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徐世强 《军事史林》2010,(12):10-17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关系到长征的成败,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能不能建立新的根据地,并不完全取决于党和红军的主观意愿,而要取决于敌我双方力量上的较量。  相似文献   

2.
长征随想     
不要以为精卫坟海女娟补天仅仅是美丽悲壮的传说长征地球上的这条红职带神话般地孕育了红色中国红军们不会忘记红军的后代们不会忘记他们喝碗辣椒水爬雪山吃把草根树皮过草地翻山越岭天堑险要在枪林弹雨中捷走泥丸长征不是红军们乘兴旅游而是在白色恐怖里为求得生存被迫选择的战略转移为此.几十年前那些年轻的长辈们用穿草鞋的脚万水千山走尽那七根火柴点燃的革命圣火熊熊嫩烧供长征路上倒下的革命先烈取晚打土豪,分田地走一线,红一遍长征路上的红军叫苦难的人民看到了东方的呀光人民组成了红军一路长征的安全屏障红军是群众挡风的高山群…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一天下午,我们怀着惊异和崇敬的心情,从四川省省城成都前往资阳市雁江区探访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农家。说特殊,是因为主人是个当了数十载“烈士”的传奇人物——一位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为革命浴血奋战、出生人死的女红军;说普通,是因为老人家修葺一新的房屋里,陈设极为简单,除了四川农家喜欢的寻常家什外还摆放着主人劳作的农具。92岁的老人指着这120多平方米的砖混精巧结构小平房,满意地告诉我们:“这江山没白打,托党和人民的福,到了晚年,还白让我这把老骨头住进这巴适(四川方言:好,舒适意)的小洋房里!”从老人的风趣谈话和晚辈们的补充中,九旬女红军的传奇人生凸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的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5.
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这是关系长征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事实上,红军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三大主力会师陕甘,并不是长征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而是在长征途中,为了摆脱敌人、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党和红军依据敌我情况的变化,不断改变建立根据地的原定设想和计划,最后一步一步确立的。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首先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其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被称为地球上一条永恒的红飘带.这条红飘带上的女兵——长征中的女红军,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承受着比男红军更多的艰难困苦,以顽强的毅力和部队一起行军作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在雪山、草地里跋涉,与生命的极限进行顽强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长征不是红军事先设计好的走两万五千里,而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走一步看一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寻找出路,保存革命的力量。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宣传长征如何伟大,而且要不断深入探索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经验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获取的既有历史智慧的启迪,更有信仰和精神力量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与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密切结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产物。纵观党的民族政策史,不难发现,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次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红军长征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已经60年了,然而长征中党和红军关于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认真研究长征中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的统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9.
地处雪山草地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最艰苦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截止1995年底,全州8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还有23万。面对人民的疾苦,阿坝军分区所属部队、民兵牢记我军宗旨,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先后有76个扶贫联系点和260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有32个脱贫的联系点被州、县评为脱贫达标先进单位;全区13个县人武部和55个乡(镇)人武部被县以上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他们用真情和汗水,在雪山草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抉贫帮困的颂歌。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壤塘县南木达乡阿诗玛村德高望重的尕尔玛老人因病辞世前,把村民召集一起,双手将一根磨得油光发亮的马鞭,郑重地交给驻村帮扶的县人武部参谋杨银武。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人武部与阿诗玛村就像一家,这根传了几代人的鞭子过去曾是阿诗玛村的指挥棒,现在交给人武部。" 这个故事在壤塘县家喻户晓。新年伊始,记者走进这片红军长征走过的雪山草地采访,深切地感到,为了在雪山草地播撒和谐文明之风,促进藏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壤塘县人武部倾心做好新形势下的拥政爱民工作,每一步都像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走得坚定而踏实……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2,(6):47
据说,红军长征时一年开了532次会,硬是靠开会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实现战略转移。开会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解决问题。其实,开会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具体问题要到实践中去解决,开会是解决人在观念上、态度上的问题。开会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枪使,但开会可以厘清使命、制订规划、统一认知、凝聚人心。毛泽东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这套办法起了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  相似文献   

13.
2月19日凌晨,邓小平同志在北京病逝的消息传到红军长征经过的泸定县城,县武装部官兵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极大的悲痛之中。武装部组织官兵及职工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座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文家邓小平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和邓小平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4.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刘国语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率领下,胜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在此期间,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个战斗的英雄集体。这个英雄集体,就是中...  相似文献   

15.
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红军将士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政治信念是红军将士排除万难的原动力.一、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为革命的理想,为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这是红军长征中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党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忽视对红军官兵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崇高的理想教育人,保证了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杨成武在《忆长征》中这样写道:“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个信念鼓舞着我们忍饥寒,以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借.”这充分说明,崇高的革命理想在红军将士中扎下了根.二、坚定的政治信念鼓舞人.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6.
当我真实地站在这块几乎与尘世隔绝的坚实的土地上时,发现边防军人是高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生活被高原提纯和压缩,他们不变的身影,成了高原舞动而鲜亮的生命。这些生命与阳光下的雪山、蓝天上的白云、神秘的扎日莎巴神山是如此地契合,让人感动之余,更倾心于它的韧性和伟大。  相似文献   

17.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结合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将艰苦卓绝的革命足迹镌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如今,在大凉山上,驻守着这样一群军人。他们演绎着新的红色经典故事,像燃烧的火把一样,满腔热情地为这片热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官兵。  相似文献   

18.
阎肃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词。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乐观豁达,仍活跃在文化艺术界,深受大家的欢迎。他为人幽默谦和。在谈到人生体验时他说,人活在世上要想做出一点成绩应该具备"四分"——本分、勤奋、天分、缘分。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英勇悲壮的革命史诗。在这场举世闻名的人类壮举中,红军通信战士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通信保障任务主要由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承担。长征开始前夕,为确保长征途中通信联络迅速、准确、万无一失,联络局于1934  相似文献   

20.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异乎导常的运动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后,处于战略大转移中的弱小红军,遭到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形势非常严重。红军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以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大踏步地进退,四渡赤水河,同敌人周旋,迫敌疲于奔命,我红军则争取了主动地位,抓住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于川滇黔边界的反革命计划,扭转了危局,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