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共晶复合陶瓷的微观结构特征,建立了含强约束界面相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包含片状夹杂共晶复合陶瓷材料的外载应力场分布规律;应用ANSYS的APDL语言进行编程,对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破裂由基体损伤决定,随着外载荷的增加,损伤破坏沿界面延伸,并逐渐向基体内部扩展,最终造成基体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Carrol、Holt 和Johnson提出的延性材料损伤断裂进行了改进。在模型中考虑了材料的硬化效应和空穴成核的影响。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高速碰撞中OFCH 铜和铝的层裂过程,其结果与实验吻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岩石中存在初始损伤,采用随机正态分布理论模拟杨氏模量及泊松比,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模拟岩石拉伸的随机破坏模式,拉伸蠕变曲线和损伤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弹塑性模型和流体模型,对强激光脉冲辐照铝靶引起层裂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作了比较。列弹塑性模型用不同的断裂判据进行了计算,断裂判据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也作了比较。当固定激光功率密度与波形时,给出不产生层裂的厚度阈值。  相似文献   

5.
裂缝扩展,与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密切相关,是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应用破坏接近度的概念,将压应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粘弹性模型扩张成了拉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三点弯曲蠕变试验中裂缝的扩展过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从中发现,裂缝扩展随时间的变化,与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紧密相关,尤其是强度破坏点以后的曲线形状。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舶动力装置战场损伤特点,对其损伤分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力装置战场损伤模型.以主机振动为例,分析了模型的建立、更新和完善等.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提高了船舶动力装置的战场损伤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对围岩特征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并对初始模量,强度围压比的影响,以及岩石破坏后特征,强度载荷速度效应与围岩特征曲线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了讨论,另外,针对弹性支护的情况,通过支护反应曲线的计算,对围岩特征曲线与支护反力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本文所用的非线性粘弹性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应用能够描述应变软化(屈服和破坏)和非线性粘  相似文献   

8.
为较好解决复合材料结构损伤难以有效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和核函数极限学习机(K-ELM)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通过对试验件进行冲击及长时间疲劳试验,得到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募集试验件的原始损伤信息。采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对原始损伤信息进行自适应分解,提取奇异熵特征信息。采用奇异熵特征信息分别构建基于K-ELM的损伤识别模型和基于BP的损伤识别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两种损伤识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K-ELM的损伤识别模型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带壳体云爆弹药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圆柱壳体的断裂准则。壳体材料采用Johnson-Cook热粘性本构方程,断裂准则采用Taylor断裂应力准则,应用Autodyn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内部爆炸载荷下液体燃料的压力曲线和速度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发射台骨架试验模型获取的模态参数,选择识别结果中精度较好的模态频率作为模型修正的基准频率.通过对待修正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运用ANSYS和MATLAB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实测模态和计算模态之间的误差建立一个带约束边界的非线性最小二乘目标函数,将损伤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引入量子遗传算法处理模态参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为了让量子遗传算法更适用于结构工程损伤识别领域,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策略调整量子门旋转角.以有限元模型焊接结点单元组弹性模量的降低模拟焊缝损伤,并假定了损伤工况,对发射台骨架模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表明:该损伤识别方法识别效果较为理想,为解决这种复杂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梁的纯弯曲损伤基本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弯曲损伤的基本方程,与Kachanov的材料刚度劣化(受载横截面积减小)定义拉伸损伤变量类似,以梁的弯曲刚度劣化(惯性矩减小)定义弯曲损伤变量,从而建立了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相类似的梁的各向同性弯曲损伤模型。最后,以受蠕变纯弯曲梁为实例进行了损伤分析,在一次近似条件下,该弯曲损伤模型的材料常数可由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的材料常数确定,且所得计算结果与Kachanov拉伸损伤模型所得结果比较吻和,表明该弯曲损伤模型是合理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软弱岩石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讨论了软岩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时间效应问题,文中表明,软岩的强度和弹模均匀时间的函数,它们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最后,分析了岩石损伤的时间效应,提出了长期弹模和长期损伤变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新型远程火箭炮战时技术保障仿真研究和战损规律研究需要,分析了该型火箭炮可能受到的威胁,建立了弹药破片场模型和该型火箭炮的几何描述模型,对该型火箭炮的战斗损伤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可以得出某该型火箭炮的具体损伤程度及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14.
舰艇系统损伤等级模糊神经网络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舰艇系统损伤等级评估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舰艇系统损伤等级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估模型框架.设计了框架项层模糊神经网络评估模型的模糊集合和训练样本,并对此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通过测试样本仿真,发现此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评估精度.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舰艇系统损伤等级评估方法克服了以往简单加权评估模型的不合理性,为舰艇系统损伤等级评估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估理念.  相似文献   

15.
装备战场损伤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装备战场损伤模拟的基本框架,详细论述了威胁模型、装备模型及损伤模拟模型的组成及基本结构,并对弹药效能描述、装备几何描述及几何建模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全面考虑了影响地空导弹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评判的各种因素,对地空导弹装备战场损伤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建立了地空导弹装备战场损伤等级的二级综合指标评判模型,实现了地空导弹装备战场损伤等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用钢板对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塌破坏加固改造,已成为精确打击条件下坑道防护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虑地下结构的实际厚度,基于应力波的界面效应理论,提出了岩石-混凝土-钢板层状结构中混凝土的应力历史计算模型.通过实际算例,分析了爆炸荷载作用下有限厚度混凝土中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岩石-混凝土-钢板层状结构抗震塌破坏的局部响应机理;算例分析表明,岩石性质对混凝土中的应力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核电站附近实施爆破开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控制爆破地震波的危害影响。研究爆破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可为确定爆破方法和参数提供依据。本文在实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深孔爆破在凝灰岩介质中引起的地震波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仅考虑弹性区域,爆破波对岩石介质的作用经粉碎区、破裂区衰减后成为输入荷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该模型及方法可用于计算凝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微结构理论出发,用相对变形描述微结构之间的微空隙和微裂纹引起的材料损伤的影响,得到用损伤张量描述的各向异性损伤的微结构连续损伤力学理论。该微结构损伤模型可化简为目前公认的几种主要损伤模型:如J.P. Cordebojs和F. Sidoroff的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模型,D. Krajcino-vic和G.U.Fonseka的脆性材料平面裂纹损伤模型,J. Lemaitre的各向同性损伤理论及Kachanov的以面积减少为变量的损伤模型等。作者运用这一理论对混凝土材料的单向拉、压基本受载情形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D. Krajcinovic的损伤模型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作了比较,所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特别是在失稳后阶段给出了较好描述,初步表明了本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计算了强激光脉冲辐照铝靶时,引起铝靶的弹塑性流动及层裂。激光脉宽30毫微秒,靶厚0.5厘米,对四种功率密度的激光进行了计算。计算中利用了 von Mises 屈服条件和损伤积累断裂准则。得出了激光功率密度与第一痴片厚度、靶板破坏区宽度、损伤区宽度间的定性关系,并与我们过去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