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7月12日以色列出兵黎巴嫩,以黎战争爆发。双方执行联合国1701号决议,于8月14日停火,以色列的为期33天的"改变方向"(ChangeDirection)军事行动结束。战争中,以色列119名军人、41名平民伤亡,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约500名、平民900  相似文献   

2.
刘江平 《环球军事》2009,(10):24-25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根本不相信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会装备什么先进的反舰导弹。但是,这只是犯错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2月20日晚,美军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士兵把《古兰经》等伊斯兰宗教书籍运往垃圾填埋场焚烧,事件曝光后,立即在阿富汗掀起轩然大波。连日来,数万名示威者挥舞棍棒、焚烧轮胎,高喊反美口号。2月25日,阿富汗一名官员闯入门禁森严的内政部密室,枪杀了2名美国军事颐问。截至目前,抗议已造成4名美国人在内的3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目前,抗议美国对伊斯兰文明的亵渎行为持续发酵,巴基斯坦、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等国也纷纷爆发游行示威活动,针对美国人的暴力冲突不断发生,让美国从其十年精心编织的“大中东战略”美梦中猛然惊醒。  相似文献   

4.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爆发了20年来罕见的大规模武装冲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轮巴以冲突,以色列国防军在数日内连续征召36万名预备役人员投入军事行动,其战争动员行动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立与冲突中,以色列建立起以常备军为骨干、以后备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走出了一条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动员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军忽视了黎游击队反舰能力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的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6.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两伊冲突使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在以色列的挑拨下,叙利亚国内发生了“穆斯林兄弟”之间的血腥屠杀,连叙利亚的正规军也卷入了残酷的战斗。黎巴嫩的局势和叙国内围绕黎巴嫩问题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7.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60%8月25日,据以色列《新消息报》报道,该报日前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以色列民众认为总理奥尔默特处理以黎冲突不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奥尔默特应当因此引咎辞职。半数以上8月25日,欧盟特别外长会议决定,欧盟25个成员国将贡献半数以上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兵力。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外长图奥米奥亚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欧盟成员国将向黎巴嫩再增派5600~6900名维和士兵,加上目前已驻扎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兵力,欧盟成员国的派兵人数将占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总数1.5万人的一半以上。630起8月2…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的中心.处在亚,非.欧三洲的交汇处.扼守东西交通要地。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从20世纪70年代起,黎巴嫩南部地区就成为阿以冲突的前沿阵地.战争导致这个地区几十万人伤亡.上百万人逃离家园。1978年.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决议.向黎巴嫩南部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目前这支部队分别来自中国、西班牙、印度、加纳.法国、波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国际1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表示"可以将不会军事侵犯朝鲜的承诺书面化,但是美国不会(与朝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0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23日,朝鲜重申只有美国表明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才会参加旨在解决核问题的会谈。4日,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海法的一家餐馆遭自杀性爆炸袭击,共造成19人死亡,5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已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6日,以色列士兵用机枪向黎巴嫩境内南部地区猛烈开火。14日,以色列军方下令将15名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驱逐到被以军完全围困的加沙地带。  相似文献   

10.
7月29日早晨,以色列极端宗教团体“圣殿山忠诚者”人员将一块重达4.5吨的大理石运至东耶路撒冷老城一个古城门外,象征性地举行仪式,为“第三圣殿”奠基,导致巴以双方再度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受伤。中东危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以巴冲突自去年9月爆发以来,目前已造成至少65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虽然以巴双方均有和解之意,但面临的困难却难以解决。 1.最棘手的后遗症——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是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也是阿以冲突迟迟得不到全面和平解决的结果。巴勒斯坦难民在中东地区分布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  相似文献   

11.
谭正平 《环球军事》2014,(15):13-15
截至2014年7月21日,以色列“护刃行动”进入第14天。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证实,至少有53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200多人受伤。以方则证实,冲突造成18名以色列士兵及两名以色列平民丧生。双方伤亡如此悬殊,归根结底就是以色列海陆空三军投入先进武器装备进行协同打击,而哈马斯投入的武器大部分是土制火箭弹,但也有无人机、部分反坦克导弹引起世人关注。本文将对冲突双方所投入的兵器进行有侧重点的盘点。  相似文献   

