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当权官僚掀起了一股办洋务热。近代中国海军便是清政府兴办洋务的产物。为了培养掌握海军先进技术的专门人才,清政府建立了近代中国海军的早期教育体系。分析其得失,于今天的军事教育不无裨益。一、兴办海军学校,改进教育方式近代中国海军的建立,需要大量拥有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专门人才,清朝陈腐的科举制是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因此,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海军学校培养和训练海军的技术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正如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所言:“水师为海防急务,人才为水师根本,而学生又为人才之所自出。”(《清末海军史料》上册第395页)自同治到宣统40多年间,清政府建成了10多所海军学校,培养出掌握各种技术的海军人才1799人。  相似文献   

2.
讲到战船,不能不讲海战,古代中华文化圈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远的海战,当属明代万历年间壬辰战争中的系列海战,这系列海战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露梁海战,以及海战中颇有些传奇色彩的舰艇——龟船。壬辰系列海战中对阵的双方分别是中朝联合水师和日本水师。当古代中国的造船业已经发展到顶峰时,朝鲜、日本本土的造船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境地,15世纪初,朝鲜水师战船仍无上层建筑,16世纪早期的日本仍然只会建造内河船、沿海船,无法建造远洋海船。迫切的国防和经济需求使两个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时期,朝鲜和日本造船业的发展背后总能透出中国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种在海军战役学研究和海军战役训练中行之有效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 ,介绍了海军兵力的分类和分级理论 ,海战冲突样式的组合 ,攻防能力指数的获取及数据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曾有过一所“贵族学校”,这所特殊的海军学校就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昆明湖水师学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痛感海防危机,下旨“大治水师”,清朝海军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世界海军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郑成功水师的台海之战为案例,对中荷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海战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郑成功由于海上的巨大商业利益,因此非常注重舰船、武器装备提升,用以抗衡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战船。由于内战的消耗,郑氏集团新船建造较少,战炮较小。虽然使用了炮击的作战方式,但还是以近身战、登船战等古代海战方式为主,没有发展出帆船时代的线性战术。  相似文献   

6.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以全新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其后创办海军学堂提供了经验和人才支持,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侵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毙命之谜吴瑞虎侵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毙命之谜吴瑞虎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海军中将率舰队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由此爆发了著名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法军对锚泊于马尾港毫无戒备的福建水师采取突然袭击,仅半个小时,福建水...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9.
萨师俊是中国海军著名战舰“中山”舰的舰长。1938年10月,在金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抗战阵亡将士中军阶最高的海军将领。萨师俊,字翼仲,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受其堂祖父影响,萨师俊的哥哥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弟弟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本人则考入烟台海军学堂,为该校第8届毕业  相似文献   

10.
1894年的中日海军的黄海海战,是十九世纪末对发展了的海军技术装备、海上作战艺术的一次大规模实战检验。中国北洋舰队,在这次海战中损失了经远、致远、广甲、扬威、超  相似文献   

11.
海战模式是随着海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海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对于海战模式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当现有的各种武器和兵器处于缓慢的改进过程时,则海战模式也是渐进地改变的;如果在发展中产生急剧的飞跃,采用新型的各种武器或其它军事技术,则将引起海战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回顾百年来的海战发展历程,海军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现代海上作战,提高海军“打赢”能力、提高海战准备水平和推动海军质量建设,是科技强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21世纪海战将更加集中地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高技术化的海战场要求创立全新的海军作战理论。本文就非对称海战特点和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非对称海战的特点非对称海战充分利用海战中的非对称关系打击对方,最大限度地获取海战场的决定性优势,特别注意谋略的运用,强调避强击弱、以强击弱,其特点主要有:隐蔽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许华 《当代海军》2001,(10):36-38
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希尔所著《铁甲舰时代的海战》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完整的呈现 了19世纪海权理论的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海战战术的发展演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研究铁甲舰时代海战历史以及海军技术演进的专著。本刊特节选其第一章--技术背景 刊出,以飨读者。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做,编辑时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1928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世界海军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大战结束以及战后的初步调整,给各国的海军理论界以极大的影响,各国都在围绕海军与世界大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中国海军学术界也不例外。人们对海军理论问题的兴趣再次高涨,他们紧紧跟踪当时世界海军学术的新发展,并联系中国海军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f使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学术书刊和学术队伍情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为适应海军建设的需要,于1928年5月创办了《海军…  相似文献   

17.
水上武装力量在西方谓之海军,在古代中国则称为水师,两种不同的称谓背后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传统。西方文明围绕地中海沿岸而发生,海上贸易可远溯到遥远的迈锡尼时代,那时,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就往返于亚、欧、非三大洲沿海区域。可以说,海上商业贸易是西方地中海文明最重要的历史传统。海上航线对于依赖海上贸易而生存或发展的国家来说,无疑成了生命线,当这些国家处于敌对状态时,切断对方和维护自己的海上航线便成了胜败存亡的关键,因此与这一生存状态相适应的军种——海军早早地诞生了,成为地中海文明在军事领域的象征。千百…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条件下海战场出现的变革杜作义,王安森高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海军武器装备的革命性变化,给传统的海战场和海战观念带来强烈的冲击。-、海战场范围将从单维、两维和三维发展成多维一体海军通常是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组成的军种,...  相似文献   

19.
“神风”乍起进入1944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战争局势对日本愈加不利.特别是在太平洋海战场上,日海军更是连连受挫,节节败退。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日海军遭受自发动战争以来第一次挫折;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海军遭到惨败;10月的圣克鲁斯大海战,日海军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一点胜利,但其航空兵却为此元气大伤;在11月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日海军大败而归,盟军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随后的俾斯麦海海战、库拉湾海战,布干维尔海空战、吉尔伯特海空战、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海军无不以惨败而告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拓宽未来海战理论的内涵首先,它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海战理论的内涵。随着信息数字化和信息传输手段的发展,为现代条件下不一定集中大部队就能集中战斗力创造了条件,必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我海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海战思想理论的内涵。当前,各国传统的武器装备正逐步地被信息武器装备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