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防暴动能弹的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需要确定影响其钝击效应的关键因素,并区分因素属性,采用基于OWA算子集成DEMATEL-ISM的方法(ODI方法),构建因素间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冲击加速度、冲击位移是影响防暴动能弹钝击效应的关键因素,比动能、动能为底层原因因素。研究结论对防暴动能弹钝击效应致伤标准制定和损伤等级评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枪弹侵彻穿防弹衣人体背部产生脊柱脊髓钝性损伤,建立了DBP10式5.8 mm步枪弹侵彻NIJⅢ级SiC/UHMWPE防弹插板的数值模型,采用JHB本构和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VUMAT本构分别模拟SiC陶瓷和UHMWPE层合板;开展了5.8 mm步枪弹侵彻NIJⅢ级SiC/UHMWPE防弹插板的数值模拟,通过基于高速摄影的弹道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枪弹侵彻防弹插板的数值模拟结果,开展了5.8 mm步枪弹以910 m/s入靶速度侵彻背部穿硬防护人体躯干靶标的数值模拟,明确了步枪弹击中防弹衣后压力波在肌肉-脊柱内的传导规律,还原了枪弹侵彻过程中人体典型器官(心、肝、肺、胃等)的应力波传递过程。结果表明:人体背部在枪弹钝击作用下会在脊椎椎骨上产生瞬时高应力,可能导致椎骨骨折、椎间盘突出和脊柱不稳定;致伤点T10椎体后方脊髓最大应力为1.04 MPa,可能导致脊髓改变;对脊髓上应力与加速度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压力与加速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防暴动能武器及其弹药有效发挥作用,有必要对其终点效应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以97式18.4 mm动能痛块弹为例,在分析动能弹丸对人体目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验射击平台,选用明胶模拟靶标,利用高速摄影记录系统,进行了该弹在不同射击距离上的终点效应实验.经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误差修正,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得到该型号动能弹实际有效作用范围是30 m~45 m,较为理想的非致命终点效应值是打击比动能8.2 J/cm2,为该类防暴武器及弹药的科学使用及优化改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圆柱壳体内 X 射线热击波的二维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二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二维断裂处理方法,研究X射线热击波在圆柱壳体内的传播规律。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体内热击波的一些二维效应。  相似文献   

5.
钝感电火工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静电能力。采用真实静电感度试验方法测试其静电敏感度,能够为产品设计和鉴定试验时进行定量的静电安全性评估、确定钝感电火工品对各种有害使用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及为产品制定安全技术标准和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都是特种兵     
水下射击是一项难度系数大、危险性极高的训练科目,水下能见度极低,设置的靶标时隐时现,给参加潜水训练的两栖侦察女兵带来很大难度。射击使用的枪支必须是特种步枪,才能适合水下的作战环境。调整呼吸,尽量保持身体稳定,眼睛直盯前方瞄准。当靶标隐约出现在瞄准镜前的瞬间,迅速扣动扳机,感觉到击针撞击的一声闷响,一次完整的射击训练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7.
四、美洲手枪 (四)美国手枪(7) 4、萨维奇火器公司生产的手枪 1894年,阿瑟·威廉·萨维奇建起萨维奇弹仓火器公司,位于纽约州尤梯卡市,开始生产杠杆式枪机步枪,其中最著名的是M99式无击锤杠杆枪机步枪.1915年,曾被德瑞格-西伯瑞军械公司收购,一战中生产刘易斯机枪.1919年,萨维奇火器公司被重新组建.  相似文献   

8.
钝感弹药引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钝感弹药的概念。概述了与钝感弹药密切相关的新型引爆系统。阐明了新型引爆系统用于钝感弹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系统对推进钝感弹药引爆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弹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使用统计方法研究步枪弹射击密集度,能够有效分析参数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情况,并能为高精度步枪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给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法研究步枪弹射击密集度的方法,以某7.62mm高精度狙击枪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各参数的正态分布图,使用Matlab编程实现内外弹道的计算,最终获得了不同距离的立靶射弹散布图。能够有效获取相应步枪的射击密集度。  相似文献   

