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是晚清著名的实业救国、立宪救国论者,同时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改革的热心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对于前者,史学界论述颇多,而对于后者,史学界几乎无人论及,这无疑是“张着研究”中的一个缺憾。鉴于此,本文拟对张謇的军事主张作简略论述。张謇虽为一介书生,但他于1882年曾涉足军事,充任淮系庆军统领吴长庆幕僚,东渡朝鲜,办理庆军前敌事务,对中国军队状况有所了解。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之际,在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的张謇,耳闻中国陆海军的败绩,便上书弹劾李鸿章。在弹劾李鸿章的奏章中,张謇在抨击李鸿章立和误国的同时,揭露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上,天京上游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基地。湘军组建后,一直与太平军力争上游。1861年,安庆失守,上游尽失,湘军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展开最后的搏战,终于粮尽援绝,首都失陷,天国覆亡。而在之前,清江南大营两次包围天京,却被上游太平军所击溃。可见,上游得失对天国战略全局成败关系甚大。对此,史学界有所论述。但是,天京事变(包括石达开出走)究竟对上游战局逆转产生何种具体影响,迄无专文阐明。笔者不惴浅陋,拟对天京事变期间上游各战场战局展开动态考察,再作若干横向比较,试图探索敌对双方军事活动规律和特点,以促进军事史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作为洋务派的首领,集清廷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 ,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 1 881年底补授山西巡托以后 ,便由“清流派”主将转变为洋务派大吏 ,倡言“洋务最为当务之急”。后在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任上 ,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强、求富活动 ,成为后期洋务派的挂帅人物。他在创办近代轻重工业、推行近代教育和兴修铁路的同时 ,还在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举办近代军事教育、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近代海防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现将他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作一简要的分析研究 ,以便从中得…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一生虽未主持晚清的军事大计,但他在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期间,面对外敌入侵,提出了民力民财可恃、基础设施建设要便于军用、建立自己的新式军工企业等主张。张之洞的军事经济思想虽然不成系统,但对当时中国是适时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对抗太平天国革命要求政治,经济平等的狂飙;他亲自组建新型的地主武装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各族人民起义武装;从而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得以转危为安,而他自己却被戴上了“同治中兴第一功臣”的桂冠。他的军事思想,不仅被湘淮军统帅李鸿章、左宗棠等所师法,而且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8.
骆秉章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  相似文献   

9.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近代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先驱者之一 ,从江南自强军的创办到湖北常备军的建立 ,既是一个新军编练的具体实践过程 ,也是一个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思想探索过程。张之洞对于晚清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创建的基本史实 ,并通过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 ,为我们观察晚清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冀满红清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和周盛传的建议,在天津创办了一所武备学堂,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之所以创办这所军...  相似文献   

13.
清末军队习洋操王子林洋操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咸丰末年。当时,美国人华尔在华招募中国人组建常胜军:“饰以西服,各执洋枪,教以进退布阵之法。凡八十人为一排,步无错乱。”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驻兵江浙。后在上海成立洋枪队,聘请洋人教练洋操。戈登、华尔...  相似文献   

14.
晚清军事,以对太平天国用兵费时最长、战争最烈.在这场战争中出力最大、对清朝有再造之功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因胡林翼早逝,也有把曾、左、李三人与稍后的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太平军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自1850年11月“金田团营”就诞生了。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牙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凭籍这支武装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从1850年到1864年坚持了14年之久,从而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高峰。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太平天国农民军又是拜上帝会指导下的革命武装,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下,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特色,作一乌瞰式描述,不当之处,祈读者指正。一、…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是活跃在清朝晚期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对外交涉中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外交思想对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鸿章所提出地“以夷制夷”“和戎外交”“诚信外交”“弃藩邦保疆土”“重海防轻塞防”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外交思想进行阐述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施渡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以“练兵”、“制器”为中心的“自强”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翻译外国军事著作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拓宽了西方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这样一桩中华大事“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即今天的江南造船厂)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是整个晚清时期,清政府先后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江南制造局的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1865年在上海创办。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喻为“中国第一厂”。江南制造局  相似文献   

19.
姚锡光是晚清时期颇有建树的军事思想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他先后辅佐过李鸿章、李秉衡、张之洞等人,考察、研究和参与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活动。其中,他的陆海协同、持久战等战略战术思想,在朝廷中许多人的认识水平之上,有些甚至足以影响甲午战争的进程。然而,由于他的军事思想大多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或淡忘。本文认为,研究姚锡光的军事思想,对正确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及运兵船拉开序幕的。而这次中国舰船在丰岛海面所以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与李鸿章由海路增兵牙山的决策失误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政府派兵“代剿”。6月4日,主持清朝军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