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3,(8):54-56
"两弹一星"事业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呈献给人类的惊世创举,"两弹一星"的科研生产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等做法和经验,对新形势下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领导、组织、管理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两弹一星"事业的主要工程都是国家的重大科技工程,在中国人民20世纪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名列第一。"两弹一星"事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而正确的领导下,全国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核事业和航天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也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征程上,更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毅然作出了发展中国核事业和航天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在全国各行各业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下,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的"协同创新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2021年9月2日起在国博南6、南7展厅对公众展出。"协同创新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策划推出的以"两弹一星"精神为选题的主题展览。展览通过110件(套)文物、艺术作品和模型,510张图片,以及影像视频和多媒体触摸屏等多元展示手法,  相似文献   

4.
<正>伟大事业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的"协同创新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于2021年9月2日13:00起在国博南6、南7展厅对公众展出。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两弹一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典范,在当时它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而且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更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今天,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局势仍不稳定的条件下,要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武器技术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学习它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经济非常困难、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给我们的第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选准重点,抓住关键,组织力量,全力突破。当年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军事、政治、经济形势和科技发展状况,多次开会进行缜密研究,决定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上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要选准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够对经济和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同志以非凡的勇气和远见卓识的智慧,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定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我国战略力量,打造出了能够有效维护我国安全环境的强大国防力量。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在毛泽东同志决策与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强大国防及其"两弹一星"事业,是留给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伟大战略遗产。  相似文献   

7.
肖学祥  张伟 《国防科技》2006,(10):57-61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辉煌的历史成就之一,是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和革命精神的显示,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智慧和力量。“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回顾其研制过程,深感新时期国防科技的发展必须继承研制“两弹一星”的光荣传统,吸取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一、推进国防科技发展,要审时度势,正确制定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在一穷二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新中国,要实现“两弹一星”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其长期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像"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那样的辉煌业绩,而且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军工文化。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正确处理好六种关系,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9月18日,"两弹一星"荣誉奖章颁奖仪式上,被誉为"氢弹之父"的于敏代表23位获奖者在大会上发表获奖感言;2015年1月9日,作为唯一的获奖者,于敏从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奖章。"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的原子弹,大家都能想到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其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与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的热血青年.杭州老人吴银强就是其中的一位,自从他走出学堂之后就一直在协助钱三强、邓稼先等人研究"两弹一星",并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近日,笔者采访了吴银强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那段神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从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与研制、集中攻关,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短短十余年时间,"两弹一星"从构想变成现实,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由此而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至今仍是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至今仍在深层主导着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每个环节。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刻认识实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事业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奔涌出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无私情怀,积极地投身于这个伟大的事业之中。春江潮涌连海平,夹岸飞花细浪生。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日子里,由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和相关单位联合承办的"两弹一星文化传承+海陆空天电·高新武器主题体验"项目,首次在第十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出。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科技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入挖掘当代中国精神传承与文化内涵,使之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文化创  相似文献   

15.
<正>65年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国家战略"的征途上拼搏奋进,在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结合的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中,取得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辉煌成就。回顾65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决遵循"国家战略",执行国家战略,国防科技工业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09,(10):92-93
六十年一甲子 在国防科技工业这片热土上 两弹一星 横空出世 让中国有了更硬的脊梁  相似文献   

17.
正6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构建了专业齐全、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工程管理方法和经验,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认真贯彻工作会议部署,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的工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回顾“两弹一星”伟大功勋,重温“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建立了伟大的功勋。这其中,“两弹一星”具有特殊的分量。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勇攀科技高峰的伟大壮举,“两弹一星”成果是中华民族勇气与智慧的结晶,“两弹一星”功勋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20.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使得全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云之下。人类进入核时代后,是否拥有核武器是一个国家有无战略打击能力的主要标志。为了确保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抵抗少数国家的核恐吓、核威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这一战略决策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制定的积极防御方针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