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超 《军事史林》2021,(8):49-58
1932年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开始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阶段.11月30日,红25军在湖北红安檀树岗正式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全军下辖第74、第75师及特务营,共约7000人,成为鄂豫皖苏区新的红军主力,由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鄂豫皖省委在领导红25军进行苏区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曾于1933年4月和1934年4月两次合编另一支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红28军.两军的合编是鄂豫皖省委独立坚持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重要策略,前后两次的合编有性质上的差异,背后涉及红28军与红25军的关系、鄂豫皖省委与皖西北道委的关系、鄂东北苏区与皖西北苏区的关系等问题,全面分析考察两军合编可以窥视鄂豫皖省委独立领导鄂豫皖苏区革命更多的历史细节.目前,学术界对于鄂豫皖苏区史、中共鄂豫皖省委、红28军、红25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虽涉及两军合编史实,但对于两军合编的内在缘由、性质差异及后续影响等问题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2.
高敬亭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鄂豫皖游击区和红28军的主要领导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战争实际,正确制定武装斗争的政策和策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既反映中国革命战争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鄂豫皖游击区特殊规律的一系列游击战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高敬亭率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战,为鄂豫皖游击区和红28军得以保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在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中,高敬亭作为红28军军长率领千余兵力,转战于鄂豫皖边三省45个县,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两次大规模“清剿”,牵制国民党正规部队多时达17万人,歼敌18个营另15个连和大量小股敌军,支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是"八七"会议后在鄂豫皖地区爆发的一系列工农武装起义所组建的多支革命武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主体部(分)队起源于1928年3月爆发的河南省固始县大荒坡起义和同年春建立的道超集游击分队,后来又有4支工农革命武装编入该部。红28军先后三次组建,在红25军长征后,独立坚持鄂豫皖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初期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8202部队。  相似文献   

5.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在红4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 重建后的红25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先后取得了郭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歼敌正规军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的形势仍很严重.红25军是继续坚持老根据地的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鄂豫皖省委面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敬亭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事实上,高敬亭在红25军长征后,按照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勇敢地担负起全面组织领导鄂豫皖边区党政军民,与凶恶敌人继续斗争的重任,英勇顽强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使大别山红旗不倒。在斗争实践中,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切合斗争实际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连续粉碎敌人的反复"清剿",保存了一大批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骨干,建立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据点,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他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同国民党当局谈判斗争中,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无产阶级革命坚定的原则性与必要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捍卫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军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部队。所属各师在编入该军建制之前,各有不同的战斗经历。该军第139师的前身,是1930年10月在湘赣边根据地成立的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刘沛云,政治委员谭思聪。1932年10月,该师编入红8军并改称第22师,师长谭家述,政治委员王震。1933年6月,该师编入红6军团,改称第17师,师长由红六军团长肖克兼任,蔡会文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保  相似文献   

8.
郭立  张静 《军事史林》2023,(10):1-11
<正>全面抗战以来,为争取国共合作抗日,1937年10月,共产党武汉长江局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同年12月任)。新四军下辖四个旅级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四支队由鄂豫皖红28军、地方武装、便衣队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合编而成,高敬亭任司令,林维先任参谋长,中央派遣的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四支队突破国民党仅允许设两个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四军第2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和坚持淮南(先称皖东)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部队,它是由抗战之初的新四军第4支队等部发展起来的。一、编成第4支队,东进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宣布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其中第4支队由鄂豫皖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28军等部和豫南桐柏山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下辖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第9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手枪团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7日 ,是我们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海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徐海东同志 ,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桥村 (今属大悟县 )一个贫苦的六代窑工家庭 ,曾当过11年窑工。1925年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坚定志向投身革命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和创建鄂豫皖、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曾历任农民自卫军队长 ,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县赤卫军大队长 ,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 ,红25军副军长、军长、代理政治委员 ,红…  相似文献   

11.
左权(1905.3-1942.5),湖南省醴陵县人。1924年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 红军新编第12军军长。1931年宁都起义后,先后任红15军政治委员、军长兼政治委员。1933 年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扩大开辟  相似文献   

12.
红25军,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他是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兵力多于出发时的部队,也是长征部队中唯一一支开辟新根据地并始终坚守到底的部队.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为贯彻中央指示,保存有生力量,毅然踏上了孤军转移的长征路,并在血战中成功开辟并牢牢坚守了鄂豫陕根据地.在得到中央...  相似文献   

13.
在大别山区有一个有名的将军县,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大本营.新县,每一块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据统计,当时全县不足10万人,为革命牺牲者竟达55000多人.解放后,新县籍被授衔将军达43人,省级以上领导达77人,将军之首当推许世友.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许世友历任红4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胶东军区、山东军区、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委常委等,是党的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4.
西行进取 ——红四方面军迈步长征行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边界地区武装起义诞生的工农武装发展而来。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全军3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她在成立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东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部队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旅和第4师第9旅,在山东峄县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  相似文献   

16.
邝继勋同志,1927年入党。历任洪湖革命根据地红6军军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4军军长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25军军长等职。1933年6月,被张国点秘密杀害,时年仅34岁。坚定不移地走革命的道路邝继勋同志出生在贵州思南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本姓旷,参加红军后改姓邝。少年时代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随友人入川,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保路同志军。1912年应募到川军赖新辉(又称赖心辉)部当兵,因作战勇敢,刻苦学习军事技术,逐级晋升为营  相似文献   

17.
红十五军主要创始人蔡申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共中央军委于1988年正式确定的三十三位军事家中有一位蔡申熙,他十九岁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领导创建了红十五军,曾任红十五军军长、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牺牲时年方二十七岁,征战一生,驰骋沙场,以战斗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壮歌。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0):34-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是由华东军区下属江淮军区主力部队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组成的。 1948年5月29目,为加强敌后斗争的统一指挥,华东军区决定将淮南、淮北军区合并组成江淮军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饶子健、梁从学任副司令员,杨光池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9.
左权将军十分重视作为我军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 1930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左权将军担任该军团第15军政治委员,后任军长兼政委,总共时间不过两年。在此以前和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他担任的都是军事领导职务。然而,他不论担任什么领导工作,也不论平时或战  相似文献   

20.
曾中生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创造者之一,是我军早期的一位卓越指挥员。他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党派他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1926年10月间,北伐军进驻武汉后,唐生智拨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