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战时状态下的民转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非战时状态下的民转军问题,是做好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准备的需要。建立军工生产的民转军机制对国防潜在物力准备和国防人力动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民转军机制,要把改革现行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双轨制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国防动员法律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推进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法律体系建设,应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军融于民(国防动员的准备阶段)、军取于民(国防动员的实施阶段),军还于民(国防动员的复原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动员特点,按照法学的逻辑规律,改革与重构国防动员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民转军",是指战时为满足军事需求,将生产民用产品的军工企业和可生产军需物资装备的民用企业转为生产军品的过程.它是战时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战时军需物资装备持续动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光跃 《国防》2012,(7):40-42
一、着力营造国防动员建设的良好环境 坚持党管武装一系列根本制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国防动员建设的浓厚氛围,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边疆地区应充分利用长期边防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军政联系密切、寓军于民广泛、军民关系融洽等传统优势,大力营造管武装爱武装良好局面,为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推动寓军于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作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把寓军于民作为国家战…  相似文献   

6.
日前,甘肃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召开全省信息动员工作会议,宣布成立省信息动员办公室和信息动员保障大队。会议认为,成立省信息动员办公室和保障大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路子的实际举措,是国防动员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具体行动。会议强调,信息动员建设坚持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7.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寓军于民的本质是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利益的平台上优化军民资源配置,使武器装备建设依托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基础之上;其主要途径是军转民、民转军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寓军于民体制,对于实现军民资源的互动协调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推动寓军于民方面有许多成功和成熟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借鉴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寓军于民体制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把寓军于民…  相似文献   

8.
预备役部队建设有其特殊性,必须走军民结合、以民养军之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的新的保障体系。一是经费保障应标准化。目前,除动员预编经费实  相似文献   

9.
根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结合现代局部战争军事经济保障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军情,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应确立以下军事经济保障战略:局部优势保障战略,即确立现代局部战争军事经济准备是国家经济行由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超常集中储备保障力量,加紧建设军事经济保障实体;高效快捷保障战略,即建立战时集中保障核心,拟定高效快捷的保障指挥系统,高速度集约军事经济保障能量;超常动员保障战略,即尽快制定国防经济动员法规,动员各种经济成份,实现高技术装备生产民转军动员;科技第一保障战略,即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逐步建立保障自动化系统,大力加强高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民技军用”一般是指国防军工系统或军队系统将民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用于建设国防武器装备体系。笔者认为,广义的“民技军用”还应包括军队装备部门准许民口企业通过招标认证直接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即“民转军”。虽然,我国现行的国防科研生产法规还没有提及民口企业能否承担军品任务问题,但是,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的历史时期,“民技军用”对国防科技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转军”正在成为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装备建设的一个新趋势。因此,装备发展的大环境需要我们对“民技军用”有一个更为广义的认识,对能…  相似文献   

11.
近日,青海省军区会同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火箭军某基地、武警青海省总队、省经信委、省民政厅、省交通厅、省人防办、省通信管理局等22家军地单位、40余名领导专家,在西宁召开《青海省"十三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论证会.会议以习主席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着眼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驻青部队军事斗争准备质量、结合青海省情实际,重点对"十三五"期间全省军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军转民""民转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文化卫生、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等9个领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集中会审.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进行了军用飞机的适航化,将过去在民用飞机行之有效的适航理念和管理经验启用于军用飞机,从而开始了适航的"民转军"。民用飞机适航化的好处在哪儿?军用飞机为什么也要适航化?适航的"民转军"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军转民、民转军两种技术转化模式的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进而提出,制定国家军民两用技术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军民两用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军转民与民转军相互融合的新形式和新走向,也是实现国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国防》2008,(1)
甘肃省国动委成立信息动员办公室和信息动员保障大队日前,甘肃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召开全省信息动员工作会议,宣布成立省信息动员办公室和信息动员保障大队。会议认为,成立省信息动员办公室和保障大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路子的实际举措,是国防动员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5.
“军民兼容”思想是邓小平关于经济资源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相互融通和流动的集中表述,包括军转民、民转军和军民双向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形势趋向缓和是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形成的外在可能条件;国内发展经济的紧迫要求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构成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决定军转民、民转军及军民双向之间相互联系和转换的是政治机制、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邓小平军民兼容思想的重大启示在于:提高了人们对军民兼容的认识,融人民战争思想于军民兼容建设之中,深化军地联合办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当前我军军产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社会化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国防发展战略的要求,二者的矛盾是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缓解该矛盾的对策是:改革军产管理体制,将有限的军产管住管好,走“依法治产”之路;提高军队的有机构成,增大军产的技术含量,走科技强军之路;加大民转军力度,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走全民兴军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篷勃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兵员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福建省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子民的战略思想,在实施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纳编一批在本职岗位有所建树的博士、硕士,利用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同步率先发展,走开了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设国防的路子。他们的经验做法,为持续深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思想,打羸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军事后勤保障体制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其改革的指导方针也几乎全新。在新的环境影响和新的改革方针的指导下,军事后勤保障体制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军事后勤保障社会化。其核心是:“军”亦“民”,“民”必“军”,实现“立体兼容”,适当动员社会可动员的力量于军事后勤保障,建立具有“立体合成”功能的军事后勤保障体制。当前,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建立保障资源总量综合均衡的机制体系、程序规范的军事采办体系、快速高效的动员体系、多功能合成的保障体系,并逐步完善,培育“社会化”军事后勤保障体制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时,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科学命题,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理念、思路的重大创新,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20.
李剑  李涛 《国防》2013,(7):23-24
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使命。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相比,人多面广、专业齐全,寓军于民、亦军亦民,便于就近动员、快速使用,在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充分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战争军事行动启动突然、要求反应迅速,必须未雨绸缪、扎实准备,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从近几年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看,恐怖活动、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