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爆发于1999年9月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到2000年2月6日,终于以俄军歼灭2万余名车臣匪徒,收复车臣99%的地区“基本宣告结束”。在这场自1992年俄军重新组建以来在该地区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俄联邦部队以出动9.3万正规军、2.5万内卫部队,至2000年4月中旬伤5266人,亡1839人,耗资50多亿卢布的代价“完成了既定任务”。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在2000年2月的一次俄罗斯新闻中心吹风会上说,“这次反恐怖作战之所以比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作战顺利,除了在作战上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俄军后勤部门对作战遂行了有力的保障。”那么,俄军后勤系统到底是如何保障这次特种作战的呢?  相似文献   

2.
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以低空、超低空为主战场,具有较强的空中攻击、空中机动和空中保障能力的陆军主战兵种之一,是合成军队实施立体、全纵深、机动作战的重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都已充分证明,陆军航空兵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推动下,随着作战理论及直升机装备与技术的发展,陆军航空兵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4~1996年历时21个月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士气低落,伤亡1万余人,结果却未达到目的。1999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士气较高,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军事打击进展顺利,仅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就几乎解放了车臣全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军开展了有效的政治攻心战。一、大力加强战前教育动员,使官兵认清形势和作战意义。第一次车臣战争,参战官兵缺乏心理准备,没有想到真要打仗,许多官兵甚至认为这场战争是“自己打自己人”,是“非正义战争”。此次车臣开战前俄军就大力开展了教育动员工作。主要做法是,通过组织参战官兵收看电视、收听…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对车臣非法武装实施的特种作战是近期局部战争中的典型代表,体现出3个特点,即在战役层次上组织实施、大量常规部队参与特种作战和以特种作战对付特种作战.其经验也很丰富:针对作战对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战法;合理区分作战任务,发挥各种特种部队的优势;善于运用军事谋略,以智取胜.主要教训有3条:盲目轻敌,使特种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协同不力,导致误伤事件频发;后装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部队特种作战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25日,当俄军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发起总攻时,人们发现担任第一梯队、冲在进攻部队最前面的不是正规军,而是车臣民兵。俄军攻城部队在民兵的引导下,迅猛地追剿格罗兹尼守敌…… 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由车臣非法政府的反对派、格罗兹尼前市长甘塔米洛夫领导的车臣民兵均与俄军一起进行了反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战斗。在1994~1996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民兵因与俄军协同不好和没有得到俄军的有力支援,故没有取得胜利。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民兵在配合俄军剿匪行动中则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从格罗兹尼攻坚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战场上的风头也日渐强劲。特别是无人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中大量使用无人机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不过,作为另一个军事强国,俄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也非常重视无人机的作战使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相似文献   

7.
1994年以来,俄罗斯爆发了两次针对极端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的车臣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始于1994年12月,1996年8月,俄罗斯政府以21个月的战争、8万军民牺牲、24万人伤残、百万难民和数十亿美元的代价,从车臣分裂当局手中换得一纸屈辱的“和平协议”(车臣问题搁置5年解决),俄军从车臣撤出。1999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仅以微小的伤亡代价很快攻入格罗兹尼。截止2000年2月底3月初,俄军在车臣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告结束,车臣99%以上的领土已被俄军解放。比较俄当局和俄军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8.
车臣战争打响后,俄罗斯军队认真分析总结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失利的教训和经验,在参照西方国家现代战争样式的基础上,适时对策略、战法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采用一套全新的灵活战法,并在战争中不断完善改进,也为今后打击武装恐怖活动积累了经验。采用灵活新战法,实施精确打击面对车臣山高林密的复杂地形,俄军摒弃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人海战术和以地面战斗为主的方法,制定出采用灵活新战法,运用高科技武器,实施精确打击,减少  相似文献   

