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大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投工作的直接组织领导者。他们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常年累月战斗在民兵工作基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县(市)人武部移交地方以后,专武干部队伍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各级人武部门要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满腔热忱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军区发动县(市、区)人武部积极支援地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去年组织人武干部近千人深入农村,培训专武干部教员4000多人,配合地方党组织  相似文献   

3.
信息之窗     
《国防》1998,(2)
北京 河北省涉县人武部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该县是全省173个县(市、区)级人武部唯一受到表彰的单位,也是全国受表彰的5个县(市、区)级人武部之一。 (王凤亮 江拥军) 河北省唐县人武部注重专武干部的事业观教育。该县人武部在着力强化专武干部的爱岗敬业意识,事  相似文献   

4.
县(市)人武部转归军队建制后,稳定乡(镇)专武干部队伍是直接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由于体制的变更,部分地区的部分专武干部队伍极不稳定。他们感到,干武装既无奔头,也无盼头,认为县(市)人武部属军队建制,调进无望;升任到武装部长,职务就到了顶。因此,有的部长,职务一到,就想方设法寻跳板,找跳门。新调入的专武干部,素质低下,一时又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况且,专武干部本身就存在提拔难、交流难、选配难的问题。这既不利于专武干部队伍骨干的稳定,也不利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武部移交地方以来,我们在现行体制下设法疏通人武干部进出渠道,5年中,共调整7名县人武部领导干部,提拔235名人武、专武干部担任了乡局领导,有效地调动了人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人武部移交初,我们就依据新情况,提出并实行了“六个同步”。即:地、县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同时考核人武干部;调整配备干部,同时考虑人武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镇江市的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和军分区、县(市)区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第24号文件精神,明确了基层武装部机构单列,编两名专武干部,编制不得让其他公务员占用,45岁以下的基层武装部长必须全部进同级党委(工委),46岁以下的专武部长享受副乡镇级待遇,并采取逐步解决专武干部年龄偏高的问题。同时狠抓专武干部  相似文献   

7.
田高  杨爱平 《国防》2008,(10):14-14
专武干部是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在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努力提高专武干部抓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能力显得更为紧迫。一是选准配强。要严格坚持专武干部选拔任免程序,对部长、副部长的任免,必须由县(市、区)人武部商所在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提名,组织部门、人武部门共同考察,报县(市、区)委审批后,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国防》1999,(10)
编辑同志: 近几年,一些地方组织和人事部门在乡镇武装部长的交流、调整中,任命了一些从未接触过军事工作的地方干部,而不少军队转业干部、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由于乡镇武装部专武干部的工资体制、行政关系归地方党委政府管理。因此,在乡镇武装部长的任免上,县(市)人武部很难发挥主导作用,大多是在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后,才以县(市)人武部部长、政委的名义下发  相似文献   

9.
照片中的张树琛,是河南省辉县人武部政委,现年四十三岁。一九六四年十月从部队返乡当了专武干部,次年根据需要他第二次穿上军装。从此,他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民兵事业。辉县位于太行山脚下。县(市)人武部划归地方  相似文献   

10.
倡议书     
全国广大人武干部战友们: 在县(市)人武部即将改归地方建制的时候,我们应《中国民兵》杂志编辑部之邀,来京参加部分县(市)先进人武干部代表座谈会。会议中,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讨论了如何搞好人武部移交以及移交后怎样进一步做好武装工作的问题。会议期间,受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聆听了总部领导同志的批示。这使我们深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加强对专武干部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作用,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做些初探。 当前专武干部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管人与管事脱节。现行文件规定:专武干部的任免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商所在单位提名,军地有关部门共同考察,地方党委审定,以县(市、区)人武部部长、政治委员命令公布。这种名义上的“齐抓共管”的双重领导体制,实际上是人武部管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转眼间,全国县(市、区)人武部归建两年多了。收归后的人武干部的地位待遇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专武干部却没有随之而动,因而部份专武干部认为人武干部是正规军,我们是老百姓,久而久之导致很多乡镇专武干部进城办事来部里的少了,交往疏远,互相了解情况少了,从很多方面直接影响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工作在军队、吃饭在地方”,“使用 在军队、提拔在地方”,这是时下一些人 对专武干部“军地双管”模式的一种“戏 说”。的确,专武干部“管用两层皮”老大 难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没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县(市、区)人武部来说,这种模式确 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专武干部管理上的 难度,并直接制约着基层武装工作开展 的质量。可是,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 武部,专武干部的管理却不难。他们是怎 样破解这一难题,使这支队伍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呢?  相似文献   

14.
在县(区)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开始之际,我们访问了沈阳军区政治部李文卿主任,请他就做好移交中的思想工作问题,发表了谈话。李主任指出,县(市)人武部移交,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之以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势必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因此,人武系统的各级党委、机关要切实加强移交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专武干部不“专”是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大“顽症”。云南省昭通军分区着力解决专武干部不“专”的问题,使长期困扰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难题迎刃而解。 专武干部不“专”令人忧虑 “专武干部不‘专’令人忧虑”——这是去年8月,该分区党委扩大会上所属11个县(市)人武部主官强烈反映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县(市)人武部的建设现在是有喜有忧。前段时间报纸杂志宣传改归地方建制的好处,算是喜。我这里谈点忧——不是提倡既报喜也报忧吗? 领导关系上的脱节现象是县级人武部之大忧。县级人武部移交地方后,人武系统的领导关系在原先一个断层(县级人武部与乡级人武部)之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7.
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说: 人武部移交后仍要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贡献在县(市)人武部即将改归地方建制的时候,《中国民兵》杂志编辑部邀请部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来京座谈如何适应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的新形势,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职工队伍基本上处于进多出少进出不畅状态。职工年龄结构有近50多岁的老职工,也有刚退伍安置进来的20多岁的新职工,文化程度多数是高中毕业,少数大学生和初中生。每个县(市、区)人武部职工编制依据县的大小而定,多数县(市、区)人武部职工人数在9人左右。专武干部取消以工代干后,人武部职工前途渺茫,干的好的没有岗位提升使用,干的差也不能交流出去,少数职工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贵州盘县人武部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4年来有6名专武干部荣立三等功,有28名专武干部分别受到省、市、县表彰,有41人先后被县人武部评为先进个人,使基层武装工作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隶属关系变化后,作为“配角”的军分区,如何卓有成效地抓好县(市)人武部建设?回顾两年来的实践,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一、在认识上,要始终把县(市)人武部作为分区的基层看待移交地方后,还要不要将县(市)人武部作为分区的基层看待?开始,大家的思想并不统一,也存在种种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隶属关系变了,分区可以甩手不管了;有的虽然感到甩手不管不对,但担心管多了,影响分区与市委、市政府的关系。在以上思想支配下,人武部建设在分区这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