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富汗当地时间7日20时57分(北京时间8日0时27分),美国和英国的部队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 布什:我们将赢得胜利 塔利班:持续到最后一刻 美国总统布什随即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根据他的命令,美军已经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布什说,美国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10月7日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开始,到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围剿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残余的“蟒蛇行动”,美军在阿的军事行动已进行了5个多月。在这次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行动中,美军除了在开战的第一阶段的前两天空袭中运用了B-2隐形轰炸机外,在以后的空袭中基本上就没有使用F-117和B-2这两种现代最先进的空中作战飞机。这两种美国引以为自豪的作战飞机为什么没有在这次对阿军事行动上派上重要用场,分析起来其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行动,这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场极其特殊的战争。阿富汗战争,本应是一场纯内陆性质的战争,但是美国海军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兵力运用上有许多创新和特色,创造了多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持久自由”行动,比某些媒体预测的10月11日提前3天开始了。阿富汗时间10月7日20点57分(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0点27分)起,美英部队开始了对阿富汗的首轮轰炸,使用了包括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和能够钻地30米(混凝土达6米)的GBU-28激光制导钻地炸弹等最新武器装备。特别是B-2A隐身战略轰炸机,是自科索沃战争首次使用后,第二次在空袭作战中的使用。它是从美国的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横跨大西洋和欧洲大陆,前往阿富汗执行轰炸任务,征程远达1.7万公里,比科索沃战…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军事打击阿富汗做准备而动员了3万余名各兵种预备役人员。近日,本刊编辑部收到读者想了解有关美国预备役部队方面知识的来信。本刊曾在前些年对美国等国家的预备役制度及部队建设情况做过报道,此次就美国如何培训后备军官做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自从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以来,美军的无人侦察机频频在阿富汗上空盘旋。2001年10月17日,美国编号为RQ—1A/B的最新改进型“掠夺者”无人机发射导弹击毁了塔利班的坦克。这标志着无人机有了能发射导弹的本领,未来战场又多了一件新武器。随着高技术突飞猛进地发  相似文献   

7.
1998年8月20日,克林顿以打击制造美国驻东非使馆爆炸案的恐怖分子为借口,命令驻海湾地区的美海军第5舰队空袭伊斯兰极端分子在阿富汗和苏丹的基地。该舰队由“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等15艘舰艇组成,分别于苏丹时间下午7时30分和当晚10时,从红海和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宣布国际恐怖主义对美国的袭击是战争行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反恐怖主义斗争。10月7日,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反恐怖战争由非军事行动扩展到军事行动,其目的是摧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力量和支持恐怖活动的实力,并捉拿本·拉丹。布什在美、英军队开始进攻阿富汗的声明中说,“这次军事行动是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一部分,这场战役的另一条战线已经在外交、情报、冻结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个月来,对在阿富汗的美军来讲,没有什么比寻找和逮捕恐怖大亨本-拉登更为重要,也更令其头痛了。 早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6天,也就是9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誓言,美国要缉拿制造“9·11”惨案的首犯本·拉登,无论他“是死是活”。此后的几个月里,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高速运转着。然而,尽管美军在阿富汗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工具,实施了100多天的空中火力打击,出动了数千名训练有素的地面战斗人员,组织了战争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搜捕行动,  相似文献   

10.
亮工 《宁夏科技》2002,(4):74-74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后,目前又将矛头指向了伊拉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卫星通信系统的类别以及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其次分析了美国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在海湾战争和对阿富汗军事打击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和暴露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10月7日,美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以来,随着战事的推进和美国要求其盟国要作更多的实际贡献,进入11月底后,在阿富汗战场上,又多了两支来自西方国家的快速反应部队。它们就是法国和英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尽管法、英两国对快速反应部队称谓不同,如法国将其称为“快速行动部队”,英国称其为“海外干涉部队”,但其组建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14.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士库曼斯坦地处欧亚大陆腹地。5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有5373万,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9·11”事件特别是美军向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以来,中亚地区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焦点。人们看到,虽然阿富汗的战事暂告一段落,但中亚地区潜藏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军事大国在这一地区的角逐已经拉开了帷幕。一向视中亚为自己“后院”的俄罗斯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而美国借打击阿富汗之机,很可能“名正言顺”地在中亚地区长期保持军事存在,进而全面插手中亚事务。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威胁仍然存在。面对复杂的局面和可能的挑战,中亚各国在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寻求大国支持、创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同时,一场“强筋壮骨”的质量建军行动也在有计划有秩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9月11日美遭恐怖分子大规模袭击并于10月7日对阿富汗塔利班及“基地”组织发动“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以来,人类战争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另类战争——反恐怖战争在新世纪、新千年的第一个年头里,凸显在了暴力舞台的聚光灯下。 从“非战争”到“战争” 1986年,美军在其出版的作战条令中曾明确指出,反恐、缉毒、救灾等属于非战争的军事行动。在随后几个版本的作战条令中,这一定性一直未变。然而“9·11”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这是恐怖主义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战争来回答。”于  相似文献   

16.
吴明华 《环球军事》2008,(17):36-37
“9·11”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年头,然而,阿富汗不休的战事和伊拉克难绝的恐怖袭击,让美国仍然无法摆脱“越反越恐”的尴尬局面。7年来,美国咄咄逼人的“先发制人”打击,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恐怖分子的行动,但这种大规模的全球性军事干涉也使国际恐怖主义哨然发生变化。针对反恐困局和恐怖主义的新挑战,美一些学者提出“低姿态全球战略”的反恐新思维,主张采取更为精巧、灵活的方法打击恐怖主义,力求让美国快速走出反恐困局。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25日,美军中央战区司令弗兰克斯在喀布尔北部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与美军士兵握手。在对阿富汗为期一天的访问中,弗兰克斯将军就清剿“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分子等问题与阿方人士进行讨论。 9月13日,弗兰克斯将军宣布:把设在本土佛罗里达州的总部迁往卡塔尔的阿迪德军事基地,以便就近指挥驻扎在海湾和中东地区的美国部队。目前,海湾地区战云密布,美军正在调兵遣将,为军事打击伊拉克做准备。美军中央司令部目前指挥着美军5支主  相似文献   

18.
要求美军做好向全球任何地点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准备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1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已正式签署—份名为《防务计划指南》(2004~2009)的5年军事发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时刚 《国防科技》2002,(1):79-80
美国宣布对涉嫌“9.11”事件的恐怖主义分子进行军事打击一周后,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就驶离日本横须贺美海军基地,前往印度洋参加打击塔利班军事行动。在这之前和同时,美大批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航空和两栖作战以及特种部队已经迅速部署到了阿富汗周边。继海湾战争后,世人又一次领略了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反恐怖战争之初,美国多次向世人声明,美军进驻中亚完全是临时性的,与中亚各国的军事合作是出于反恐怖战争的需要。目前,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业已垮台,阿富汗过渡政府已宣告成立,美国打击恐怖活动的头号目标本·拉登已销声匿迹,“基地”组织成员除少数仍在顽抗外,基本上是“树倒猢狲散”,美国军事行动的目标已经达到,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基本上尘埃落定。按理美国应当“见好就收”,即刻从中亚撤军,可时至今日,进驻中亚的美军却没有丝毫要走的迹象。4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将在阿富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完成我们的使命”。另外,美国的各军政要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声明,在阿富汗反恐怖战争结束后,美军不打算撤出中亚。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为何在中亚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