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列国防军始建于1948年,它为保卫国家参加了5次重大战争,是世界上身经百战的武装部队之一。以国防军目前的安全目标是:保卫以色列国的生存、领土完整和主权;威慑一切敌人和制止威胁日常生活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强化和平安排;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协调以确保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总体安全;在以色列国土内及跨国界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中奋勇当先,以及保持一种防止爆发战争的威慑能力。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以国防军采取了防御性的战略原则和进攻性的战术原则。鉴于以色列领土缺乏纵深,在必要时,以国防军必须采取主…  相似文献   

2.
战略威慑体系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把握大国之间战略博弈主动权的基本依托.围绕战略威慑体系建设及运用的方法问题,扩展了新形势下战略威慑内涵,分析了可信战略威慑的五个基本要素,提出了战略威慑体系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建了“威慑能级—威慑强度—行动样式—运用时机”的战略威慑体系运用总体框架,并在明确战略威慑效用评估涵义基础上,建立了战略威慑军事概念模型的逻辑框架,给出了战略威慑有效性评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3.
叙利亚拥有继埃及和伊拉克之后阿拉伯世界第三大的军事力量。目前叙利亚正在对其老化的装备进行升级或更换,以达到和保持与以色列的“战略均衡”。自1948年以来,叙利亚与以色列尽管经历了一系列军事对立,包括失去了战略要地戈兰高地,但叙利亚仍对以色列保持着军事威慑。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部边缘,正处于连接东西海域的苏伊士运河附近,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应对中东地区持续存在的紧张局势,保卫以色列的海上交通线.抗击其他阿拉伯国家从海上对以构成的战略威慑,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色列便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到目前为止,以色列在几十年时间里共发展装备了四级11艘常规动力潜艇,现役的主要为海浪级与海豚级潜艇,分别装备了3艘。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特朗普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大国竞争确定为美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战略竞争逐渐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威慑优先事项排序和战略资源分配权重是各国决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威慑能力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已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战略行为的威慑有效性不再是核威慑的专利,非对称威慑视域下通过非核手段遏制潜在进攻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威慑战略一直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冷战后,由于全球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军事战略明显地将重点放在了“预防性防务”上。但无论美国作出何种努力,总是无法制止新的“威胁”的形成。而新的“威胁”一旦出现,美国仍需采取威慑手段,扼制其发展成对美不利的武装冲突。例如1993年的“灵  相似文献   

7.
路秀儒 《国防》2014,(1):37-39
正多年来,以色列一直把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战略资产,大力加强其质量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常态使用的重要力量。同时,以色列还构建了平时以少数精干的常备军为骨干、战时以预备役部队为主体的平战结合的动员体制。在历次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预备役部队都发挥出重要的克敌制胜作用和强大的威慑作用。当前,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研究借鉴以军做法,对于推进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上看,印度军事战略具有较大影响的调整主要有3次:第一次是1962年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失败后,由1947年独立后形成的“有限进攻”战略调整为“两线扩张”战略;第二次是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战争胜利后,由“两线扩张”战略调整为“保陆制海”;第3次是冷战后,由“保陆制海”战略调整为“地区威慑”战略。近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印度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内外安全环境的新发展,在继续坚持“地区威慑”军事战略大框架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高鹏 《军事历史》2003,(4):64-68
综观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全过程,美伊双方战略威慑与反威慑行动,早在战争还未打响之前即已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心理等层面全方位、不间断、深入地展开,并贯穿战争的始终。深入研究美伊双方战略威慑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未来军事斗争准备中实施战略威慑与反威慑行动,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美方实施战略威慑的主要特点此次战争中,美方在战略威慑方面承袭以往战争的一些做法的同时,又体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整个战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一)大兵云集海湾、造成非战不可之势。自2002年11月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决议以来,美国…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代太空力量成为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冷战时代则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威慑力量。从太空威慑的发展历程出发,梳理了太空威慑伴随核威慑产生并最终成为独立威慑领域的过程,从威慑基础、先发制人优势和失效机制三方面总结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相同点,从武器基础、适用范围、失效临界点和失效后果四方面对比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不同点,提出对建设国家太空威慑体系的初步思考。研究表明:太空威摄经历了诞生、并存、分离和确立四个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家威摄体系和国家太空安全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2000年国防部白皮书中,土耳其提出了实施“境外防御作战”的思想,发展了威慑保护边境安全的现行军事理论。军队将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及重组计划,以建立一支更具机动及攻击能力的小型化军队(土耳其有现役军人61万人,在北约内仅次于美国)。 将国家安全置于首要地位 土耳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巴尔干、中东、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因此,土耳其的军事战略家从不讳言国家安全威胁的存在。他们认为,一支强大的土耳其军队对地区及地区之外的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 以色列和美国是土耳其的两个主要盟国。在土耳其看来,土以伙伴关系具有不可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部边缘,正处于连接东西海域的苏伊士运河附近,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应对中东地区持续存在的紧张政治军事形势威胁,保卫以色列的海上交通线,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以色列开始组建潜艇部队。截止到目前,以色列在几十年时间里共发展装备了4级11艘常规动力潜艇。目前现役的为海浪级与海豚级潜艇,分别装备了3艘。  相似文献   

