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3):5
《当代兵团》共青团农场读者邵忠新我的老朋友手捧散发着油墨清香的2013年第一期《当代兵团》,我爱不释手。作为一名长期阅读这本杂志的读者,我对她充满感情。看到这本新更名为《当代兵团》的"老朋友",我觉得刊名更加响亮,更具有新时期兵团的鲜明  相似文献   

3.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0):5
不解之缘三十四团读者龙进一次,在朋友家中无意翻阅了《当代兵团》杂志,从此我就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杂志信息量大,内容贴近基层,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我最喜欢内容丰富、观点敏锐的"廉政时空"栏目,一个个案例时刻警醒我们党员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我的推荐下,我们连的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代表一起学习《当代兵团》杂志,连队喜欢阅读《当代兵团》的党员也因此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平台和榜样     
正每次翻阅《当代兵团》,我的心里都有些许激动。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多元化的稿件组合,别致的版面设计,让我觉得阅读《当代兵团》是一种享受。对进入新闻行业不久的我来说,有这样一本杂志在手,犹如一位良师益友相伴左右。《当代兵团》不  相似文献   

5.
正新一期的《当代兵团》又开始在同事们手中传阅,我迫不及待地拿过来读,每次新一期杂志到了之后都是这样。我是做宣传工作的,《当代兵团》就像我的老师,带领我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针对新闻选题展开多角度的采访报道,如何细致入微地写好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6.
正我常常翻阅《兵团建设》,在这里,我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兵团,在这里你能"见"到一群鲜活的兵团人。一次,一位朋友回农十三师探亲,在我家里看到《兵团建设》,立刻就被他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临别时,又请我帮他多找了几本带  相似文献   

7.
我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很早前就熟悉《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从事宣传工作后,翻阅《当代兵团》就更加频繁了。今年杂志新开了"最美兵团人"栏目,以展示兵团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们的先进事迹为主,张利莉、石书江、仇立春等模范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进我的视线之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继  相似文献   

8.
我是兵团军垦第一代的后代,在红星总场(现十三师)和五师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后来随家人迁往陕西。没想到,这一别竟是50年。今年9月,我再次踏上兵团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让我惊讶!有朋友递给我一本《当代兵团》,我发现这里面既有对兵团现状的报道,也有对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喜欢阅读的人,在两年来的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一篇篇真实的新闻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就像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兵团的大事小事,记录着兵团人的所见所感,给我所从事的新闻宣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阅读《当代兵团》,时间久了,我也试着写一些诸如工作体会一类的"豆腐块",投给《当代兵团》编辑部。刚开始,稿子投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让我很受打击。后来,一位老通讯员告诉我,要多阅读杂志,熟知栏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好中稿。于是我开始仔细"品读"杂志,体会各个  相似文献   

11.
编与读     
正彼岸的"灯塔"■一师八团加工厂读者于飞刚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我就被分配到连队当政工员,一开始,我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初出大学校门,遇到的第一本杂志就是《当代兵团》,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静下心来,细细品尝《当代兵团》,她就像一道美食,看着舒服,吃到嘴里,甜在心里;她更像彼岸的一座"灯塔",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照亮了我前行的步伐,让我重新振作、重挂风帆、破浪前行,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2.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14.
正4年前,刚接手宣传工作的我第一次接触了《当代兵团》,她让我惊喜,此后每一期我都会如获至宝般细细品读。如今,我从一名宣传科干事成长为连队干部,再读《当代兵团》时感触更深,尤其是杂志开办了"群众路线在基层"这个栏目后,为我们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当代兵团》已逐渐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启我深思、助我成长,衷心祝愿《当代兵团》能够一如既往地期期闪光!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阅读《当代兵团》,从中了解兵团的大事要事、政策法规、发展变化,让我受益匪浅。阅读每一期杂志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其中我十分喜欢"兵团档案"栏目,让我在历史回顾中体会创业、奉献、拼搏的意义,更让我意识到兵团发展的不易和作为兵团儿女所肩负的责任。希望今后"兵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兵团建设》2007,(9):53-53
我是一名团场政工员。当我看到《兵团建设》杂志编辑部刊登的寻找创刊号的通知时,心中无比激动。第一次阅读《兵团建设》的情形就好像发生在昨天,记忆的闸门也由此打开……  相似文献   

17.
感动和骄傲     
2011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兵团基层的政工人员,阅读《当代兵团》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拿到新一期杂志,我都会细细品读。读"屯垦史话"时,我体会到了兵团人创业时的艰辛,为兵团人迎难而上的精神而感动。读"特别观察"时,我又由衷地为今日兵团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9.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5
为《当代兵团》欣喜三〇团读者陈青山参加工作以来,每期《兵团建设》我都会细细品读。我总会被杂志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吸引,并为兵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新年伊始,得知《兵团建设》更名为《当代兵团》,我对《兵团建设》这个老朋友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我又为拥有《当代兵团》这个新朋友而欣喜。因为她是《兵团建设》的延续、升华。期盼着《当代兵团》续写精彩,说出更多职工群众心坎儿里的话!  相似文献   

20.
从事政工工作后,第一次翻看《当代兵团》,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两期杂志,不仅是我精神文化生活的"大餐",更是我人生中的益友。每拿到一期杂志,我都会从第一页起逐字逐句地品味每一个栏目、每一篇稿件。读完一本之后,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