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潜导弹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潜导弹,亦称火箭助飞鱼雷,是一种中远程反潜武器,通常由火箭飞行器和声自导鱼雷组成。导弹由水面舰艇或潜艇发射后,经火箭空中助飞,其战斗部——轻型反潜自导鱼雷被送至预定目标上空后投射入水,入水后按照预定程序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反潜导弹兼备鱼雷和导弹的优点,具有航程远、航速高、水下接近目标和水中爆炸实施攻击的特点。水面舰艇通常  相似文献   

2.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是新型的远程反潜武器。“米拉斯”、“超依卡拉”、“海长矛”代表了下一代助飞鱼雷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当今先进的火箭助飞鱼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看到未来反潜武器的火箭助飞鱼雷将朝着增程、巡航与弹道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为解决三弹共架共库的问题,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最终是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发射。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面舰艇反潜武器系统研制、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研究中对助飞鱼雷的仿真需求,重点研究了助飞鱼雷发射控制仿真方法和空中弹道仿真方法,突破了不同工况不同射程下发动机关机时间建模技术、保证大范围飞行一致性的火箭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技术。应用表明,所形成的助飞鱼雷武器通道仿真模型能有效模拟助飞鱼雷从发射控制到弹道航行到命中目标的全过程以及作战效果,能够支撑助飞鱼雷发控算法研究以及作战使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能在水下一定的深度与目标相遇而爆炸的水中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也可以用来开辟雷区通道或者攻击其他目标,是有效的近距离反潜武器。深水炸弹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投放,也可以由反潜导弹携带。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的问世一度对深水炸弹的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浅水反潜作战的需要,深水炸弹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深入发展。看似简单却结构复杂通常深弹按携带方式分为航空深弹和舰用深弹两类。航空深弹由直升机或反潜飞机投放。舰用深弹按投射方式分为投放式深弹和发射式深弹。发射式深弹按发射原理分为发射药发射深…  相似文献   

5.
赵剑锋  郝彦斌  李会格 《国防》2006,(10):71-72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能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或与目标相遇而爆炸的水中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也可以用来开辟雷区通道或者攻击其他目标,是有效的近距离反潜武器。深水炸弹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投放,也可以由反潜导弹携带。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的问世,曾一度对深水炸弹的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浅水反潜作战的需要,深水炸弹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深入发展。深弹的分类和组成通常深弹按携带方式分为航空深弹和舰用深弹两类。航空深弹由直升机或反潜飞机投放。舰用深弹按投射方式分为投放式深弹和发射式深弹。发射式深弹,按发射原理分为发射药发…  相似文献   

6.
火箭助飞鱼雷与空投鱼雷齐射攻潜是水面舰艇中远距离攻潜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火箭助飞鱼雷和空投鱼雷齐射的平台、弹道不同,为了有效的组织鱼雷的齐射,必须解决相关的问题。因此,从火箭助飞鱼雷与空投鱼雷的作战使用特点出发,首先探讨两雷齐射的定义及实施方法,其次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实施齐射时的直升机安全问题,并研究了两雷射击的间隔时间,拟合了计算公式。总之,此问题的研究对发挥水面舰艇中远距离反潜作战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火箭助飞鱼雷具有反应快、射程远、命中概率高等特点,对于提高水面舰艇部队反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战海域气象环境因素对反潜作战的影响巨大,能否充分利用海洋环境条件,关系到搜潜器材能否及时、有效地发现潜艇目标,以及使用攻潜武器对目标实施准确打击。针对火箭助飞鱼雷攻潜实际过程,建立其入水点的散布误差模型和入水位置解算模型,并仿真分析作战海域的风环境因素对火箭助飞鱼雷入水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垂直发射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分析其在空中各阶段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建立相应的空中弹道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总质量、助推发动机推力、巡航发动机推力变化对飞行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符合火控弹道模型要求,而且文中所建立的模型简明直观,可用于垂直发射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的火控解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艇使用火箭助飞鱼雷与潜艇对抗的典型样式,分别建立了潜艇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模型、火箭助飞鱼雷对目标提前位置射击参数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和命中概率计算模型,采用模拟法计算了火箭助飞鱼雷单雷射击和双雷齐射的命中概率,总结了射击距离和潜艇航速对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咨询园地     
读者周鑫问原苏联“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现役几艘?有哪些武器和电子装备?它攻击的目标是什么? 该级潜艇现役10艘(8艘Ⅰ型,2艘Ⅱ型),在建2艘。艇上装备有24枚SS-N-19舰舰导弹以及SS-N-15反潜导弹(由533毫米鱼雷管发射);SS-N-16反潜导弹  相似文献   