13.
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新领域,维护空间安全对于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利益格局的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应对空间碎片撞击、空间霸权势力威慑等空间安全威胁上面临的严峻形势,给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带来诸多挑战,今后应在战略规划、技术研究、安全监管、法规建设等方面聚焦用力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4.
<正>美俄等国不断调整核威慑战略,但其核武器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核军工能力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传统威慑观念及威慑战略日益受到多方面的冲击,核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威慑战略的结构与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这从各国核工业,特别是军事核工业的发展战略、思路、政策及规划的调整与变革中均可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空军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复杂问题,系统动力学为上述问题的量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界定了战略威慑与实战的范畴,分析了系统动力学量化研究空军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发展的可行性;确定了信息化条件下空防对抗要素,搭建了空防对抗因果回路图和系统流图;构建了科学的仿真设计和仿真实验,分析了典型空防作战力量对其空军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的影响。研究得出了几点一般性的结论:在能力拓展上,应强调“查短补缺,争夺制权”;在力量使用上,应突出“软硬一体,攻防结合”;在体系构建上,应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空军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发展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太空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大国争夺战略控制权的新战场,"有关国家发展太空力量和手段,太空武器化初显端倪",加强太空威慑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一、太空威慑能力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太空威慑,亦称空间威慑,是以强大的太空实力为后盾,通过威胁使用或实际使用太空力量,以慑止对手发起进攻。加强太空威慑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查了目前网络威慑理论在实践中出现的困境,并研究了云计算对网络威慑的价值对象,攻防能力以及威慑模式选择的影响,认为国家的网络威慑战略将更加倾向于抵消性威慑。基于此,对我国在云计算背景下加强网络安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葛炎 《政工学刊》2023,(10):封2-封2
《惊梦系列之三》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油画《惊梦系列之三》表现的就是火箭军战略打击分队的夜训场景.  相似文献   

19.
<正>威慑(deter)一词是核时代的经典产物。在国际政治领域,威慑思想虽然早已有之,但并未引起战略研究者的重视。直至原子武器问世后,各国决策层逐渐认识到核威慑战略对于国家安全的重大利益。作为第一代核战略家的伯纳德·布罗迪在1946年《绝对武器》一书中对热核武器的政策后果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分析,认为核武器的不可防御和被核打击后的难以恢复使其成为制约大国战争行为的关键,核威慑理论在这个阶段初现雏形,  相似文献   

20.
段振峰  范林 《国防科技》2012,33(3):88-92
由于互联网、卫星电视、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了全球化、即时化信息传播,使得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除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还应包括心理安全,无心理安全则其它安全都无从谈起。文章界定了国家心理安全的基本概念,总结了以价值观为核心、以决策者为重点、以综合国力为依托的国际间心理对抗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国家战略能力、心理威慑能力、心理作战能力是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