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鲁 《国防》2006,(12):64-66
当前,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尽管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为制约核武器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但有核国家核力量建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核武器技术仍在利用当今高新科技成果继续发展,核武器仍然是迄今为止毁伤能力最强的武器装备,人类仍生活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中。所谓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核武器一般是指由核战斗部及其承载壳体组成的武器,俗称核弹。如果将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使核武器构成作战能力的各部分都包括…  相似文献   

2.
杨承军 《环球军事》2011,(24):20-22
过去的一年,核军备控制仍然是世界核形势发展的主流,核大国在推进核裁军进程、压缩核武器数量的同时,仍在继续提高核武器质量及实战化水平,一些国家千方百计地引进核技术、获取核材料甚至发展核武器,核扩散形势更加严峻,日本发生的重大核泄漏再次为世人关注核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展望未来,核武器仍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作用,真正实现核裁军...  相似文献   

3.
核武器是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石,其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核力量作战运用的成效.分析了影响导弹核武器配置的因素,将导弹核武器划分为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构建了导弹核武器最佳配置的灰色规划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灰色规划原理构建的最佳配置模型在解的稳定性、模型的适应性上要优于同类线性规划模型.核武器最佳配置问题一直是核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导弹武器的订购、存贮、阵地配置及作战运用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9,(10)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东方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把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中国不仅一直将自身核军备维持在十分有限的水平上,并公开声明不对无核区、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从不参加核军备竞赛,而且积极支持和参与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努力,推动核裁军进程,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几十年来,中国以积极、务实、合理的主张,推动了国际核军  相似文献   

5.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公布了题为《1995--1996年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其中俄罗斯部分摘要如下: 俄罗斯武装部队仍在努力解决苏联解体和从东欧撤出后的重新调整问题以及预算大大减少和人力问题。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车臣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北约东扩这种前景也一直是俄罗斯的一块心病。消除战略核武器的工作仍在继续,根据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削减部分装备的工作已接近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人们就会立刻想到核武器,想到蘑菇云下发生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那一幕悲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制约核武器的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目前有核国家的核力量建设仍在不断完善,核武器技术仍在利用当今高新科技成果继续发展,人类仍然生活在“核阴影”之中。 但是,在剑冷血热的战场上,旧的武器装备被淘汰了,新的武器装备产生了。有矛就有盾,战争的实践也对武器装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制约核武器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加。 导弹打导弹 空中变舞台 今年上半年,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推出了《星球大战》的续篇——《克  相似文献   

7.
核物理学的进展所导致的核武器的开发成功是20世纪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尽管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研制并装备了总数达5万件左右的核武器,但核武器技术至今仍是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8.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19):14-15
冷战时期,美国驻日盟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表示:“日本是装在瓶子里的魔鬼,而我们(美军)是这只瓶子上的瓶塞。”这一比喻用在日本的核武器研发上也恰如其分:日本这个“魔鬼”一直跃跃欲试,试图制造核武器,而由于受到本国的核政策这一“瓶塞”的影响,一直未能得逞。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核武器研发这个“魔鬼”又成为日本国内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20):42-44
冷战结束之后,非战略核武器一直为大众所忽略。如今,随着美俄就削减非战略核武器数量和增加非战略核武器透明度展开谈判,非战略核武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目前也在研制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定义不相符的核武器。美国核武专家汉斯·M·克里斯滕森及罗伯特·S·诺里斯习前对美俄非战略核武器的现状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詹欣 《军事史林》2004,(11):30-33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核威慑思想经历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确立了发展核武器战略.在拥有核武器后,中国确立了“反对核讹诈,打破核垄断”、“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将核武器用作防御性目的”等原则,奠定了中国核威慑思想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威慑思想进一步深化、准确化,并有力地指导了中国核威慑实践.  相似文献   

12.
2017年,世界军事技术装备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航母仍是大国竞相发展的国之重器,第五代战机逐步开始列装,新一代防空反导系统将投入使用,“常规快速全球打击”装备技术试验稳步推进,军用卫星技术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核武器小型化将取得重要进展,无人作战装备与技术依然是新宠,网络攻防技术将向物联网领域拓展,新概念武器实战化有望取得新突破,军用新材料将引发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报官员和军事技术专家们,对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进行了种种揣测和判断,有的人认为就以色列这个仅有500万人口、2万平方公里狭小国土的国家,其有限的资源、经济和工业技术基础水平来说,不可能拥有了核武器;有的人则认为以色列这个国家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外同族人的经济技术支援,仅美国的大富翁就有近一半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经济资源的有力支持者;二是犹太人的智慧在世界上有目共睹,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科技人员是犹太人,如爱因斯坦等;三是长期以来美国是以色列的大后台,美国这个核大国对以色列是否有核技术上的某些帮助,或者巧妙地示意发展核武器某些方面的技术秘密,不是没有可能性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毛泽东既认识到核武器巨大的军事威慑价值,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使用核武器所面临的人道主义关切及政治舆论问题。正是基于对核武器在战略安全中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当50年代中国面临一系列核讹诈、核威胁及美苏核垄断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最终于1955年1月作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5.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耸立着一座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纪念碑,在这片神秘的禁区内曾经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原子城".  相似文献   

16.
2月1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已经多次表明本国的宗教信仰认为核武器是“违禁的”,伊朗并不寻求发展核武器,一些西方国家指控伊朗在寻求发展核武器是“陈腐和荒谬”的。这一言论使得本已一波三折的伊朗核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在核武器问题上,美国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对峙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美俄两强之外的其他有核国家,如英国、法国、中国、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是刚刚迈过核门槛的朝鲜,也都遵循着保存核武器的方针。本文原文发表于俄罗斯《每日杂志》,作者系俄罗斯著名核武器专家,原战略火箭兵总参谋长,退役上将维克托·叶辛,  相似文献   

18.
布什政府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04年财政年度国防预案中,要求取消研发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5月22日,美国参议院法案同意取消1993年通过的不得研究和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但规定政府在发展这种核武器前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众议院法案也同意取消研究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但仍然禁止发展这种核武器。 低当量核武器是指爆炸当量低于5000吨梯恩梯炸药的核武器,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那枚原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强国。这里,介绍一下2003年美俄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一些发展概况。 继续削减和改进核武器的同时,新型核武器成为发展热点 去年,美俄对其核战略进行了调整,继续缩小核武器部署规模,在提高现役导弹核武器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核武器。 美、俄战略核武器数量稳步削减 2003年3月6日和5月14日,  相似文献   

20.
博林 《军事史林》2004,(1):48-49
1.使用核武器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 一般人认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尤其是美国人有这种观点.但是有些美国将领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表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掷原子弹没有必要,美国不应该用原子弹来吓唬世界舆论.使用原子弹不必要,其杀伤力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