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凤鸣 《国防》2004,(7):7-8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防动员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和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战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理论武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双重需要,发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创新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依靠科技信息挖掘战争潜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胆探索,勇…  相似文献   

2.
吴胜利 《国防》2005,(10):1-3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战区的国防动员建设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切实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动员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环节。一、要把战区国防动员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魏玉祥  李新宇 《国防》2004,(7):9-11
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吉林省省长洪虎、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张成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清 《国防》2004,(4):37-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  相似文献   

5.
张德江 《国防》2005,(9):30-32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工程,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当前,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的新局面。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动员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双重需要。安全与发展是国家建设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既要安全更要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双重战略任务,国家安全和发展对国防的需要决定了国防动员的存在与发展。今天,我们正在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奔小…  相似文献   

6.
段端武 《国防》2004,(4):28-29
长期以来, 各级坚定不移地 贯彻落实上级有 关加强国防动员 工作的方针、政 策,把国防动员 工作作为一项长 期的战略任务, 不断加大组织领 导的力度;坚持 以军事斗争准备 为牵引,紧紧围 绕城市防空、反 恐维稳、濒海防  相似文献   

7.
范晓光 《国防》2001,(3):27-28
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且对搞好国家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  相似文献   

8.
黄义昌 《国防》2002,(12):7-9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坚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国防动员建设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吴显国 《国防》2007,(3):18-20
国防动员建设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全局性.因此,必须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它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这些年来,各级国防动员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保障“打赢”的需要,全面推进应急动员…  相似文献   

11.
张英武 《国防》2006,(10):14-16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建设的指南,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积极依托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建设起点和质量效益,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思想上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通过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带动工作实践的科学发…  相似文献   

12.
刘冬冬 《国防》2006,(12):1-4
胡锦涛主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自觉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战略全局,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一、要进一步搞好国防动员工作的科学统筹科学统筹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国防动员工作涉及军队与地方,衔接国防与经济,关联平时与战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科学统筹和整体谋划。要依据国家国防动员建设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戴相龙 《国防》2004,(2):12-14
长期以来,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指示,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围绕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
陈二曦 《国防》2005,(12):29-31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深化,集中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也是加强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着眼发展想问题,围绕发展抓工作。一、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来引领发展在我党历史上,任何一次理论创新,都会带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和事业大发展。科学发展观亦是如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首要的问题是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与党的创新理论的要求相适应。为…  相似文献   

15.
张齐红 《国防》2002,(12):14-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国防动员工作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杨永海 《国防》2007,(5):25-26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国家全面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战略方针.胡锦涛主席反复强调:"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吕明武  郑永恒 《国防》2002,(11):26-26
最近,吉林省白山市召开了国防动员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白山市新时期国防动员工作,要以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保障“打得赢”为目标,以质量建设为核心,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高效机制,坚持协调发展,实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快速动员、平战转换、综合防护和持续动员能力。为此,一是加强人民武装动员要以民兵“三队一网”  相似文献   

18.
陆浩 《国防》2007,(7):10-11
国防动员建设是准备和进行战争的基础性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国防动员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戴相龙 《国防》2007,(5):19-21
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招法,着力解决好国防动员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兆国 《国防》2007,(10):29-30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