加,也就必然要求指挥系统的结构从控制型转化为自主型。通过既可能又满意的目标制订过程,使指挥者与指挥对象组成一个有机系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军防空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已作为防空作战效能“倍增器”列入国家军装武器发展规划,并在近期可能交付防空部队使用。这一新装备、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引起防空作战指挥的变化。在分析防空兵指挥自动化对防空作战指挥影响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防空兵自动化指挥的防空作战效能和防空兵指挥自动化需迫切解决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军事历史重要指南》是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吴春秋教授及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罗宾·海厄姆和著名中年学者莫赛克共同撰写的。有幸首先提供本刊发表。这篇文章专门介绍《美国军事历史资料指南》(A Guide to the Sources of U.S,Military History)。这套工具书由上述两位美国学者主编,已出版三卷,第四卷即将问世。这是全美军事史学界公认的最基本的著作之一,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其中第一卷系统介绍了七十年代以前,美国军事历史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重点是文献资料和学术专著的出处,作者,有的还加上内容提要、评论、研究工作发展趋势等等。参加编写的都是各个时期和各个侧面的军事历史专家。二至四卷则将七十年代以后的新成果、新情况加以补充。这套书对于研究美国军事历史,特别是在方法论方面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这篇文章正是对这套工具书的缘起、编写方法、作者和使用方面诸方面,作了较全面的叙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