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两栖突击车则是实施两栖作战的主要装备。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研制“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并将其视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装备。从技术上看,AAAV也代表着当今两栖突击车的发展方向。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AAAV更名为“远征战车”(EFV),本文为叙述方便,仍称之为AAAV。  相似文献   

2.
AAAV两栖突击车,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利器”,主要用于水上攻坚,输送登陆兵高速抢滩上陆,并向对方岸滩浅近纵深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突击。AAA V两栖突击车的成功研制,将在世界两栖作战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战场机动的间隙,使登陆部队的水上高速机动和陆上高速机动变成一种不间断的行动。弄清美海军AAA V两栖突击车的研制背景、研制过程、战术技术性能和关键技术,对于我们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新型两栖战车以及提高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一、A AAV的研制背景经历二次大战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美军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3.
两栖作战环境下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标体系,战斗效能主要由攻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指挥通信能力组成。根据海陆作战环境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陆上作战和海上作战的战斗效能指标体系。研究了海陆作战环境下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攻击、机动、防护、指挥通信各能力的指数和系数。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各型两栖装备的效能指标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装备作战使用研究和作战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动力飞机的出现,战争形态从平面线式作战扩展到纵深立体作战。在随后的百年中,空中军事力量崛起,并向着海上和陆地逐步渗透。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壮大,以空降兵为基本力量实施的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愈加受到重视,广泛渗透到地面(两栖)部队的作战行动中。现代局部战争强调速战速决,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无可争议地被推向了战争前台。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是在火力突击的基础上,以空中机动方式实施的远距离、大纵深、陆空联合的快速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5.
两栖部队是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中坚力量。其中,英国有3个皇家海军突击旅和一艘直升机两栖攻击舰;荷兰在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拥有同样的武装力量,包括从1969开始与英国进行合作的皇家海军;西班牙也正在组建两栖部队,包括一个海军旅。这个旅将与意大利圣马力诺海军基地的海军陆战营进行合作,由此形成了西班牙一意大利两栖部队;法国的兵力包括第9轻型装甲旅的一个营和两艘两栖舰船。 为了提高单方或多方的两栖作战能力,欧盟国家己经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例如,法国正在建造两艘直升机船坞登陆舰(LHD);英国正在建造两艘两栖船坞登陆舰(LPD);荷兰正在打造第二艘两栖运输舰,德国也已经原则上同意为荷兰的这艘运输舰提供资金帮助,并预计于2007年竣工。这艘运输舰将  相似文献   

6.
现代海上变形金刚:“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 现有的2艘“鹿特丹”级船坞运输舰远远不能满足荷兰海军未来的需求。因此,在其基础上研制更为先进实用的“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可在6级海况下起降直升机、4级海况下收放登陆艇,执行两栖作战或其他任务),为荷兰海军远征作战和出口之用。“强击者”系列两栖战舰主要有三个基本型号,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地理位置独特,四面环海,周边岛国多,主要集中在北面和东北面,为了更好参与国际灾难救助和人道援助.干预亚太地区事务,投送部队到冲突区,开始效仿美国,于2000年3月成立两栖及机动支援大队,成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最新作战大队,下设两栖登陆运输中队及机动支援中队,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澳海军提供两栖作战与海上机动支援兵力。大队司令部设在悉尼的花园岛,大队司令为海军准将军衔,  相似文献   

8.
魏庆 《国防科技》2004,(1):71-72
目前,台军自称自己拥有世界第三大海军陆战队,并具有越洋攻击能力。一、训练基本指导思想“明”从南沙岛到左营军港,从寿山基地到恒春基地,台军陆战队队员着迷彩服、坐两栖登陆舰,以加强海上快速反应能力作为训练的首要目标,以两栖作战、濒海地区作战的专业为训练重点,其中,战力保存、反渗透与反突击作战是训练不可少的项目,但各种部队又根据其特性确定各自的训练重点。陆战队训练中心设在关东桥、车龙埔和龙泉冈。二、训练内容阶段区分“细”台军海军陆战队训练区分新兵入伍训练、新兵专长衔接训练、驻地训练、基地训练、联合训练。新兵入…  相似文献   