12.
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在一起汽车炸弹袭击中身亡。这位坚决反对叙利亚军事占领黎巴嫩的强人之死一时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时,这个自1975年至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一直被叙利亚军事控制的国家与其"主子"叙利亚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黎巴嫩反对派纷纷呼吁发动"和平起义",要求"叙利亚现在撤军"等。国际社会担心叙黎两国间可能爆发军事冲突。人们纷纷推测,黎巴嫩有能力与叙利亚展开军事较量吗?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军频繁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巴勒斯坦目标进行打击。其中有以色列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俗称“蛙人”,其正式名称为海军第十三突击队,担负着以色列海军特种作战任务,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初期,是以色列历史最为悠久的特种部队之一。 组建于1948年的这支特种部队曾多次参与重大特种作战行动,1973年2月21日,突袭了的黎波里和黎巴嫩的巴解游击队基地;1973年4月9日,突袭了位于贝鲁特市中心的“黑九月”和“法塔赫”的司令部;1980年,潜入黎巴嫩,在巴解组织总部发信号指令,为以色列海军的导弹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12日,随着黎巴嫩真主党俘获2名以色列士兵,沉寂了5年多的以黎边境再起硝烟,以色列军队出动陆海空军对黎巴嫩实施了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这是自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中东地区最严重的武装冲突。以黎武装冲突不是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现象。它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掺杂着复杂的外部因素。那么,以黎武装冲突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0月7日,第四次中东战争50周年之际,巴以新一轮大规模武装冲突爆发,冲突已经持续至2024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2024年1月,冲突已经造成加沙地带超2万人死亡、近6万人受伤。本轮巴以冲突是半个世纪以来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对加沙乃至中东地区的局势都将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9月30日,在以军“解除”对阿拉法特的围困、和平僵局依旧的情况下、以巴冲突进入第3个年头。在整整两年的冲突中,2300多人失去了生命,2.4万多人流淌了鲜血。惊回首,人们看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也是一幅令人扼腕的经济社会灾难图。 在过会两年中,特别是在沙龙去年3月执政以来,以色列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推土机不断开进巴控区,对巴勒斯坦城市实行长时间封锁和戒严,直接造成172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在这两年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了102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炸和难以数计的枪击事件,共造成623人死亡、4500多人受伤。这些伤亡人员绝大 冲突给以巴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以色列官方估计,两年来的冲突至少给  相似文献   

17.
1948年5月29日,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当时这个组织的任务区还仅限于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5个国家。55年之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遍布世界各大陆,总共达到了55次,参加行动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将近100万人。目前,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部署着14支维和部队,有维和人员3.7万余人。今年5月29日联合国庆祝了它的第一个“国际维和人员日”。  相似文献   

18.
汪野 《宁夏科技》2002,(3):76-78
积怨甚深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几十年来,发生过多次武装冲突,亦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根源。尽管国际社会经过多次努力至今仍然是冲突不止,流血事件经常发生。在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中,其中在贝卡谷地的空战中。以色列以56:0的战果引起全球军一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出现严重的情报失误,造成冲突初期重大损失。本文试从情报复杂性视角出发,分别基于本体论、认识论、系统论角度,分析解释在面对复杂性问题时以色列情报预警失能的原因,总结教训启示。  相似文献   

20.
10月31日,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名前国防军三军总参谋长沙乌勒·默法兹担任国防部长一职,并于11月4日获得议会批准,取代先前辞职的工党领袖本·埃利泽。于今年7月初离任的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长沙乌勒·默法兹今年64岁,出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9岁随父母移居以色列。18岁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以一名伞兵的身份参加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默法兹已经战功卓著,成为以色列精锐伞兵部队的一名指挥官。他还参加了1976年千里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的行动。 在1982年以军进攻黎巴嫩时,默法兹是当时的国防部长沙龙手下的步兵旅长。此后,默法兹一直在为把以军建设成中东地区最强大武装力量而努力。他于1999年担任以军总参谋长一职,任期4年,今年7月期满卸任,由摩西·亚阿龙将军接任。亚阿龙和默法兹一样,也是主张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的鹰派人物。 默法兹与沙龙在巴以冲突上的强硬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