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军事纵横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马兰核试验基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是一颗“内爆法”铀原子弹,代号为“596”,以示我国不屈服于某大国的压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  相似文献   

2.
(续)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要解开原子弹起爆之谜,必先进行炸药爆轰实验,为有核材料的热试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  相似文献   

3.
核武器(这里主要指核炸弹、核导弹弹头)于1945年问世以来,半个世纪中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核武器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易裂变重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原理制成的原子弹,也叫裂变弹。现在,关于原子弹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也可以研制出来,只需具备相应的科技水平和核原料。这种武器的扩散已成为当今的主要威胁。第二代核武器指利用重氢(氘)、超重氢(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氢弹,也称热核弹或聚变弹。它需要利用小型原子弹引爆热核材料。研制氢弹必须进行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21、听着“十七号工地”上隆隆的炮声,他仿佛听到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光明的乐章。 原子弹是由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使原子弹中的核裂变材料受到强烈压缩,由次临界状态变为超临界状态,从而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从原子弹爆炸的情况可以得知,如何获取爆轰条件,是研制原子弹的关键步骤之一。程开甲负责组织炸药爆轰聚焦的原子弹内爆机理的理论研究。他率领科技人员根据原理进行运算。经过反复计算,终于在理论上摸清了原子弹内爆过程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5.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6.
<正>乏燃料背景情况及现状乏燃料是在核反应堆或核电站中使用一个周期(12-18个月)后卸出的核燃料。乏燃料中除含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物外,还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物质,如未裂变和新生成的裂变核素(铀-235、铀-233、钚-239、钚-240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次锕系元素(如锶-90,铯-137等),这些核素均具有循环利用价值。一座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卸出乏燃料20-25吨。国际上对乏燃料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7.
2021年8月22日,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主刀手"原公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与世长辞。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什么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扔在广岛而不是东京?美国《行列》杂志不久前披露了端倪。杜鲁门总统无论对东京还是对日本其它大城市均无什么怜悯之情。杜鲁门的国家军事顾问团临时筹委会的目标委员会不选择东京为其原子弹使用计划中的第一投放目标,主要因为早在1945年夏季,东京城已  相似文献   

9.
计划周到敢为人先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便开始对于利用核能推进潜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1934年,埃利克·费米发表了关于核裂变的论文。6年之后即1941年,在埃利克·费米的领导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成了一座实验用核反应堆。1942年末,美国芝加哥大学利用斯塔格·菲尔德实验反应堆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次的连续铀裂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后,美国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搜集、制造核裂变物质之后,终于制成了投放在日本广岛的1.5万吨TNT当量的铀原子弹和投放在长崎的2万吨TNT当量的钚原子  相似文献   

10.
<正>1964年10月16日,西部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是他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温度和压力,是他攻克了原子弹起爆冲击聚焦设计的关键理论难题,并创立了我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1.
8月6日上午8时30分,日本海军司令部地下防空洞二层的通讯部接到了广岛被炸情况的报告。11时30分,日本内务大臣木户幸一才向裕仁天皇作了20分钟含糊其词的汇报。木户只是说军方报告广岛遭到了可怕的轰炸,不敢对裕仁说是原子弹爆炸。 8月7日下午1时30分,内务大臣木户再次谒见裕仁,汇报说:“昨天广岛落下一颗很难相信的非常可怕的炸弹。” 裕仁并没有显出惊讶的神色,因为在昨天晚上,侍从武官已经将消息报告给他了。他打算再知道些详细情况,于是追问木户:“最新的报告有什么?”当本户说到美国广播播送了杜鲁门的声明,说这种炸弹是原子弹,一颗就能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时,裕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侧过脸去,长时间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许多科学家试图揭开原子裂变的奥秘。 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施特拉曼以及奥地利籍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等人发现铀的核分裂现象。这个消息被希特勒知道后,便打算把它运用到研制新型杀人武器上。1939年夏,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正在进行一项“V计划”工程,开始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4.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5.
正"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自前苏联1954年建成了世界第一座5000千瓦奥勃宁斯克(OBNINSK)核电站后,到2004年底为止,全世界共有440座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3.66亿千瓦,核发电量为26186亿千瓦时。我国现有9座核电机组运行,总装机700万千瓦,2005年核发电量为53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利用核能发电是人类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材料发生裂变反应产生热能来发电,不同于原子弹,核电站核裂变反应是可控的。核电站中常用的裂变材料是铀-235,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1座1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群山环抱的黄河河谷两岸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五О四厂.是我国第一座铀同位素分离工厂,是我国重要的核燃料生产基地。工厂建成投产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合格的核装料,共创了“两弹一艇”的辉煌,为壮国威、扬军威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在核电的发展过程中,又为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提供了首炉装料和正常换料。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19.
氢弹与海水     
马志杰 《环球军事》2009,(21):55-55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进行了代号为“迈克”的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其装置以液态氘作热核装料。该弹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梯恩梯炸药,是投在日本广岛那颗20000吨级原子弹的500倍,其体积比载重汽车还大,全重大约65吨。那么,制造氢弹的主要材料是什么?又在哪里寻找呢?一时成为各国新闻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1965年5月14日,中国第一颗空投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靶标上空爆炸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装置(代号596)在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仅仅半年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我当时在国防科委二局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参加了第二次核试验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面是我了解和经历过的有关这颗原子弹(代号2923)研制、试验前前后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