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声音     
《环球军事》2009,(3):5-5
“中国政府对当前以巴冲突不断升级表示严重关切。令人遗憾的是,安理会1月8日通过的第1860号决议迄今没有得到落实。当前最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全面遵守安理会决议,立即实现停火,以色列从加沙撤军,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停止发射火箭弹,人道救援物资无障碍地进入加沙。”  相似文献   

2.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国土报》等媒体报道,为拯救遭巴勒斯坦武装绑架的大兵沙利斯,从6月30日开始,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采取代号为“夏雨”的解救行动。在这次行动中,以军究竟动用了哪些先进武器参战?它们在行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色列媒体陆续披露了其中的详情。“梅卡瓦”MK.4主战坦克:将加沙堵死的“碉堡”以军哥兰尼旅是这次地面进攻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3月14日,以色列部队包围并强行闯入了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杰里科的一座监狱, 逮捕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简称人阵) 总书记艾哈迈德·萨阿德等人,并将其关押在以色列监狱进行审判。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许多城市发生了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劫持了多名西方人质。人阵军事组织发言人发表谈话,发誓进行报复。以色列劫狱事件不仅使巴以矛盾激化,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恶化, 亦使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1月17日晚宣布,从当地时间18日2时开始在加沙地带单方面停火,其后,加沙地带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各武装派别18日宣布与以色列停火一周。以军从去年12月27日对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铸铅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打击,已造成至少13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5500人受伤,其中一半是平民。多年以来,巴以之间打打停停,始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其深层次的原因错综复杂。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马以冲突,命门何在?》  相似文献   

5.
韩兵  陈宇 《环球军事》2012,(15):41-41
近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死因问题在中东地区闹得沸沸扬扬,各方围绕阿拉法特的死因展开了新一轮政治博弈。去世已近8年的阿拉法特,仍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显示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军队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区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以及对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官邸的围困已进入危急时刻。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  相似文献   

7.
就在人们看到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重获自由、巴以就结束伯利恒圣诞教堂武装对峙问题达成协议、中东和平又见曙光的时候,两名巴勒斯坦人分别于7日和8日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两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以色列随即表示要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继续实施军事打击。这使重新启航的中东和平之舟再度搁浅。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4架以军“阿帕奇”战斗直升机相继出现在加沙城西地中海上空,并连续向海边的阿拉法特官邸发射近20枚导弹,随后又用机枪进行了扫射。阿拉法特一架专用直升机被导弹击中并燃起浓烈的火焰和黑烟。被导弹击中的直升机断为两截并烧成一堆灰烬。另一架直升机仍完好地停在机库里。当天阿拉法特并不在加沙官邸。由于巴方事先有所准备并进行了人员撤离,此次空袭只造成数人轻微受伤。  相似文献   

9.
闻舞 《环球军事》2009,(3):44-45
2008年底,以色列突然对加沙地带展开了大规模突袭,持续不断的空中打击过后,今年1月3日,以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加沙。几天来,激烈的冲突造成巴勒斯坦800多人死亡,33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0.
文锋 《环球军事》2011,(13):48-50
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8日证实,中国中化集团下属哥伦比亚Emerald公司4名中国员工当天在哥伦比亚南部的卡格达省被武装分子绑架。据哥伦比亚官方向媒体透露,这起绑架事件是哥伦比亚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所为。那么,“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是何组织?为何如此嚣张呢?  相似文献   

11.
4月17日晚,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乘坐的汽车发射一枚导弹。兰提西和车内的两名保镖身亡。他是继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暗杀后哈马斯又一被暗杀的高官。以色列《耶路撒冷以邮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每周内阁例会上庆贺成功暗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7日开始,以色列战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哈马斯的船只、兵工厂弹药库、哨所、火箭发射点、仓库以及位于加沙与埃及边界的40处地道等均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目标发起猛烈空袭,当天就造成几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是自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也被外电称为巴以冲突60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天。以军的这次行动是典型的”闪电战”,一扫两年前黎以战争期间以军的”窝囊”形象.重现以色列军队作战迅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周勇航 《环球军事》2014,(15):10-12
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战火再起。以色列已经把对加沙地带的打击从空袭扩大到地面进攻,并在开战十天之间征召了5.6万名预备役军事人员。相对于以色列的国力,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以色列一口气动用了如此巨大的战略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5.
黄俊 《环球军事》2009,(6):44-45
在前不久的“铸铅行动”中,以色列为了彻底清除哈马斯组织,采取了各种极端打击手段。其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中,以军就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魔鬼”的武器,这种武器不仅在实体上打击了哈马斯成员,而且在精神上亦给哈马斯的武装意志以有效震慑,这就是神秘的DIME炸弹。  相似文献   

16.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军队近日在巴勒斯坦自治城市拉马拉横冲直撞,大动干戈,致使阿拉法特官邸断垣残壁,弹孔累累,血迹斑斑。他们不但断了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水电供应,还荷枪实弹地站到了距他咫尺之遥的地方。面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强烈谴责,但同时却传来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美国对以色列的举动表示“理解”。 美国是怎样“理解”的呢?美国认为,以色列有权“自卫”。但现实情况是,以色列长期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并依靠坦克大炮对巴勒斯坦进行统治。巴勒斯坦人一有反抗,以色列就武力侍候。据此,在巴以这对矛  相似文献   

18.
7月23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对加沙地带行动——“护刀行动”进入到第16天。以暴制和武装对抗,让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巴方至少有600人死亡,3600多人受伤。仅20日一天,就有1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这一天因此成为5年来加沙“最血腥”的一天,而以军也有28名士兵和两名平民丧生。  相似文献   

19.
3月22日,哈马斯的创始人兼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在离家几步之遥的清真寺外遭以军AH-64直升机发射的3枚导弹袭击,当场身亡。随后以色列当局承认对该事件负责,并宣称将继续使用“定点清除”战术捕杀哈马斯组织的所有领导人,甚至包括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根据巴勒斯坦官员提供的资料,自2000年9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经“定点清除”了超过150名巴勒斯坦各派高级官员及其骨干。尽管国际舆论纷纷对以色列的这种做法予以谴责,但从军事上讲,作为一种以军在被占领土专门为对付反以组织领导人或反以武装分子而设计的实战战术,经过多年的运用与完善,“定点清除”已经成为以军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并且引起了美、俄等国军方研究甚至仿效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20.
近日,黎巴嫩政府军与巴勒斯坦难民营中“伊斯兰法塔赫”武装的冲突引起世人关注。从表面上看,这次冲突的导火索是5月20日黎巴嫩治安军为搜寻-笔银行被劫款在黎北部巴里德河难民营及其周围地区与“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发生交火。但是这次事件却好比“掉进火药桶里的火星”一样,很快呈现出蔓延、扩大之势。是什么因素促使军队对难民营大动干戈?未来局势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