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云 《当代海军》2009,(8):38-39
出海作战 1941年12月7日,美国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美国海军陆续派出战舰前往西太平洋战区进行作战。12月30日,S-36号潜艇开始出海巡逻作战。S-36的正式编号为SS141,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一艘常规潜艇,配备鱼雷等作战武器,可以进行海上封锁和水下偷袭作战,艇长为麦克奈特。  相似文献   

2.
美国潜艇技术取得新突破 为水下潜艇开发出了双向无线电通讯系统。2008年3月4日,美国海军空间和海上作战系统司令部(SPAWAR)的一位高层官员表示,美国海军历史上首次利用浮漂天线及浮标开发出了水下潜艇双向通讯系统。此前,潜艇只有保持在潜望镜深度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英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了北冰洋的军事重要性。然而,由于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一般水面舰船根本无法靠近。因此,美国海军利用潜艇远航北极地区的尝试一直在悄悄地进行。1946年,美国海军派出"阿图尔"号潜艇前往北冰洋侦察北极地形,但"阿图尔"号潜艇在冰下潜航尚不足180米,其潜望镜就被冰块撞坏了,只得无功而返。1947年夏及1948年夏,美国海军先后派出"帆鱼"号潜艇及"鲤鱼"号潜艇前往北冰洋,但最后的结果却仍是铩羽而归。1952年,美国海军又派罗伯特·麦克韦西艇长率"(鱼工)鱼"号潜艇远航探测北冰洋的冰下情况,但只在北冰洋潜航8小对(航行20海里),就不得不掉头返航了。"鹦鹉螺"号核潜艇在美国海军列装后,其潜航能力超长的特性终于为美军进入北冰洋腹地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而且,作为一艘全新的核潜艇,它还可以制造自身所需的氧气及饮用水,这更为美军决定派其远航北极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不过,由于有前4次常规潜艇北极探险失败的教训,美国一直对远航北极持慎重的态度。随着冷战气氛越来越浓厚,核潜艇试航北极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上的需要。因此,美国领导人做出决定:派遣核潜艇秘密远航北极。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和隐蔽性,美国海军正在利用仿生技术加紧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仿生潜艇——“金枪鱼”式潜艇。美国海军专家认为,金枪鱼具有平滑的线条,极快的游动速度以及在水中的高度灵敏性,是设计下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2003年亚洲海上防务展上,美国的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推出了售台潜艇的模型,该公司决定以20是世纪50年代末期为美国海军建造的“长颌须鱼”级常规动力潜艇为基础,经过重新改进设计后作为售台潜艇的平台。如果这项计划如期完成将使这一地区的水下力量对比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改进型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14日,美国国防部官员在华盛顿表示,美国海军希望在今年2月或3月间向台湾当局提交最多4种“优先策划”,以为其建造8艘常规动力潜艇。这是去年4月美国同意出售8艘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给台湾以后有关台湾购买潜艇事件的最新进展。 其实台湾的潜艇梦由来已久,这里略作回顾,以飨读者。 20世纪50~60年代:微型潜艇 1954年6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了独立的潜艇大队,装备有4艘苏制C级和M级潜艇。当时的蒋介石当局要求美国提供潜艇给台湾,但是美国认为潜艇是  相似文献   

7.
舰船简讯     
美国研究更隐身潜艇美国海军颁布了一项计划,以提高潜艇的隐身性能和降低隐身技术的费用。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心于1996年和1997年签署了几项合同.每项合同价值在20~100万美元之间。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水声学、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军认为,在未来的25~35年内,核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常规潜艇、鱼雷、水雷以及无人水下航行器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这将对美国海军的活动构成重大威胁。美国海军为完成其所承担的使命,必须拥有技术上更先进的各种水下武器为此,美国海军组织专家对未来水下作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未来水下武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据JDW1999年2月报道,美国海军高级军官很快就可批准对4艘俄亥俄州级战略导弹潜艇(SSBN)进行改装。目前这些潜艇装备的三叉戟核导弹。改装后可完成常规任务,其中包括特种作战,对陆攻击和导弹防御。  相似文献   

