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驻藏部队常年战斗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严寒高原地区,由于受其地理气候条件差,经济不发达,交通运输困难等特殊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决定了后勤供应保障的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必然会给驻藏部队的供应保障带来一些新的影响。为此,如何针对西藏特点,搞好新形势下驻藏部队的供应保障,适应部队建设、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的需要,亟待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地方援藏干部与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是对这一精神丰富内涵的生动概括。在半个多世纪里,"老西藏精神"激励着驻藏官兵戍边卫国,激励着无数西藏建设者扎根西藏、建设西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珠玛米哑咕嘟!”(藏语,意为解放军太好了)是藏族同胞对驻藏人民解放军的深情评价。几十年来,驻藏部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风雪高原奇迹般地创造了西藏建设史上的两百多个第一,这两百多个第一是驻藏官兵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的生动诠释。世纪之交,党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之后,西藏军区部队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又一次吹响了建设西藏的号角。  相似文献   

4.
从喜马拉雅山脚到雅鲁藏布江畔,从藏北草原到林芝森林,笔者进帐篷,过城镇,一路听着各族人民的赞歌,一路感受西藏民兵支援西部大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今年4月底,在总政召开的驻藏部队群众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更是盛赞了西藏民兵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和巩固边防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国家--中国.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至今的现状,并在人员往来方面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出入境制度.就两地的出入境制度作一系统的比较,从而发现联系与区别,以便完善大陆出入境法律制度,更好地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第18军为主体的进藏部队是解放、保卫、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西藏工作政策的指导.与此同时,进藏部队西藏工作政策本身也经历了从"进军西藏,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到"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历史演变.这一政策转变,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维护西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民族相互了解和尊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旧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势所必然.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肯定了西藏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妄图永远维持封建农奴制度不变,勾结帝国主义,于1959年3月,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叛乱.中央决定在平息叛乱的同时实行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胜利,摧毁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西藏民族社会历史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8.
西藏军区官兵浴血奋战高原几十载,创造了辉煌业绩,积淀了厚重传统,集中体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无论改革怎么改、转型怎么转、任务多么重、考验如何多,优良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新形势下,驻藏官兵将发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忠实履行使命,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9.
在我军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支名称特殊的部队——昌都警备区第9代本。“代本”原系旧藏军的一级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小团;同时,“代本”也指官衔,相当于团长。“代本”之下设“如本”,相当于营;“如本”之下设“甲本”,相当于连。第9代本即藏军第9团。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地方政府拒绝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建议,并将原有的14个代本扩充为17个代本,其主力第3、第7、第8、第9、第10共5个代本被调至昌都布防。昌都,藏语意为“双河口”,位于澜沦江支流扎曲河和昂曲河  相似文献   

10.
副总参谋长何其宗中将代表总参谋部作了关于修改《民兵工作条例》的说明。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的规定,1952年由政务院会议通过并经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61年修改为《民兵工作条例》,以国防部名义报经  相似文献   

11.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 《军事历史》2001,(1):32-35
西藏自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特别是清王朝在总结吸收前朝统治管理经验基础上,对西藏的统治管理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措施,开始在西藏驻兵戍防,这对于加强中央政府统治管理,阻止外来侵略,遏制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清政府西藏用兵的主要情况   1644年,清王朝打败了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并平息了南明政权的反抗后,在北京建立中央政府。这时统治西藏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和格鲁教派领袖五世达赖,派代表赴北…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强大的国防科技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决策,科学制定战略规划,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发挥制度优势,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合力;坚持尊重知识,深情关心科研人员,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激发创新动能.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3.
薛奇 《军事历史》2004,(3):24-2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论是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同国内外的敌军相比,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时期同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的历史上,确曾有过某些局部方面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这些局部方面的建设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水平,比较突出的有如下两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建设。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仅仅是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心…  相似文献   

14.
我军职业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战争时期的优抚工作时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优抚与退役安置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改革时期.目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改革时期,通过进一步改革,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职业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硕任驻藏大臣期间,适值英军染指西藏,他不顾清政府妥协退让不许武力抵抗的压力,坚持领导西藏僧俗军民进行斗争。遭到革职后,仍继续领导地方军民保卫边疆,反击英国侵略,最后以失败告终,成为中英关系的转折点。西藏军民第一次抗英斗争的失败,增强了西藏地方政府对清中央政府的离心倾向,成为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军事历史》2003,(2):46-51
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全面展开了正规化建设,对这一重要历史进行考察研究,总结其经验教训,摸索其发展规律,对于推进人民解放军今天的正规化建设、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启示作用。1950~1953年:探讨摸索,打下制度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12月7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是军队正规化建设打下制度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的转型时期,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驻阳泉地区军事代表室的前身是驻104厂军代室,始建于新中国成立的次年——1950年。59年来,这样一支“三三两两”却极端敬业、乐于奉献的“军队”与所驻企业相生共荣、唇齿相依,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上层反动统治集团为了永远保持其封建农奴制度,采取两面手法.一面表示欢迎中央的重大决策,一面却又进行着破坏祖国统一,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活动.他们与国外反华势力及邻省藏区窜逃来的武装叛乱分子相互勾结利用,并组织成立"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欺骗和胁迫群众参加,加紧策划西藏地区全面的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19.
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和兵团工作已拉开大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即将召开,这一切都表明中央正以超常规的力度加大对新疆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一切也为兵团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备受瞩目的兵团十大工程势必将成为兵团迎接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新的跨越的一次重要起飞。  相似文献   

20.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唐朝为解决实施西进战略过程中遇到的吐谷浑问题,与吐蕃积极互动的产物.这一事件促使双方在战略接触的框架内,本着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的目的 去实现各自战略,唐朝借此接连地完成了更替吐谷浑政权、平定高昌等重大军事行动,吐蕃则凭此实现了与唐朝政治关系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