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5年,一个留着辫发的16岁少年从福州起程,投身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成了第六届的一名学兵,从此开始了他波澜跌宕的海军生涯的跋涉。他当海军40年,其  相似文献   

2.
萨师俊是中国海军著名战舰“中山”舰的舰长。1938年10月,在金口战役中壮烈殉国,是抗战阵亡将士中军阶最高的海军将领。萨师俊,字翼仲,1895年生于福建闽侯,是中国近代海军名将萨镇冰的侄孙。受其堂祖父影响,萨师俊的哥哥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弟弟考入福建船政学堂,他本人则考入烟台海军学堂,为该校第8届毕业  相似文献   

3.
陈季良,原名陈世英,1883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代进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从此开始海军生涯。作为闽系海军的代表人物,他一生最为传奇的经历都发生在抗日战场上一因帮助苏联红军抗日而改名,因在“一·二八”事变中不抵抗而饱受责难,因在长江抗战中浴血奋战而名扬中外……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北洋海军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量的蒸汽舰船的购置,中国传统的水师战法、旧有的海战理论已完全过时。发展近代海军学术,建立新的海军训练和海战指导理论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江南机器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机构在组织力量大量翻译西方海军军制理论著作的同时,对西方海军训练和海战理论著作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有重点地翻译、刊印了其中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刊印的有关近代海战理论的著作共约IO种。它们是:(1)《兵船炮法》6卷,美国水师书院原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曾有过一所“贵族学校”,这所特殊的海军学校就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昆明湖水师学堂。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痛感海防危机,下旨“大治水师”,清朝海军进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从起事之初到定都天京,仅两年时间。几十万大军驰骋江南,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然而一碰上湘军,即连遭大败,最后竟败于湘军之手。罗尔纳先生说得好:太平陆师不比湘军逊色,问题在于水师。而清廷论功行赏,首推曾国藩水师之功。曾氏自己也把湘军水师作为一生中值得炫耀的政绩,把它视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的劲旅。本文拟从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的比较研究中得出这一历史的结论。一、湘军水师营制与太平军水师营制比较湘军水师的营制,主要来自明代戚继光束伍练兵成法。曾国藩曾于同治七年上奏指出:“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  相似文献   

7.
19世纪60年代后,经过阿思本舰队事件风波,清朝部分官绅开始了对建设中国海军问题的认真思考,对发展这种新式海上武装力量的必要性和复杂性都有所探讨。本着学术先行的思路,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天津水师学堂等机构,组织一定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翻译工作,对欧美及日本有关海军建设的情况和有关的理论做了多方面的介绍。这种学术引进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海军建设又产生了相当的影响。随着晚清海军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了解当时人所做的这种学术引进工作,但由于受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建伟 《环球军事》2014,(17):62-63
如今的刘公岛,已成为胶东半岛上闻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昔日的水师提督署,已变为人们缅怀先烈的纪念地。 开放参观景点众多 北洋水师公所门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九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博物馆位于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现在开放的参观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纪念馆、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甲午海战馆、水师学堂、刘公庙和龙王庙等,总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郑椿霖  周强 《环球军事》2006,(18):55-57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1879年12月18日,为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呕心沥血的沈葆桢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清军的外海水师,在给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口授遗疏中说出了这句话。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紧闭的中华大门。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为了扭转国力日衰、备受凌辱的被动局面,清政府开始把目光投向建设一支强大的外海水师。如果说曾国藩、左宗棠是这一战略的奠基人,那么沈葆桢就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这位励精图治、才华横溢的封疆大吏在任总理船政大臣期间,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力排众议、任人唯贤、创办学堂、培育…  相似文献   

10.
清代,在北洋海军成军前,就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水师,有确定的饷制和奖惩制度,细看下来,颇为奇特。清代水师的军饷制度基本上与陆师相同。清代水师分为八旗水师和绿营水师,八旗水师兵力不多,约  相似文献   