11.
高速航空反潜鱼雷该系列鱼雷是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雷,由固定翼飞机和反潜直升机携带,用于攻击高速航行的潜艇,也称高速反潜导弹。AP-1型高速航空反潜鱼雷该雷主要用于航空反潜飞机图-142和伊尔-38攻击高速航行的潜艇。自导系统为主、被动声自导,自导作用距离在搜索工作制为700米,在攻击工作制为500米。动力系统为固体燃料的喷气发动机。AP-2型航空反潜鱼雷该型鱼雷为出口型,由反潜飞机图-142M、伊尔-38和反潜直升  相似文献   

12.
苏联海军的舰载防空导弹SA-N-9是与本杂志1988年第2期介绍的中程舰队防空导弹SA-N-6同时出现的垂直发射防空导弹,首次装备在1981年出现的新型“勇士”级导弹驱逐舰上。1981年和1982年是苏联海军的新型舰艇相继服役之年。“勇士”级导弹驱逐舰是继新型“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之后为人们承认的导弹驱逐舰,装有2个4联装SS-N-14反潜导弹发射架、2个533mm4联装鱼雷发射管和2个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架等有效反潜攻击武器。  相似文献   

13.
<正>1144型/1144.2型的反潜武器1144型"基洛夫"号的主要反潜武器是装备在舰首楼后端的MS-82型双联装发射装置,搭载RPK-3型(SS-N-14)"暴风雪"反潜导弹10枚。该型导弹体积较大,全长7.2米,发射重量3.8吨,速度0.95马赫,射程50千米,安装有AT-2UM型反潜鱼雷,鱼雷的最高航速40节,射程8千米,攻击的最大深度为400米。  相似文献   

14.
火箭助飞鱼雷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火箭助飞鱼雷武器系统的特点,综合WSEIAC法和过程要素法分析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优点,利用"复合要素法"建立了火箭助飞鱼雷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火箭助飞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选定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命中潜艇的过程,并根据在这一过程中的各阶段的概率,建立了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助推发动机推力、巡航发动机推力及入水点散步对命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命中概率模型符合要求,对飞航式火箭助飞鱼雷的效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潜舰导弹发展现状(1)俄罗斯罗罗斯是最早装备潜舰导弹的国家。其比较先进的几型潜艇,著名的○级(即“奥斯卡”级)、S级(“西尔雷”级)和“阿库拉”级都可以发射潜舰导弹,此外还能发射鱼雷和火箭助飞鱼雷。俄罗斯正在发展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级,所携带的武器是8枚垂直发射的类似美国水下发射的“鱼叉”的SS-NX-26型导弹(X是表示“试验型”),其具体性能现还难以知晓。目前,3M82超声速反舰导弹,是俄罗斯最新装备的反航母“杀手锏”,性能好,威力大。3M82反舰导弹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共高空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是世界现役反舰导弹的最高飞行速度),低空最大飞行速度2.2马赫(是美国“鱼叉”和“战  相似文献   

17.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能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或与目标相遇而爆炸的水中炸弹,主要用于攻击潜艇也可以用来开辟雷区通道或者攻击其他目标,是有效的近距离反潜武器。深水炸弹由水面舰艇或飞机投放,也可以由反潜导弹携带。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的问世,曾一度对深水炸弹的发展造成冲击。近年来,由于浅水反潜作战的需要,深水炸弹重新得到重视并取得了深入发展。深弹的分类和组成通常深弹按携带方式分为航空深弹和舰用深弹两类。航空深弹由直升机或反潜飞机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来袭鱼雷进行防御成为水面舰艇对潜防御作战的重中之重.根据世界主要海军国家普遍装备的火箭助飞声诱饵的使用原理、基本战技性能,结合"线导+声自导"鱼雷的作战过程,仔细分析了水面舰艇对抗鱼雷的作战态势,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得出火箭助飞声诱饵的最佳使用方式以及舰艇的机动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火箭助飞鱼雷入水姿态角度海上测量这一技术难点,该文避开传统方法,另辟思路,应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火箭助飞鱼雷入水过程在两个垂直方向上进行摄像,采用事后图像处理分析方法,对所提出的火箭助飞鱼雷的入水姿态角角海上测量方法加以探讨,并以算例分析了误差影响,从结果的解算过程可看出,这种新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线导鱼雷     
英国线导鱼雷英国开发大型线导鱼雷按年限而论,仅次于美国,1959年开始研制。1974年 Mk 24—0型反潜鱼雷开始服役;1980年反潜反舰两用鱼雷 Mk 24—1研制成功,1986年英国自用的标准鱼雷 Mk24—2型开始研制。1977~1979年开始执行第二代大型鱼雷“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