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时,谈起了“和谐”这个话题。季先生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和谐。”总理与季先生探讨的内心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军事院校是一个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基地,是一个培养和储存军事人才的基地,教员是这个基地发展的动力,建设和谐院校。教员内心和谐至关重要。因为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能够健全认识,完善心理品质.明白事理,知荣明耻,不误人子弟;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能力,能够守护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员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教员内心和谐又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能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干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2.
《政工学刊》2005,(9):63-63
积极的精神态度积极的精神态度被列为十大财富之首,因为所有的财富———物质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始于一种内心状态。内心是一个人所能完全地、不可夺取地控制自我人生的惟一东西。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格始于一种“健康意识”。保持积极的精神态度、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是避免疾病的最佳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两种形式的和谐,即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及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个人首要的责任是建立“内在”的和谐,保持积极的心理态度,设定人生大目标。只要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就会很容易地与别人建立起和谐的精神关系。未来成功的希…  相似文献   

3.
我始终觉得将来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幸福,而在幸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就是内心的平静。因为只有平静,内心才能靠近幸福。可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并没有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因为我们的心变得浮躁,都不静了。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一个教师节,从远方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连声称我为“老师”。我说,你打错电话了吧!对方报出姓名,电话两端哈哈大笑。她是大学教授,早已退休。我说:“咱们是同学,你不该如此称之。”她说:“一天为师,终身不忘,你教过我半年课呢。”这次交谈,使我回忆起深藏内心60多年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10,(8):38-38
日前,心理学家发现:话太多也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反映。过分爱说话的人往往由于内心焦虑,需要通过不断说话来释放,这也反映了这类人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说话可以被称为“口腔攻击”,就是通过说话把自己的内心压力倾倒给别人。  相似文献   

6.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意思是:用瓦器作赌注的人赌技灵巧,用银块作赌注的人心存疑惧,用黄金作赌注的人则头脑发昏内心迷乱。庄子的解释是:赌博技巧本是一样的,而有所顾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为重了。凡把外物看得过重的人内心会变得笨拙。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  相似文献   

7.
军队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跨越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面临的重重难关,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和困难,就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始终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七彩阳光”——只因我们常说人的内心要阳光一些,而阳光无私更蕴含七彩。  相似文献   

8.
余晶俊 《政工学刊》2008,(12):25-25
前不久,看到湖南卫视有一个主持人问少林寺的方丈说:“什么是禅?”方丈回答说:“平常心。”一位老朋友也经常对我说,“你的心态不错呀”。其实心态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理解。我们既然是平凡人,就应有平常心,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没有内心的宁静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宁静是很难达至的,即使是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或是你跋山涉水到了人迹罕至的荒野、密不透风的史前森林、没有常住民的太平洋小岛,如果你胸中还跳动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那么依旧会心神不宁、心劳神疲。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呢?有如下几个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政工学刊》2009,(7):33-36
道德,《辞海》中的解释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里崇高的道德。今年2月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道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张扬  张振宇 《政工学刊》2009,(11):38-38
《醒世恒言》载:录事薛某梦见自己化为鲤鱼,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饵之诱惑,为老者钓上。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贪婪所致。《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也曾说过,贪得无厌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婪私利,就会销蚀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败坏一生的品行。白居易亦有“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的警世传言。由此可见,知足不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往外的宣泄。有人悲哀的时候,看到花朵上有水珠,会觉得花也在掉眼泪,把自己压在内心的悲哀通过花宣泄出来;有人看电影或小说时,情不自禁地感慨故事中的某些情节而伤感、甚至流泪,实际上也是一种投射的宣泄。  相似文献   

13.
一、感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感悟是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要达到感悟的境界,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学的催化,二是主体对客体认识高度。引导学生感悟的可以是人、事、物,或是某个情景。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受到某种感悟,达成心灵的共鸣。但是,  相似文献   

14.
最美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只有人,才能深刻地感悟美、创造美、建设美。美是事物的外在形态,但更多的是人对事物的主观感受。美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美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亘古不变。你会沉醉于美酒美食,流连于美山美水;你也会忘情于美丽的容颜,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诗文、高雅的书画……美来自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既来自于外在,更来自内心,来自文化,来自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平的》一书荣获《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一名,2005年英国"EF/高盛"财经书大奖。作者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以其"震惊"的内心感受通过深入研究得出结论:世界是平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坐在纯平显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军人父亲,说起女儿,我的内心总是感到有一些愧疚,尽管我和妻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了女儿关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天堂;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地狱。我把女儿送到美国,缘于我对她的爱。今年除夕,女儿身在美国,我对女儿的思念如大海涨潮一般漫过心头。  相似文献   

17.
在近日的基层调研中,—个二期士官向我们倾诉了内心的苦恼:艇上生活太单调,整天重复保养机器的工作太烦躁、太无聊。他已决定不再续签第三期。而问到退伍之后准备干什么,他却说,还没有仔细考虑,但只要能离开现在的岗位,不干现在的工作就行。  相似文献   

18.
时下常听到这么一句"你内心还不够强大啊",细细品味,蕴意无穷。时下,"内心强大"这四字很给力,走红日常用语,成为网络热词。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等早已成为社会的主题词。在这背后释放出的是一股股强大无比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让人们喘不过气来,但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进步。压力与社会发展共生,这是规律,我们谁也躲不过、避不开。每个  相似文献   

19.
信仰可以是共同的,可以是有差异的,但也有真与假之分。信仰不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不同,做一名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者,就要当一个有真信仰的共产党员。因为有真信仰,内心才会充满力量,才会自觉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心理安全主要涵摄两个意指:其一,人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内在形态是积极的;其二,人在与外界交流时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符合常态的。官兵心理安全常常表现为:拥有健康的身心;能够调节工作、学习、训练、生活压力;融洽应对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角色扮演、职能履行中常常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