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军事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探索中国古代军事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军事近代化的研究重点放在那里,学术界未有一致公认的看法。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军事思想的近代化,另一个是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军队建设是在军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过来又促进和推动军事思想的发展。近代军事思想不是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所独有,在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官绅士大夫的著述言论中也有所表现,如郑观应、丁目昌等人都有军事方面的精彩论著。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思想是军事思想构…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6月 ,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一书。这是施渡桥先生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术研究上的又一力作。施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成果颇丰。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施先生认为 ,军事思想是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如果忽视从军事指导思想入手高屋建瓴地研究军事问题 ,就会出现就事论事、现象罗列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流弊。自 1 988年前后起 ,施先生笔耕不息 ,历时十余年 ,终于将这部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专史推向了社会。全书按…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 ,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 1 881年底补授山西巡托以后 ,便由“清流派”主将转变为洋务派大吏 ,倡言“洋务最为当务之急”。后在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任上 ,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强、求富活动 ,成为后期洋务派的挂帅人物。他在创办近代轻重工业、推行近代教育和兴修铁路的同时 ,还在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举办近代军事教育、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近代海防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将他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作一简要的分析研究 ,以便从中得…  相似文献   

4.
变法维新期间,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革新军事的主张。这是变法维新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对近代中国军事革新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中国国防思想的内容,推动了近代中国国防思想的发展;它对近代中国军制革新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促进外国军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军事学术的进步,并推动了中国新式军事人才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施渡桥先生的论文集《晚清军事变革研究》于今年 1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著作虽然只选用了作者发表在《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上 40多篇学术论文中的 2 0篇 ,却已鲜明地反映了作者在推动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是一部有新意、有深度、有特色的军事史著作。该书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起到了开创性和启示性的作用1 985年 ,渡桥先生与张一文同志研究后 ,执笔撰写了《在民族危亡中发展进步的中国近代军事》和《试论晚清军事发展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金秋十月,第三届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在军事经济学院召开。这次会议在古为今用的思想指导下,力求从军事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索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演变的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与会代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思想与会代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集中在晚清军事经济思想的演变和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两个方面。 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持经世致用之学为理  相似文献   

7.
蔡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有重九起义、讨袁护国等震惊时代的战争实践,还拥有涉及国防建设、战略战术等内容的近代军事思想。本文重点对他的军事思想进行探讨研究,由于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文中不免要分析考察与蔡银军事思想连结的军事实践。一方面更有助深刻地认清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又一个侧面获得对蔡愕的理性认识,进一步公正评价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①。一、蔡锷军事思想形成的基础蔡愕成为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有其先天条件③,但主要还是后天造就的因素。其中,他在清末民初外受…  相似文献   

8.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在我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封建的旧式军队向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军事或战争,总是要和某些军事思想、军事人物联系起来。在此,袁世凯则作为在近代军事改革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是在 1 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对世界军事经济领域影响不断增强 ,以及面对西方列强入侵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断奋起觉醒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立足于外购 ,还是自立于制造“的争论是一逻辑起点 ;“如何制造兵器”的讨论是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的主线 ;对“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的转化”的思考则物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军事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推动这一变化的先驱者是林则徐(1785—1850年)和魏源(1794—1857年)。他们在建军、作战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力地冲击着清代前期停滞落后的军事思想,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变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主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军事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其他专门人才,军事科学院1990年招收9个学科专业,共1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招收1名;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招收2名;外国军事思想(苏联、美国、日本军事思想),招收3名;军事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招收2名;战略学(中国军事战略),招收2名;合同战役学(集团军战役、战区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文化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是影响和制约近代国人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由于近代中国的军事活动极其纷繁复杂 ,使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具有不定型性 ,但就总体而言 ,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还是有脉络可寻的。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大体以甲午战争后的 1 0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层面的军事活动所对应的军事文化之变迁进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汪杰 《军事历史》2011,(5):16-2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方位社会转型。军事变革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起到决定性的先导作用,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彻底妨碍了军事变革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军事思想部分,又是这项工程的骨干。国防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施渡桥的专著《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一书,成为这一领域的一部奠基之作,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作者基于军事思想是对“战争、军队、国防的理性认识”这一科学界定,明确地规范了论述范围。把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看作一个渐进的过程,设计了雏形——发展——形成三篇,但并没有按通常做法,把某位军事家或某个事件作为分段的标准,而是客观地揭示其演变轨迹,纵横区分为战争、军事、国防三个版块;从师夷…  相似文献   

17.
由吴信忠、张云主编,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和军队建设》一书,最近问世。本刊特转载该书前言,以飨读者。 1988年金秋之际,我们受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和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大会委托,编纂会议论文集,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按照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把本书的书名确定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和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已经提到了日程,并作出了若干成就。然而。相对而言,近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则仍然接近于空白,我们的近代前辈,虽然给我们留下有影响的军事思想井不算多,却也并非没有思想遗产,如果我们加以认真的发掘、总结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军事思想史的研究,而且对我们今天军事思想史的研究和军事理论的建设,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论袁世凯的建军治军和军事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创始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但同时也是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甲午战后 ,他在引进西方军事思想 ,推动清末军制改革、编练新军、兴办近代军事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治军建军和军事教育思想值得研究 ,以便能够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