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军的兵站和兵站运输,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时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下,中央红军广大后勤人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创和发展兵站工作,为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中央苏区兵站的诞生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都建立在偏僻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加上  相似文献   

2.
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 的战略依托.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方基地建设和应对反侵略战争准备的三线建设,使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血沃白山黑水──东北剿匪斗争述评丛文胜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中,展开了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剿匪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在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它的胜利对...  相似文献   

4.
1927年下半年,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江西省吉安县东固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这是中共“八·七”会议以后发生较早的农民暴动。暴动后,即建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它是吉安地区建立最早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东固,成为周围各地革命者聚集、学习和向往的地方,是赣西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5.
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摇篮之一,苏区红军担负了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6.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东北解放战争战局发展过程中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彻底粉碎了东北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各个击破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计划,扭转了东北战局,对推动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目的,为把东北建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贯彻执行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彰显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不惧困难、团结协同,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建立兵站体制,进行交通运输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兵站初步创立,作用较为有限,但各根据地发展不平衡,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站体制较为完善。抗日战争时期兵站得到较大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了连接各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大后方的战略性兵站线,以及连接敌占区的秘密兵站线,兵站职能进一步拓展。解放战争时期兵站逐步走向成熟,不仅规模急剧扩大,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而且职能得到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次调整经营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控制东北门户,堵绝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分散兵力发展沿边根据地"、"集中兵力,堵住大门,独占东北"、"依托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集中兵力进行最后一战,争夺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一系列变化。东北局领导全区军民努力贯彻落实上述战略方针,取得显著成绩,为最终赢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支具有红军血脉的正义之师,她诞生于南昌起义、平江起义、赣东北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等历史时期,走过了漫长而峥嵘的岁月;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胜利之师,战争年代,南征北战,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朝鲜、越南北半部,转战17万余公里,  相似文献   

10.
罗荣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推进东北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提倡互帮互助,维护部队团结;开展诉苦教育,增强部队战斗意志;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强化战时政治工作,激发官兵战斗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罗荣桓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赤色邮政席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普遍创办了赤色邮政,担负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文件、包裹和报刊的传递任务。在当时条件下,它对于加强根据地的交通、发展邮电通信事业,辅助苏区的军事通信,起到了重要作用。1927年12月,毛泽东率...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家以南梁为中心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重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本文着重研究了陕甘边根据地革命者在根据地选择、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问题处理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史实,指出正是由于他们坚持实事求是,才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确保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共中央落脚西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满革命根据地,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今黑龙江省的范围,即当时的松江、嫩江、黑龙江、合江、牡丹江(前绥宁省)五省及哈尔滨特别市,约80个县、市,人口近千万。1945年11月开始创建,到1947年初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长达8年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我军顺应战争的要求,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战略后勤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军后勤克服重重困难,有力保障了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军事后勤遗产。回顾我军这一段战略后勤思想史,对于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战略后勤思想的历史地位 综观我军军事后勤史,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建国后在我国周边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我军军事后勤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战场险恶环  相似文献   

15.
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所建立的密营 ,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根据地。它是抗联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重要依托 ;是抗联储备战略物资 ,从事后勤补给的基地 ;是抗联安置伤病员、培训干部的后方。当然它与八路军、新四军在关内所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无法相提并论 ,但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种武装力量体制,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势,为我军作战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所概括的: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这个方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形势发展,并吸取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作战经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8.
征集党史资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征集军史资料又是征集党史资料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打了几十年仗打出来的,军史资料在党史资料中占很大比重。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有叶挺的独立团和卢德铭的警卫团等,这是我们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再远一点,从孙中山开始建立军队,我们党就做了大量军事工作,黄埔军官学校就是在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的。这个时期的历史材料也应该征集。以后,我们党建立了军队。起初很少,慢慢发展壮大,建立了很多根据地。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史料非常多,非常丰富。但是,现在我们手上拥有的却非常少。所谓少,是说能够反映军队和根据地面貌的生动资料,搜集到手的实在太少了。汇集起来的资料,就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生产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军兵工生产从红军时期的官田兵工厂开创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军械维修发展为能生产制造轻武器。特别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兵工生产的承前启后时期,无论从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从生产制造兵工产品种类和质量以及人员素质都较解放战争时期以前的兵工生产有一个较大发展;同时,它又为我军建国后的兵工生产奠定了基础。 一 (一)兵工厂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工厂在接收日、伪兵工厂的基础上较之抗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晋绥、中原五个解放区的兵工厂群。1945年,我军兵工厂在职工100余人、机床10余台规模的有数十个,到1949年上半年,各解放区兵工厂总数达160个,职工总人数达9.98万余人。  相似文献   

20.
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建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方志敏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不仅在实践上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武装斗争思想。本文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给予初步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  一、大革命时期 ,基于对农民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方志敏的武装斗争思想初步形成  方志敏之所以能够在大革命失败后 ,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自觉地从城市转回家乡领导弋横暴动 ,发动农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