9.
2001年1月1日,晨。经过1小时超过40海里的海上航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1个排12辆EFV登上了非洲象牙海岸滩头,1分队2号车车长怀特上士打开舱盖,吸了一口清晨微凉的清新空气。这个由海军陆战队特种人员组成的排,正在执行美军新一代两栖突击车——EFV的作战测评最后阶段,一切进展得还算顺利。  相似文献   

10.
模拟战事 2011年1月1日,晨。经过1小时超过40海里的海上航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1个排12辆EFV登上了非洲象牙海岸滩头,1分队2号车车长怀特上士打开舱盖,吸了一口清晨微凉的清新空气。这个由海军陆战队特种人员组成的排,正在执行美军新一代两栖突击车——EFV的作战测评最后阶段,一切进展得还  相似文献   

11.
“圣安东尼奥”级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是美国面向21世纪设计的作战舰艇之一,是构成未来美国海军舰队,特别是两栖作战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财政年度批准建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登陆战役规模大,兵力构成复杂、作战样式多样、技术要求高、准备时间短等特点,登陆作战海军后勤保障的基本任务是从物质、技术等方面对海军战役军团进行综合、持续、立体、机动保障,对登陆输送兵力实施海上输送、救护和后送,对建立登陆场的必要支援和其它后勤支援等。根据登陆作战面临的条件和客观需求,采取的保障方式通常有我岸岸基保障、海上机动保障、前进基地保障和登陆基地保障等,以保持和发挥登陆作战参战兵力的突击威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及装备的采用和引进,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海军在未来海战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作战特点,这就是:随着海上兵力兵器的机动能力、突击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将使海上战斗爆发的突然性空前增大,而作战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军频繁介入地区战争、武装冲突和旷日持久的全球反恐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担负的海上、近岸及陆上作战任务日趋繁重,这使得海军陆战队从海上、近海对目标(主要是陆上目标)的攻击能力、机动能力以及由舰到目标的机动运输能力日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美海军正加强对海军陆战队直升机的改造和更新换代以提高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玉昆 《当代海军》2003,(10):19-21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共出动了19艘两栖作战舰.占其两栖舰队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其中包括多用选两栖攻击舰“基尔萨奇”号、“巴塔安”号,“拳师”号和“好人理查德”号等8艘两栖攻击舰。战争中.两栖舰除担负海上拦截兵力输送、两栖登陆等任务外,甚至还多次参与了防空识别任务。这在美海军两栖作战部队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当代海军》2008,(9):39-41
开场白: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海军纷纷投资或加紧计划建造大中型两栖战舰,已先后大批量采用多种先进技术的两栖战舰大量地加入一些国家海军现役,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作战舰型正成为不少国家主战舰型,并加速上升为现代海战不可或缺和至为关键的海上作战力量。截至2007年底,世界各国海军中仅超万吨以上大型两栖战舰就有51艘。 两栖战舰不仅是未来强国海军的发展重点,也是一些中小国家日渐认同并普遍看好的舰种。下一步,各国海军究竞将如何发展两栖战舰?各种两栖战舰在发展进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存在什么样的焦点与争论?带着上述问题与思考,本刊特约主持人李杰与海军某研究所以及两栖作战专家和海军陆战队的专家,展开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圣安东尼奥”级(代号 LPD—17)-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是美国面向21世纪设计的一系列新型作战舰艇之一,是构成未来美国海军舰队,特别是两栖作战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本世纪末,它的开工建造自然倍受人们的关注。建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两栖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两栖作战对抗系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多Agent建模方法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在掌握装备性能参数基础上,以具体作战环境和一定兵力编成为背景进行作战模拟,能够反映武器系统的诸属性在作战全过程的体现和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作战效能的差别,可为两栖装甲装备研制、作战使用及战术训练、战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火力是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陆军火力突击骨干的炮兵,在兵力和任务区分,作战编组,兵力配置,作战样式及战法运用上,都必须有新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佳火力效益,以全面满足机动作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两栖装甲战车以水陆两栖机动能力见长,是现代登陆作战的一支重要攻坚力量。纵观目前世界已装备和在研的两栖装甲战斗车辆,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久经沙场”的美国AAV7A1 两栖突击车 AAV7A1两栖突击车是美海军陆战队现役的主力战车,20世纪70年代开始列装师属两栖突击营,1985年正式定名,现共装备1300余辆。AAV7A1两栖突击车主要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