10.
赵志宏  郭志 《环球军事》2009,(15):48-49
据媒体报道,6月11日,美国海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拖曳式声呐与中国一艘常规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域附近相撞,价值2000万美元的声呐受损。消息传出后,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逼出了新概念反潜战大致可分为大洋深海区作战和沿岸浅海区作战两种类型。冷战后,由于美国海军积极推行“由海向陆”的海上战略,其舰艇活动的区域已从大洋深海转向沿岸浅海,因此,沿岸浅海区反潜作战对美国海军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然而,美国海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在浅海区域的作战优势并不明显,担负反潜任务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安装的各种声纳主要是为执行深海搜潜任务而设计的,大都是低频大功率型,浅海区反潜效果较差。而对手的常规动力潜艇在近、浅海区却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21世纪的美国海军将以12个航母战斗群、12个两栖戒备大队为基本兵力结构,配以新一代NSSN隐身核动力潜艇、导弹舰和“21世纪水面战舰”、CVX新型航空母舰和JSF隐身联合打击战斗机等,组成的新一代海上战争机器。 隐身核动力攻击潜艇 美国海军计划到2020年,其攻击潜艇部队将主要由NSSN新一代多用途隐身核动力潜艇和3艘“海狼”级隐身潜艇组成。美国海军耗资21亿美元建造的世界第一艘隐身核动力攻击潜艇“海狼”号已于1996年初加入美海军服役,该级潜艇因为造价太高,计划仅建3艘,第二艘于1998  相似文献   

13.
6月17日,美国海军宣布,经过海军专业潜水员近一个星期的海底勘察,已基本确认,在泰国湾发现的一艘沉船残骸正是在1945年5月二战结束前夕被日本海军鱼雷击沉的美国海军“拉盖托”号潜艇。这一沉船残骸的重见天日也首次揭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海战,同时也最终解开了该潜艇命运之谜。海底勘察确认沉船身份据美联社6月18日报道,6月17日,美国海军宣布,最近在泰国沿海海底发现的一艘沉船残骸十有八九是“拉盖托”号。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在一份报告中称,未来15年,中国海军将大力推动水面舰艇和潜艇能力建设。作为提交给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证词,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近期发布了一份对中国海军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5.
当年为了对付苏联海军潜艇的威胁,美国海军曾建造了大批的护卫舰。自苏联解体以来,护卫舰已成为美国海军最不重要的舰种,被大批裁减,大有从美国海军舰队彻底消失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在总结战争期间海上作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从战争中遗留下来的一些舰队型潜艇改装成雷达预警潜艇,同时还在1953年和1954年相继建造了2艘“东方旗鱼”级雷达预警潜艇。但是,这些雷达预警潜艇都是常规动力潜艇,航速以及水下续航力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因此,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便提议建造1艘核动力雷达预警潜艇,艇上装备2座反应堆,可以在水面上进行高速航行,并且能够直接担任由高速航空母舰等舰艇组成的海上快速机动部队的前卫预警潜艇。根  相似文献   

17.
潜艇是美国海军执行隐蔽任务和保持其全球优势的关键装备,美国海军迫切需要改进潜艇技术和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弥补现有能力的不足。近年来,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技术发展迅速,世界各国正在开发和已经开发出的UUV多达上百型。随着UUV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对于UUV在未来潜艇任务中的应用,美国海军做了很多研究和准备。将弹道导弹核潜艇改造成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新建第三批"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采用了新型艇首结构,均为UUV参  相似文献   

18.
海上反潜巡逻机号称潜艇的克星,在对付潜艇的作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军队的各种反潜巡逻机中,美国海军及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猎户座”P-3C、英国皇家空军的“猎迷”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但问题是,这两种飞机都已接近服役年限,未来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样的飞机?美海军下一代反潜巡逻机:难产 美海军下一代反潜巡逻机:难产 用潜艇的“海豚式运动”来形容美国海军主战反潜巡逻机P-3C的后继机计划再恰当不过了。所谓“海豚式运动”,是指潜艇所特有的一种航行状态,即潜艇连续不断、反反复复地浮出水面和潜入水中。这种运动业已成为各国海军潜艇不可缺少的展示科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13日晚,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圣胡安”号在百慕大邻近水域突然失去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失踪”竟然长达10个小时,导致美国海军展开搜救行动,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进行搜救,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美国国防部长及白宫高层也被人从睡梦中唤醒,潜艇官兵的亲朋好友被告知“做好最坏的准备”。结果虚惊一场,该潜艇14日凌晨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为适应新的世界格局,其潜艇战与反潜战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促进了近海潜艇战与反潜战装备的发展。世界各国潜艇战与反潜战的重点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