11.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1,(15):15-17
陈绍宽,福建闽侯县人,生于1889年10月7日,17岁人南洋水师学堂读书,从此投身海军。在军旅生涯中,他历任国民党海军舰队司令、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职,曾被授予海军一级上将军衔。在动荡纷乱的民国时期,他总结了中国有海无防的沉痛教训,极力倡导加强海军建设,特别是颇有远见地提出了建造航空母舰的主张,成为中国倡导建造航母的...  相似文献   

12.
长江水师成军于同治八年,在几十年里一直较好地履行了靖内御外的职责。武昌起义爆发后,长江水师镇标营汛也随之反正,整体一域的长江水师之制被破坏。民国临时政府企图建立由中央直辖、仍属于军队序列的长江水师,但以湖北为代表的省份将辖境水师改制为水上警察,由各省管辖,属民政体系。民国北京政府、都督与长江水师巡阅使等三者通过博弈,长江水师最终退出军队序列,并归各省实际管辖。  相似文献   

13.
巴玉藻(1892-1929年),字蕴华,蒙古族.早年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后留学英国、美国,学习机械和航空,成为航空界早期国际一流的飞机设计师.回国后,任教于海军飞潜学校,并主持创建了国内最早的海军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并研制出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水上飞机,成为中国最早的航空先驱之一,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艾克 《环球军事》2014,(19):63-65
130年前的8月23日,中国近代史上拥有新式兵船以来的第一次水上战争——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在矩短半个小时的炮火轰鸣声中结束,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船政学堂和马尾造船厂惨遭毁坏,清末洋务先行者自主创建海军维护海疆的强国强军梦被无情地打断了。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马江海战的致败原因依然值得我们探析和反思,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汲取到一些对当前创新军事思想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东征台湾。施琅统率水师,经7天惨烈海战,击溃据守澎湖的郑军水师,逼使割据台湾的郑氏政权降清,从而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这个历史业绩的获得,是历经了20年艰难、反复的较量,清朝付出重大代价夺得闽海的制海权之后才取得的。一、明末清初水师装备和海战战术概述明朝水师的装备状况,可以从茅元仪的《武备志》中看出个大概。该书第11册,第116、117卷的“战船”篇,分列出各类战船,并附有图示。战船中的主力舰为福建所造的海船,统称为“福船”。它们按大中小分为六种。一、二号名福船,高大体重,为主将的座舰。三…  相似文献   

16.
湘军是清政府赖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而其水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清廷论功行赏,湘军水师之功位居榜首。本文就湘军水师的组建作一粗浅介绍。在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朝的绿营水师,无战斗力可言。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于1852年12月攻克益阳、岳州等地,获民船万只及大批军械炮位,遂组成水营。水营兵种的增设,使太平军实力大增。从此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不数月,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  相似文献   

17.
清前期江苏江海防体系,主要由八旗、绿营及水师、炮台、战船等组成。绿营水师是江苏江海防体系的中坚力量,八旗、绿营陆师是江海防力量的重要协助力量;沿海沿江各口岸炮台和水师战船是江海防体系的重要保障。历经康、雍、乾等朝,清廷逐步在江苏建立起水陆相维、岛岸相依的陆基江海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福船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建造起来的?又是如何操控驾驶?《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和《闽省水师各镇标营战哨船只图说》是记载清初水师战船建造工料定额的官方文件,通过对两册清初古籍的发现、解读、研究,还原出清初水师外海主力战船赶缯船的历史原型,并对其中一款赶缯战船进行等比例复原建造实验,从技术史角度初步解开了清初福建外海赶缯战船的历史沿革、船型、建造及航行能力之谜。  相似文献   

20.
梁章钜是嘉庆、道光时期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闽籍官员。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既是封建官员又是著名学者、作家、诗人。鸦片战争前后,梁章钜作为后方官员,于任内建言献策并积极布防,对保卫东南海疆与晚清海防建设助益匪浅,展现出自身的海防观。梁章钜海防思想由整顿水师、水师舰炮和兵民思想等内容构成,其核心仅是希冀中国水师官兵能够利用岛岸防堵式的近海作战方式来战胜英人,尚不能提出中国海军近代化转型的具体主张,具有内敛性、防守性等传统特征。这既是梁章钜的自身局限,也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