10.
非致命动能弹药应用广泛,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常常发生过度伤害的问题,研发新一代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很有必要。为了揭示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机理,评估其对人体的冲击损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与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相同速度冲击靶标以及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不同速度冲击靶标所获得的数据,深入分析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冲击能量耗散特性,为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非致命动能弹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对遮弹层防护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遮弹层防护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对象模糊综合评价和加权多层次灰色关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遮弹层防护性能的二级模糊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并对五种遮弹层的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直接成本、施工条件、伪装性能等因素,刚玉块石混凝土遮弹层防护性能最佳.该模型为遮弹层防护能力综合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编读互动     
回音壁 山东省东阿县 陈忠博:我对老式步枪 很感兴趣。我对二战中的日本步枪38式不太 了解。请问,枪口下方有一截像铁丝似的东 西是作什么用的? 枪口下方像铁丝一样的装置是装刺刀 用的。 日本明治38年(1905年),有坂上校在30 式步枪基础上研制出38式步枪和骑枪。两枪 结构基本相同,只是骑抢枪管比步枪枪管短 310毫米,枪的质量减少600克,发射6.5毫 米圆头弹或尖头弹,射击精度好。当时作为 日军的制式装备,38式步枪取代了30式步 枪和村田式步枪,是世界各国制式装备中口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新型弹药弹道性能检测的需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建立了考虑钝感剂含量分布的该新型火炮的内弹道模型。模型中钝感剂对弹道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对火药燃速和火药力的影响来体现的。应用该模型对2个批次的弹药进行了内弹道计算,并对一定樟脑含量的火药内弹道性能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樟脑含量对最大膛压影响较大,但对初速的影响则不如膛压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身管结构参数变化对运动步枪枪口振动的影响规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运动步枪弹/枪相互作用数值计算模型。借助压力测试系统对运动步枪进行了膛压测试试验;使用高速摄影设备实测了枪口在发射过程中竖直方向的振动规律,通过对比枪口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数值模型为研究参数变化对枪口振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弹丸被甲材料对枪械射击的影响,分别用H90铜被甲弹和覆铜钢被甲弹进行射击实验,试验得到了不同弹药对应的枪口初速、100 m处射击精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弹丸挤进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出结论:弹丸被甲的材料不同而使其对应的挤进压力不同,导致内弹道计算结果的不同、弹丸初速与转速出现差异,为步枪精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两个以上的击痕会有重叠不利于单个击痕轮廓圆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多个击痕整体轮廓的最小外接圆来实现火炮击针偏心度检测的方法。首先,对药筒进行单次击发,获得底火上单个击痕的图像,并拟合出单个击痕的圆半径;然后,再对药筒进行不少于3次的击发,任意两次击发之间药筒的旋转角大致相同;最后,对底火上多个击痕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其整体轮廓,并解算出该轮廓的最小外接圆半径。轮廓最小外接圆半径与单个击痕圆半径之差即为火炮击针偏心度。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不受药筒旋转的转角误差和击针偏心度大小的影响,测量均方差数值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相同弹丸侵彻不同靶标所造成损伤之间的相似性,以钢球侵彻明胶造成的瞬时空腔的最大直径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理论推导出瞬时空腔最大直径的相似准则方程,利用钢球侵彻明胶的实验数据求解出准则方程的系数和指数,最后通过钢球侵彻猪后腿实验验证了所得到的准则方程可用于不同靶标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并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小口径步枪因枪管过热而导致射击准确度降低的问题,利用ABAQUS软件平台建立某步枪\弹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基于非线性热力学理论,在射击过程中,对身管内外壁的对流传热和内部的热传递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击发热冲击下身管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弹丸挤进阻力、身管弯曲量和弹丸姿态仿真计算,来验证温度对射击准确度的影响。通过从实验测量、仿真、理论进行枪械不同温下度射击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可为提出步枪冷热偏抑制措施提供依据,对提高武器射击准确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弹道冲击下层合板破坏模式及抗弹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舰用轻型复合装甲研究为背景,针对不同纤维增强种类(包括玻纤织物 C400、C200、SW220 和芳纶纤维织物T750)以及不同面密度层合板结构,在6.2 g刚性微曲面柱形弹弹道冲击下的防护能力展开实验研究,着重讨论了层合板结构弹道冲击下破坏模式、弹体初始侵彻速度及面密度与抗弹能力和抗弹效率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破坏模式体现了不同的吸能特性和纤维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20.
由于某步枪轻量化后对关键件寿命有影响,在保证威力不变的情况下,对击锤关键件寿命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摄影得出的击锤运动特性,结合ADAMS软件,对击锤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将动力学分析得出的载荷添加到击锤体上,得出击锤的受力情况及击锤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寿命影响小于15%,且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