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2.
一部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集团,实现两岸统一的《宝岛归清记——清廷降伏台湾郑氏政权》,近日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描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清政府降伏台湾郑氏政权的全部历史过程。公元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从此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孙打着恢复明朝的旗号,妄图以台湾为“国”,与清政府隔海对峙,造成中国分裂。清廷与台湾郑氏政权和谈十次未  相似文献   

3.
丁涛 《军事史林》2023,(4):47-55
<正>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是明清鼎革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戎马一生,在短暂的38年生命中最重要的功绩便是“驱荷复台”,使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与海域重归大陆版图。郑成功以“春秋大义”为引领,凝聚民心士气,采取边战边治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征战成本。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4.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在他的军队中,有一支由黑人组成的部队。原来这些黑人是荷兰殖民者窃踞台湾时贩得非洲黑人作无偿耕作的奴隶。郑成功之父郑芝龙起兵海上时,招募从荷兰殖民者奴役下逃跑出来的黑人,把他们编成自己的卫队。郑芝龙降清后,这支黑人卫队归附了活跃在金门、厦门的郑成功。当郑成功进攻台湾时,这支黑人部队也立下了战功。  相似文献   

5.
苏彧 《军事历史》2016,(3):17-21
历史上成功攻占台湾的战例不多,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平台等。其中,郑成功一役海陆较量更为全面,影响更为深远。虽然这场战争已相隔350多年,但当时郑成功的大战略、军事战略运用都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6.
台湾,自郑成功逐红夷而据之,到康熙甲子绝明之正朔,既得其他,距甲午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次年3月李鸿章东渡日本签订停战和约。当时因有弃台之论,“时台湾举人方以会试在都,上书力争,留中不报。三月,弃台信益急”①,4月和议成,清廷决意不顾台湾人民的反抗,以“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的荒唐理由,“卒弃台湾”②。自此至同年10月日军完全占领台湾,台湾军民及各界人士为反抗日本的侵略,前赴后继,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的话明确提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澎湖及其他岛屿和大陆仅一水之隔,最狭处只有150海里。台湾居民绝大多数来自祖国东南沿海,他们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通用闽南话。远古时代,大陆人民就将先进的文化渡海传入台湾。两汉时,台湾被称做“东鱼是”、“夷洲”。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抵台湾。隋朝时,台湾称为“琉求”。隋炀帝还不止一次派出舰队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宝岛。宋、元时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  相似文献   

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乘机攻占台湾周围岛屿。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侵略军登陆台湾,建立“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镇)和“赤嵌城”(今台南市)两个据点,后又击败西班牙殖民军独霸台湾全岛,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率军东渡,驱逐荷寇,收复台湾,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成功的范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0.
16 6 1年 4月至 1 6 6 2年 2月 ,郑成功经过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 ,击败了荷兰殖民者 ,收复了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在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台湾民众在物资准备、军粮供给、情报搜集和武力配合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台湾民众的热情支援 ,鼓舞了郑军士气 ,增强了郑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 ,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合力抵抗外侮、要求收复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意志 ,使得荷兰殖民者分裂中国的图谋在这种决心和意志面前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情报工作边向国清朝初年,在金门、厦门一带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为改变军事上的被动局面,毅然决定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建立理想的抗清基地。此战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终于康熙元年(1662年),前后历时9个多月。荷兰当时...  相似文献   

12.
毛元佑 《国防》2008,(2):78-79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对台湾人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台湾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最后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是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郑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从1661年明朝末年抗清大将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统治者,到1683年清朝政府武力收复台湾,历时22年。清政府与逐渐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的郑氏集团从军事抗争到隔海对峙,9次和平谈判未果,最后不得不使用武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先抚后战”的对台政策 最初,清政府建立不久,清军水师比较薄弱,无力收复台湾,加之连年征战,财政比较困难。直到康熙年间,政治稳定,经济复苏,解决台湾问题开始列入议事  相似文献   

14.
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漳州市,依山面海,江河纵横。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曾在这里屯兵抗击倭寇;清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这里挥师渡海收复台湾;解放初,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在这里举行过震惊中外的“东山保卫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漳州市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拥军支前,全力保障子弟兵谋“打赢”,谱写了一曲曲双拥赞歌。  相似文献   

15.
郑成功的巨型雕像(见封底),高高地竖立在美丽的鼓浪屿岛。这里北依厦门,东傍大小金门,遥对澎湖和台湾。这座雕像是福建人民,为永久纪念这位三百多年前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而修建的。  相似文献   

16.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康熙帝统一台湾,是历史上两次大规模攻台作战行动,其战略指导上的成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虽然时间已过去了300多年,但其战略谋划与运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仍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台、澎...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结束。长征,作为一部红军用火与血写成的历史纪录,其本身不仅饱含着红军英雄们在饥寒交迫且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困境下,爬山涉水、斩关夺隘所经受的苦难和表现出的威猛,而且还深深地体现出了一种“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但主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定信念、奋勇拼搏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等。这种“长征精神”从根本上体现了党和红军的本质特征,只是在红军长征特殊背景下表现得更鲜明、…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中的一些亲台势力,一直利用各种机会插手台湾问题,一会儿是“台湾问题修正案”,一会儿是“加强台湾关系法”;刚闹完了“台湾导弹防御法案”,又上演一出接纳台湾加入TMD的“国防授权法案”,直搞得美国国会上围绕台湾问题的波澜不断。诚然,这离不开美国国会亲台  相似文献   

19.
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始,为满足反清的战略需求和解决经济的日渐困窘,历代郑氏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军屯。郑氏政权不仅将诸镇分派各地屯垦,还颁布屯田八法等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确立军屯在台湾军事、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军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郑氏军队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并较好地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清军,维持了郑氏政权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台湾在“对外交往”中,以花巨额的美元为媒介,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搞“务实外交”,实为“金钱外交”,以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在去年元旦祝词中表示,台湾要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组织、扩大对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