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和平!这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忽视的字眼。身处战乱中的黎巴嫩人,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倾注到中国维和官兵身上……今年2月,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工兵营是28年来驻黎维和部队中最出色的维和分队之一!"联黎部队副司令尼赫鲁将军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营’为联黎部队在黎巴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雷场尤如生死线,走进雷场,命悬一线。而中国维和军人却说,走进雷场,检验的是官兵的胆略,考验的是军人的忠诚。在异国他乡,中国维和军人用生命交付了一份满意答卷。据国际禁雷运动组织发布的报告宣称,目前世界各地还遗留有1亿多枚未爆弹及地雷,全世界每年都有1.5万人到2万人因此致残或者死亡。所以,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排爆扫雷也是维和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之一。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是中国政府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也是中  相似文献   

3.
历险黎巴嫩     
2005年我承担了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蓝盔》的摄制任务。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使包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身陷战火之中。我认为,纪录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如何面对炮火硝烟理应是《中国蓝盔》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在责任和使命感驱使下,黎以冲突硝烟未尽,摄制组便来到了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自1983年大学毕业参军以来,27年的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经历了2006年黎以大规模武装冲突……2006年3月,我国第一次向中东派遣维和部队。我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批、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指挥部党委书记,工兵营营长、党委书记。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队成功经历了黎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反映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其所参与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所展示的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今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孙继炼、田源深入维和部队一线,独家报道了我赴黎巴嫩、苏丹维和部队官兵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最新情况。请看——  相似文献   

6.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回国2005年1月5日16时30分,我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圆满完成了维和使命载誉归来。 这支以雷锋生前所在团为主的维和工程兵大队组建于2003年11月20日。自2004年4月7日抵达利比里亚后,274名官兵组成了3支道路桥梁抢修队伍,担负3条主干线道桥  相似文献   

7.
有一组特殊的数字规定,写进了第六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大队党委会的决定之中,也落实在每名官兵的具体行动之中。特殊条件下完成特殊的使命任务,必须有特殊的规定作保证。大队党委成员一致认为。艰苦环境中实现自我锤炼和超越,必须有过硬的耐力作支撑。全体维和官兵同声承诺。  相似文献   

8.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但那一段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却经久不忘。那是2005年7月10日,根据军委命令,中国第三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240名官兵搭上了飞往任务区的专机。时任运输分队副队长的我,和其他维和官兵一道,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290个日日夜夜。利比里亚,在英语中是自由之地的意思,位于非洲西部,地处赤道,西濒大西洋,是西非一个小国。这个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9.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对新闻报道胸怀满腔激情;他不是宣传干部,却是优秀新闻报道骨干;他本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他在参与维和的近8个月里发表新闻作品232篇(幅),折射出他身处异国他乡.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对军队的一片赤诚。他,就是军区首支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副队长、军区总医院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熊中茂。  相似文献   

10.
和平之犬     
苏丹当地时间元月19日,是我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第二梯队官兵告别联非达团超级营地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我就感觉到有些异样。营区里前些天还不时围着我们新来的第二批维和官兵转圈的狗,全不理我们了,都围着即将回国的首批官兵,嘴里呜呜地低声叫着,似乎在向老主人倾诉离别的伤感。临行前一天的晚上10点多钟,我经  相似文献   

11.
军事零讯     
9月14日,联合国授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和平荣誉勋章。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驻利比里亚任  相似文献   

12.
孙杰  杨玺  吴敏 《现代军事》2010,(4):8-10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伤亡惨重。中国8名维和警察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难。由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官兵组成的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125名官兵经历了这一生死时刻.  相似文献   

13.
阿克耶村是位于苏丹瓦乌以东60余公里热带丛林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竟与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攀上了亲戚。2009年1月9日上午10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车,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运输大队大队长油朝康中校带领我与其他6名官兵带着药品和食品,专程来这里看望当地村民。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1992年春,中国首次派兵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从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工程兵大队先后两批共800人赴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第二批维和官兵400人,于1993年2月飞抵金边,9月回国,经历了柬埔寨大选前后风云莫测的非常时期。有两名中国士兵在“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袭击中捐躯吴哥大地,这就是举世瞩目的“5.21”炮击事件。本文作者马继东当时任中国工程兵大队大队长,他的这篇文章无疑是对那一扑朔迷离事件最权威的诠释。1993年3月,临近5月的大选,维和进人关键阶段。一直平静的柬埔寨大地顿时枪声四起,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频繁…  相似文献   

15.
军事零讯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人7月20日称,应联合国要求,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已于日前组建完毕。此次,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共435人,包括一支27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100人的运输分队和一支60人的医疗分队,他们都来自济南军区。目前,维和官兵正在进行专业作业、野外生存、语言交流等方面技能的培训。按照初步计划,这支维和部队将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飞赴苏丹任务区。负责人说,与以往的维和行动相比,此次维和行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任务区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06年4月18日上午,北京军区隆重组织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部队的出征仪式。朱启司令员向维和和工兵、运输、医疗分队授旗,符廷贵政委讲话,总部、军区机关和北京市及军区部队代表共计1000余人为维和官兵壮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参加利比里亚维和行动的工兵、运输、医疗分队实施第三次轮换。此次轮换分队由北京军区派出,共计558人,分别接替现在  相似文献   

17.
演出时间:2004年8月1日晚19时00分演出地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大餐厅这是个充满激情的一天,这是个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一天,也是我近20年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个建军节!我们43名维和医疗分队的官兵和工兵分队的战友们在远离祖国的非洲大地上举行了"八一军旗红"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根据有关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行动。我国从1989年开始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迄今先后参加了1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15000多人次。我国维和官兵在维和任务区面临全新的环境,担负着紧张而繁重的任务,同时面对着各种疾病的威胁,部分维和官兵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国际维和行动中官兵心理问题及成因,选择切实可行的心理防护路径,对于维护官兵身心健康、确保维和任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火之中见生死,对于军人无疑是最大的考验。在踏上飞往马里的航班前,尽管每名维和官兵都悄悄地留下了遗书,但3个分队的领导都向大家承诺:"把你们满腔热情带出去,也一定会把你们一个不落、生龙活虎地带回来。"伴随着高昂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沈阳军区领导把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奖章,郑重地挂在数十名从西非大陆凯旋的官兵挺起的胸膛上。勋章与奖章交错,泪光与荧光辉映。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表彰大会颁奖现场,回放着395名维和官兵试剑沙场、  相似文献   

20.
这是沈阳军区第四批赴非洲刚果(金)执行维和医疗任务的分队。参加轮换的43名队员来自211医院,他们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分别于4月18日和25日下午,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起飞,开始为期8个月的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