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2.
东京时间:1945年8月6日8时16分,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了第一枚原子弹,代号“小男孩”。随着蘑菇状的核烟云腾空而起,广岛毁灭了。据统计,当日死伤人数达13万人。这是人类首次使用核武器。 时隔3天后的8月9日,第二枚原子弹——“胖子”坠落日本长崎市,刹那间,又有7万多生灵灰飞烟灭。 “原子弹的出现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或者是人类本身的结束!”世人发出了惊呼。世界大国急忙  相似文献   

3.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美苏两国在氢弹的研制领域便展开了竞争。从美国方面来看,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其思想产生松懈,再加上其核物理学家的内部分歧以及对苏联科学界能力估计的严重不足,一度使得泰勒的"超级"热核弹即氢弹研究陷入停滞;而苏联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氢弹研究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苏联科学家具有高超智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使得泰勒的"超级"设计重新得到重视,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而苏联萨哈罗夫提出的氢弹"分层"结构设想,使氢弹的研究于1953年8月12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美苏两国氢弹研制的历史对两国关系及其战略力量的平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这两次核突击所造成的惨状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恐怖和毁灭的阴影:瞬间两座城市大部被夷为平地,当即共死去10.17万多人,伤残20多万人,并潜伏下无法计数和难以根除的核辐射病源。人类从此被带进了核时代……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然而,在原子弹投掷之前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逸事秘闻.  相似文献   

7.
马沈  张秀芬 《环球军事》2009,(17):36-38
1945年,美国为夺取对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爆炸当量分别为1.4万和2万吨梯恩梯。按二战时的武器标准,一颗2万吨级梯恩梯的原子弹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400万门76.2毫米火炮同时发射。尔后,1950年1月,美国又批准了发展热核武器的计划。热核武器一氢弹是以百万吨为单位的,一颗百万吨级氢弹的威力,则相当于2亿门野战炮,  相似文献   

8.
2021年8月22日,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主刀手"原公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与世长辞。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相似文献   

9.
吴明 《军事史林》2008,(5):54-58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十多万生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悲剧的最终制造者,就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第509混成大队。  相似文献   

10.
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当量22万吨的原子弹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拥有核武器,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核国家,中国政府于原子弹爆炸的当天即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2.
二战末期,一艘载有560公斤核材料的德国潜艇向美国投降。不久,美国便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此前,美国原子弹研制者手中所掌握的核材料并不充足,美国投向日本的原子弹里是否填装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真正将核武器用于战争只有一次,那就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进行的原子弹轰炸。1945年8月6日和9日,随着两朵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腾起,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最后灭亡,同时也宣告了人类原子时代的到来。然而在原子弹投掷前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秘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掀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张开善 《军事史林》2007,(11):19-29
1945年6月美国首次研制出三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多沙漠地区,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此次爆炸试验获得成功,释放出近2万吨梯恩梯当量。揭示出原子核能的奥秘,从理论到实验证实了原子弹有着巨大威力,人类从此认识到这种毁灭性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15.
博林 《军事史林》2004,(1):48-49
1.使用核武器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 一般人认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尤其是美国人有这种观点.但是有些美国将领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表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掷原子弹没有必要,美国不应该用原子弹来吓唬世界舆论.使用原子弹不必要,其杀伤力太大.  相似文献   

16.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刘庭华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第一次投掷了原子弹。这时加快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覆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起了重要作用。但当时及战后至今,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这一人类史上仍属第一次的军事行动,还存在着争...  相似文献   

17.
莫斯科军事历史研究员普罗特尼柯夫不久前发现一份1945年8月27日的无线电报记录稿。这是一名潜入苏军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部长官发给东京的,上面写道:“在长崎没爆的原子弹已从长崎运回东京,请立即移交给苏联大使馆监护。”接着,他又发现苏联外交部存的一份急电:“日本人已作好移交未爆原子弹的准备。”原来,美国在日本共投三枚原子弹,其中一枚投在广岛,两枚投在长崎,在长崎的有一枚未爆炸。曾参与当时与日本谈判的苏共党员蒂塔  相似文献   

18.
正二战期间,为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核武研发步伐,争取核科研优势,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苏联当局出台了历史上著名的"核计划"。苏联"核计划"是指以原子弹研发为核心的苏联核能发展规划。该计划始于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家国防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开展铀工作"的决议,止于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9.
8月6日上午8时30分,日本海军司令部地下防空洞二层的通讯部接到了广岛被炸情况的报告。11时30分,日本内务大臣木户幸一才向裕仁天皇作了20分钟含糊其词的汇报。木户只是说军方报告广岛遭到了可怕的轰炸,不敢对裕仁说是原子弹爆炸。 8月7日下午1时30分,内务大臣木户再次谒见裕仁,汇报说:“昨天广岛落下一颗很难相信的非常可怕的炸弹。” 裕仁并没有显出惊讶的神色,因为在昨天晚上,侍从武官已经将消息报告给他了。他打算再知道些详细情况,于是追问木户:“最新的报告有什么?”当本户说到美国广播播送了杜鲁门的声明,说这种炸弹是原子弹,一颗就能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时,裕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侧过脸去,长时间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20.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