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各级入武部门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实践时,在工作指导上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增强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作贡献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各级  相似文献   

2.
基层之声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通过下基层调查了解民兵工作情况,感到基层专武干部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集中精力抓民兵工作。据统计,我县专武干部每年真正用在抓民兵工作的时间还不足30%。基层专武干部精力难集中。已成为影响基层民兵工作落实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我们希望各级党娄、政府和人武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是要从工作上松绑。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3.
培养适应新时期任务和要求的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加强企业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制定民兵工作政策法规,为稳定专武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障。要依据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有关稳定企业武装机  相似文献   

4.
专职武装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员,肩负着抓经济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双重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课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注重素质选拔人才。专武干部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建设。当前,由于专武干部的选拔渠道受限,给选拔高素质  相似文献   

5.
李连善  徐闰庆 《国防》2002,(11):55-56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是民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民兵战备执勤、军事训练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投入下,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建设整体运行形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兵政治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要达到的效果与呆板教学方法不相适应。鉴此,民兵政治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转变入手,力求突破。 在教育分工上,要从笼统型教育向责任型教育转变。必须明确人武部、地方各级组织领导的教育责任。县(市、区)人武部主要负责组织基层专武干部和民兵应急分队及基干民兵集训时的  相似文献   

7.
专武干部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员。没有高素质的专武干部,就没有高质量的民兵预备役组织;没有专武干部的安心和专心,就没有民兵预备役组织的巩固和稳定。因此,我们在完成总参、总政部署的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任务时,要把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要在“如何使专武干部安心和专心”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基于这一考虑,本刊决定从这一期开始集中一定的版面加强这方面的报道,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本刊将就这方面的突出问题展开自下而上的专题讨论和宣传。希望广大专武干部关注这项  相似文献   

8.
吴波  张进 《中国民兵》2010,(4):45-45
专武干部是民兵军事训练的具体组织者和责任人,提高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是提高基层民兵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的基础,也是组织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环节。当前,基层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参差不齐,对民兵军事训练带来一定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提高专武干部的军事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从总的方面看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主要领导对民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高;二是相当一部分专武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新形势下民兵工作的思路不清。三是工作标准不高。加强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当前应努力解决好能干、想干、会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大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投工作的直接组织领导者。他们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常年累月战斗在民兵工作基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县(市)人武部移交地方以后,专武干部队伍的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各级人武部门要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满腔热忱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工作的“三难”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民兵建设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滞后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众所周知,民兵工作属于国家安全利益,说到底是政府行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经济活动与民兵工作的主体同是政府,企业开展民兵工作只是根据政府(通过兵役机关)的意志进行,企业民兵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矛盾并不明显,就是有矛盾也主要是各级政府间的矛盾,因而那时的企业民兵工作开展起来比较顺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分开,经济活动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民兵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有时甚至难以调和。要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企业民兵工作上的“三难”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拓展街道武装部的职能,将民兵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企业向政府转移,逐步将街道行政管辖范围内所有企业的民兵工作,都归口到街道武装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武装机构和专武干部队伍的稳定。街道武装部属政府行政机构,专武干部从事民兵工作不受企业人事制度的制约,有利于他们  相似文献   

12.
聂东风 《国防》2008,(11):9-9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一线指挥员。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当前,部分专武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能力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信念、使命"教  相似文献   

13.
专武干部是民兵工作的一线指挥员,肩负着组织领导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协调地方政府抓好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必须“对症下药”。据调查,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落实制度不够严格、素质发展不平衡、赏罚不够严明等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张志伦 《国防》2012,(12):28-29
人武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人武干部是人武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新形势下加强人武部建设、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首要的是把人武干部队伍搞坚强.当前,要针对部分人武干部使命意识淡化、考虑个人问题过多,进取精神淡化、工作标准下降,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图安逸思想滋长,价值取向偏移、抵御腐朽思想文化侵蚀能力不强等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入武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权 《国防》2005,(5):65-65
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是民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是确保武器装备存放安全和保持武器装备良好战斗状态的重要措施。当前,民兵武器装备管理上存在着看管人员责任心不强,失窃案件明显增多,仓库设施老化等问题。因此,地方党政军各级特别是省军区系统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兵武器装备的管理。要 做 到 “三 个 并 举 ”。 一 是 硬 件 建 设 与 软 件 建 设 并举。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加强武器仓库基础设施建设和配齐配强看管人员。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建立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是保证。硬件基础打得越牢,对武…  相似文献   

16.
爱武之梦     
我是一名没有当过兵的专武干部。虽然我从小就向往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在农村当群众仍在想:当不上兵,也要当个好民兵。因此,在各级党组织与领导的教育培养下,我先是当了一名民兵,尔后又任生产队民兵排长、村民兵连长、乡武装部长,爱武之梦才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鼓舞下,各级人武、专武干部纷纷走出“军中帐”,率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为改革开放服务,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创业,从而为武装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和平建设时期,民兵工作服从经济建设大局,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和人武部门,在认真抓好民兵的组织建设和教育、训练的同时,就是要以主要精力参加经济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许多地方的经验都说明,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哪里的民兵在经济建设中作用明  相似文献   

18.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组织者,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当前,专武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敬业精神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二是专武意识淡薄;三是中心观念不强,专武干部来源匮乏,进出渠道受限。对此,笔者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方胜 《国防》2014,(10):40-41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一线指挥员,是基层武装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具体实施者。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决定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质量,关乎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完成多样化任务的效益。据调查了解,目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武装工作的质量和基层武装部职能作用的发挥。鉴此,我们利用组织全省专武干部集训的时机,对云南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对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和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是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基层武装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当前,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专武干部“重武、爱武、钻武、能武”的问题.打造一支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高素质专武干部队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