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动员是指组织和调整科学技术要素为战争服务的活动,它既是战争动员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战争动员的其他领域密切结合。科学技术动员的目的在于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条件的需要。其基本内容包括科技研究机构动员、科技人员动员、科技研究条件筹措、科技成果及科技情报的搜集、储存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作为构成战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科技动员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美国一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力量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其科技动员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动员,是国家为了保障战争的物质需求和稳定战时经济秩序,根据战争需求和经济动员计划,促进企业、经济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转入为战争服务的轨道,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生产所进行的活动。以经济部门分类标准,可把经济动员的内容分为工业动员、农业动员、商业贸易动员、财政金融动员、劳动力动员等。  相似文献   

4.
江主席指出:“在未来战争的战场上,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比较容易取得优势和主动权。”这一重要指示深刻地阐明了科技动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科技动员工作的方向。坚持把科技动员摆到突出位置,加大科技动员准备力度,这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的内在要求,是战争动员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动  相似文献   

5.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2,(4):48-49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战争,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科技动员也成为战争动员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国防科技动员工作? 一、把握科技动员的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是战斗力的倍增  相似文献   

6.
李建飞  徐华 《国防》2002,(1):39-40
随着军事科技在现代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逐步增强,科技动员从经济动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战争动员的重心。科技动员作为国家统一组织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的行动,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科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大多强调科技动员对战争进程的“助推器”作用。文章从新的视角探讨科技动员在未来战争中的“调节剂”作用,认为科技动员的作用更多地是在调节战争客观需求与科学技术自身固有的矛盾群中显现。从战争目的来看,科学技术将成为未来战争的经济动因;从战争手段来看,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战斗力;从战争节奏来看,科学技术是左右战争进程的推进器;从战争样式来看,科学技术是不同作战样式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科技动员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祥  向科元 《国防》2005,(10):42-43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科技力量的对抗。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科技动员,建立与信息化战争形态相适应的科技动员体系,对打赢未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一)信息化条件下的科技动员任务重、时效性强,要求建立快速高效、反应灵敏的科技动员指挥体系。一方面,信息化武器装备构造复杂,精密仪器多,技术含量高,易损率和维修率高,战时科技动员保障任务重;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节奏快、时间短、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科技动员保障时效性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预先动员大量民间机械修理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专家组成若干“移动修理所”,实施战地巡回抢修,在战争的…  相似文献   

9.
曹寅  孟永军  周霖 《国防》2002,(10):57-57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动员必将在当代和未来战争动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适应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客观需求,牢牢把握科技动员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动员的研究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一、更新观念,着力提高科技动员整体效能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广泛地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在战争动员诸领域中,人民武装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等动员领域,均包含了对科技人员、设  相似文献   

10.
李晓申 《国防》2002,(5):47-47
现代战争实践证明,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参战的军兵种越多,对科技动员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科技动员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科技动员就已露头角。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战争的需求结合起来,组织科技人员秘密研究和试制成功了新式武器装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员——古今中外皆有之 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特殊的生产力,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如果说,当今科技称为第一生产力,那么,在军事领域,科技堪称“知识形态的第一战斗力”。 科学技术动员,是指为保障战争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国家统一组织和调整科技力量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其内容有:开发、研制先进武器装备,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技术保障,增加战争技术含量等。 科技动员是随科学技术发展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古代政治家、军事家非常重视将科学技术用于军事。例如将冶炼、浇铸、金属加工等技术应用于冷兵器制造等等;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明时期陆续制造了火球、火箭、火铳、火枪等武器。火药技术于13-14世纪传到欧洲,引起了战术上的重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达国家注重组织科技人员秘密研制新式武器装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动员。德国战前就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未来战争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动员已成为战争动员的主要内容,并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坚持“三个并重”,搞好科技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构成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谁掌握了高技术,谁就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如何搞好科技动员,是21世纪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1,(11):53-54
经济动员是国家为了保障战争物资需求和稳定战时社会经济秩序,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军需物资生产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贸易、科学技术、财政金融、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动员。经济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相似文献   

15.
潘水兴  钟守兴 《国防》2001,(1):16-17
科学技术是构成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谁掌握了高技术,谁就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如何搞好科技动员,是21世纪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马言振 《国防》2004,(11):56-58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的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科技密集的特点,要求国防动员必须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因此,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动员需求,做好科技支前保障准备,充分挖掘蕴藏于社会的、民间的科技资源,及时将科技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显得特别重要。而其首要的环节就是要组织好科技动员潜力调查。一、抓住科技动员潜力调查的主要环节一是做好调查准备。调查之前,应积极收集、准备有关资料,明确调查方案,梳理工作思路,对调查工作做出通盘考虑和安排。抽…  相似文献   

17.
任先发  张复平  晏峻 《国防》2002,(4):46-47
江主席指出:“在未来战争的战场上,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比较容易取得优势和主动权。”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兵器的较量,只有平时搞好以科技为重点的动员建设,才能赢得未来战争。加强我国科技动员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甘明法  金农斌 《国防》2004,(3):44-45
“战争动员迎来了科技动员时代”。透过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形成了共识。 科技动员作为战争动员学范畴中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9.
黄德高 《国防》2003,(10):15-15
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典型的以科技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不对称作战”。在战争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交战双方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政治、兵员、经济、运力和科技等动员。这场战争动员告诉我们,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动员的范围大、数量多、科技含量高,对动员的内容、质量、时限提出了更高要求。认真研究伊拉克战争动员的特点和规律,对深刻反思我们的国防动员工作,不断拓宽建设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战略任务来抓。伊拉克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论是军事强国还是弱国,都离不开战争动员的支撑。战争动员成功与否,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环境仍很严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保障。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把国防  相似文献   

20.
支援前线动员,简称支前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援前线部队作战所进行的活动。它是战争动员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人民群众为军队运送弹药、给养和其他物资;抢救、运送伤员;修筑与护卫工事、道路、仓库、机场、码头等军事设施;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施工器材、运输工具;在后方参加为战争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