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诏天宝战争初探杨金山,赵金松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唐王朝与其属国南诏国之间曾发生历时近五年的战争,史称“唐、诏天宝战争”。天宝九载(750年),即王位不久的南诏王阁罗凤携妻前往成都谒见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以答谢唐朝的封赠。途经姚安,...  相似文献   

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唐王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后来,一个范阳节度使(战区司令官)安禄山发动兵变,就把这个一派歌舞升平的唐王朝给闹得几乎土崩瓦解、改朝换代。电视台曾播放过的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就是艺术地再现了那段史实。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其中武备不修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唐朝自630年至天宝年间,除了684年徐敬业起兵、710年及713年的两次流血政变以外,国内120余年不动刀兵。  相似文献   

3.
唐王朝建立之始,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军事财政体制。这种财政体制,保障了军事需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使国家财政收支失衡,军队吃“皇粮”的基础被严重削弱,唐王朝由盛转衰。唐代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权军资供给奇缺,军事财政保障由统一被迫走向多元,军队吃“皇粮”制度彻底崩溃,唐王朝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4.
西汉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两个封建王朝。这两个王朝都曾出现“盛世”之乱。西汉“文景盛世”期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唐朝的“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是汉、唐时规模最大的战乱,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是军事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盛世”现象和“动乱”的隐伏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在府库空虚、  相似文献   

5.
张涛  杜燚博 《国防科技》2021,42(6):135-14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其军事实力可谓中国历史的巅峰。唐朝国祚在安史之乱后还延续了150余年,唐朝的兵役制度和后勤制度对其内外军事斗争及政权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军事审计的保驾护航之下,唐朝的兵役及后勤制度为其初期开疆拓土与后期定土戡乱均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以唐朝历史的衍进为线索,以唐朝兵役制度和军事后勤制度的变迁为背景,剖析唐朝军事审计制度的特点与规律,详述军事审计主体、对象、方法、法规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变化,进而探究军事审计与兵役、后勤制度的关联,总结提炼出军事审计在国家兵役、后勤制度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现阶段军事审计更好服务于军事制度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浅析李直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北宋王朝面临西北羌族政权西夏的严重军事威胁情况下,为维护北宋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治边安邦,抗敌保国。并在军事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7.
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立法活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军事法律制度,其中军事行政法律制度在整个军事法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虽然它没有现代军事行政法律制度完善,但作为当时世界上国力强大的王朝,在军事行政法制上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王国两晋南北朝的361年分裂后,隋文帝杨坚于581年统一了全国,建立了隋朝。但是精场帝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各地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李渊父子利用隋末农民起义起兵反隋,于618年建立了唐朝。唐王朝在其290多年的统治中,起初使封建帝国走上最高峰,后来“安史之乱”又急剧地走着下坡路,最后导致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各自独立的局面。以后,后周禁军级领赵匡胤利用自己执掌的大权建立了宋朝。此后又经历了来与辽、夏。金的长期并存和反复争斗,最后为元朝所替代。元朝先由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继而由忽必烈完成统一全国。隋唐…  相似文献   

9.
福建、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海上距离平均100海里左右,最近70海里。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是一个战事多发地区。据史料记载,闽台战争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秦王朝为达到控制遥远属地的目的,挑动南、北越人互相攻击,时间长达数年。此后,闽中郡王无诸响应农民起义,北上参加了灭秦战争。之后,无诸又帮刘邦灭楚,并建立了地方政权,历史上称之为闽越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由此拉开了闽台战史的序幕。在此后长达2190余年的历史中,除西晋、唐朝初期至…  相似文献   

10.
唐朝到李隆基(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其整日沉湎酒色,任用奸佞,不理朝政,使纲纪紊乱,政治腐败,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禄山发动叛乱,攻陷长安,唐玄宗逃窜到四川。这次叛乱虽然被平息下去,但从此唐朝一蹶不振,陷人了长期的藩镇割据,内部相争和百业衰退之中。进入唐懿宗(公元860-874年)时期,唐朝已经病入膏肓,"国家租赋大半入于私门",百姓赋税多如牛毛。这种黑暗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公元874年,爆发了遍及全国的黄巢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于公元881年打入长安,基本摧毁了唐朝统治。但是,由于起义军重要将领朱温叛变,联合唐朝军队镇压了起义军,唐王朝得以苟延残喘。朱温趁唐朝统治危机,暗地网罗势力,进而篡夺了唐朝军政大权,于公元907年杀死唐昭宣帝,自称皇帝,改围号为梁,史称后梁。此后的几十年,又有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相继更替。与之并存的在南方还有吴越、吴、南诏、闽、南汉、楚、荆南、前后蜀、契丹、于阗等十国。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五代十国"。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在秦朝暴政和秦末战乱所造成的经济凋敝的残破局面下,西汉王朝诞生了,这是继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与唐并称的盛世王朝。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止,西汉王朝经历了2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原王朝与北面匈奴的关系,随着各个历史阶段双方实力消长的变化,既有玉帛互报,亦有干戈相见,反映在边防建设与斗争上,就是战略防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军事思想研究二题季云飞林则徐(1785~1850),是中国近代最早主持反侵略战争的封疆大吏。他所组织领导的广东地区抗英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在抗英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军事思想。目前,史学界对于林则徐的反侵略军事思想的研究,除在一...  相似文献   

13.
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震撼世界。此时,南宋国土破碎,西部防线崩溃,蒙军恣意横行,形势发发可危。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蒙古军为了攻取南来巴蜀之地,却不得不断断续续用兵长达半个世纪之久(1227-1279年)。这与历代王朝取蜀的进程,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比较,形成了强烈反差。例如彭磐泉辑(蜀故)卷二载;“秦伐蜀,十月取之。后患平蜀王衍,七十五日;”李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云,北宋王全斌取蜀,自发兵到孟貂投降,“总共止六十六日。”其实这一军事奇迹的创造,正是四川军民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有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来源于中自人民的革命战争实践,又指引革命战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从此开始了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建立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15.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重大战斗,也是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是役从1938年3月中旬开始,至4月初结束,前后进行了将近一个月。日军共投入板垣和矾各两个师团计三万  相似文献   

16.
我院军事语言学学科建设拥有了专业的学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2009年9月17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复,同意我院编印出版《军事语言研究》(内部刊物)。正式颁发了陕西省内部刊物准印刊号:陕新出内印字第(9485)号。标志着我院军事语言研究工作继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之后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屯田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从西汉开始在西域屯田戍边,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清、民国时期至新中国。一、两汉时期公元前101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设使者校尉,以保障军事补给和来往使者的粮食供应。《汉书西域传》载:"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这一地区也是汉朝在天山以南地区的第一个屯田点,也是西域都护府的雏形。公元前60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王朝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相似文献   

18.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次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各地军阀纷纷趁乱而起.拥兵自固。有一个叫田承嗣的大将,因拥有相  相似文献   

19.
李密(公元582~618年),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他以丰富的军事才学。积极出谋划策,为瓦岗农民起义军不断取得军事胜利,进一步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密虽然没能把瓦岗军的反隋斗争引向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但他无论是在制定战略、策略,还是指导治军、作战等方面,都有一些符合当时军事斗  相似文献   

20.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