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国外几种典型隐身飞机隐身机理的分析和隐身效果的对比,阐明隐身的必要性及其关键技术,并介绍当前用于隐身性能计算的几种数值解法及其特点.分析隐身飞机RCS减缩的局限性,说明雷达反隐身的可能性,并阐述当前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反隐身技术现已成为国土防空预警探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为了评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依据隐身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制导雷达相关技术参数,引入了影响制导雷达组网反隐身探测效能的两个因子:雷达探测覆盖系数和保精度系数,基于上述因子建立了单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评估模型,推导出了衡量单基地制导雷达组网反隐身探测效能评估的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该仿真结果为雷达组网探测隐身飞机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井军  马维军  赵明波 《国防科技》2010,31(4):28-33,49
现代高科技武器的发展使雷达防空体系面临电磁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入侵和隐身目标这"四大威胁"的严峻挑战。组网雷达作战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组网雷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战任务出发,详细分析了其"四抗"能力,并结合实际作战需求对组网雷达作战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隐身技术发展及隐身飞机作战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B-3隐身轰炸机及其发展、提出了无源雷达作为B-3隐身轰炸机"克星"的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线性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基于伪谱法的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方法。仿真实验实现了在组网警戒雷达下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突防轨迹规划,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战争中,隐身飞机的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隐身飞机价格昂贵、高维护要求和在—些领域的有限能力应用,使人们对隐身飞机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隐身"或"低可探测性"(LO)技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种技术措施很快被运用到对现有作战飞机的改型上。由于现有作战飞机的总体结构已定,难以将其改成隐身飞机的布局,但是,如果在飞机的改型上应用一些隐身技术,则可显著地降低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不失为上策。美国在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在对地攻击作战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隐身飞机一时也被说得神乎其神。人类所用的各种武器,从来都是在矛与盾的对立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隐身武器装备(包括隐身飞机)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侦察探测系统的作用,对侦察探测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这又促进了各国对隐身武器的弱点和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隐身飞机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和威胁  相似文献   

8.
隐身飞机是现代最新航空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未来作战飞机的发展方向。从70年代起,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先后开始研制隐身飞机。美耗费巨资,率先研制出F-117A、B-1B、B-2、A-12等类型的隐身飞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最先形成作战能力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南联盟防空部队击落了美军F-117A隐身飞机,这是世界上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成功击落隐身飞机的战例,对防空作战特别是反隐身作战研究具有重大现实价值。通过综合运用开源情报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方法手段,还原了包含数据细节的战斗经过,研究结论经受了相关证据的验证,置信度吻合度极高。  相似文献   

10.
以F-117A和B-2两种现装备的隐身飞机为例,介绍了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为主要手段的隐身技术。结合实际战例,分析了隐身飞机的战术技术与作战使用特点。对无源雷达、双基/多基雷达、米波雷达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信号的"沉默哨兵"雷达等探测隐身飞机的雷达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对抗隐身技术的途径与方法,提出了雷达、光电相结合探测,导弹与高炮配合打击的对抗隐身飞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