9.
苏联陆军航空兵建立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陆军进行改编时,为保障地面部队的作战才建立了陆军航空兵。1981年,苏军重新组建了陆军航空兵并交空军指挥。1986年后,苏联陆军航空兵脱离空军,直接隶属于陆军指挥,并在集团军和陆军师建立了指挥机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陆军航空兵进行了重建,由国防部直接领导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并在各军区和集团军分别成立了陆军航空兵部和陆军航空兵处,加强了陆军航空兵一线作战部队的指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随着直升机飞行性能和作战效能的不断提高,各国陆军航空兵的编成日益扩大,作战应用也不断增加,可在各种作战行动中遂行多种任务。美、俄、英、法等国的陆军航空兵不仅装备先进,而且多年来在实战中积累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本文仅就外军陆军航空兵的作战运用作一分析。火力突击现代攻击直升机的火力突击迅速、突然、隐蔽、灵活,且其威力大大超过地面炮兵和反坦克兵器。因此,外军十分强调把陆军航空兵作为一支重要的火力突击力量来使用。一方面,陆军航空兵可以参加空袭作战,用来突击敌方重要目标。海湾战争中,美陆军航空兵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刊60期刊发了《无人机:车臣战场也显威》一文,系统介绍了俄罗斯无人机在车臣战争中的作战使用情况。读者希望能看到关于俄罗斯无人机的种类、性能、现状及发展前景方面的文章。为满足读者要求,特编发此稿。——编者  相似文献   

12.
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一个技术兵种,是陆军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纵深机动作战的骨干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与灵敏的机动能力,可有效对付各种地面目标和超低空飞行目标。战争实践表明,陆军航空兵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突击和机动力量,是衡量陆军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使用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既沉重打击了敌人,又检验了它们的性能。车臣成为俄军新武器装备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特种部队在世界上可谓是久负盛名,总人数达60万之巨。它集特种作战、防暴、反恐怖、情报搜集、敌后破袭、暗杀、绑架、打击犯罪等多种任务于一身。在两次车臣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联邦警察、武装力量、内卫、边防等特种部队大显身手,屡立战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直升机性能的改进,数量的增加和威力的增大,未来战争中,大规模直升机空战将不可避免。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攻击直升机就已进行过空战。为此,外军十分重视对直升机空战战法的研究,尤其是俄罗斯陆军航空兵在不断完善直升机火力突击、机降作战、空中侦察、战斗保障等传统作战方法的同时,为适应未来作战需要,提出了有关直升机空战的一些新理论和战法。本文就此作一简要介绍。直升机空战的地位和作用80年代中期,美、法、德等国开始进行直升机空战的试验,在各型直升机中,最适于空战的是 AH-64“阿帕奇”  相似文献   

16.
潘德  李正军 《国防科技》2010,31(3):68-71
当前,恐怖活动越来越猖獗,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陆军航空兵遂行反恐作战与传统意义上的作战行动相比,呈现出许多样式和特点。文章分析阐述了陆军航空兵在反恐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策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战争的代价往往是昂贵的。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始于1999年9月的第二次车臣战争耗资已超过33亿美元,使车臣成为俄罗斯联邦目前最为“昂贵”的一片国土。 俄联邦政府在车臣的开支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彻底消灭车臣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和车臣重建工作的和平行动。俄政府意识到,恢复车臣经济对解决车臣问题尤为重要。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政府首脑斯塔尼斯拉夫·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军、俄军、法军和印军为背景,对外国陆军航空兵现有的编制体制、遂行主要作战任务、主要作战能力和作战样式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归纳、综合和分析,并结合外国陆军航空兵的作战特点和未来作战需求,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成立60年来,为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是培养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战功卓著;二是培养的飞行员中涌现多名试飞英雄、功勋飞行员和航天员;三是培养了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陆军航空兵组建20周年。中国陆航部队是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涌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中后期,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发展步伐,陆军作战样式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被誉为“空中轻骑兵”的陆军航空兵在世界各国军事力量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树之高”的低空、超低空战场的一支重要作战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