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的抽屉里,存放着一本用透明胶带粘合好的《环球军事》杂志。虽然它有些“面目全非”,但我一直珍藏着。因为,这本看似普通的杂志留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那是3年前,我还是某军医学院里一名普通的学员。那时因为面临毕业,所以每个人都很忙。在毕业前的那半个月的野外生存、救护课目的训练中,我被编在医疗救护组,任组长。组员有我的战友,还有本院护理队的学员。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我开展工作也很顺利。第二天,我发现一个组员总是在休息的间隙里在一旁翻看一本杂志。出于好奇,我更是多了几分留意,看他看得入神,觉得一定是本闲书。几天后的中…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办公室里,存放着编辑部寄来盼13本精装的《中国民兵》,它见证了《中国民兵》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在北国的军营里朝着家乡的方向遥望,那里是父亲生活了一辈子,想走却没能走出来的地方。如今,父亲已永远安眠于故乡的黄土之中,但那些令我痛彻心脾的回忆却时时撕扯着我的心,让我愧疚、痛苦万分。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父亲在最后时光里还费力伸出的3个手指,那仅仅代表着他最引以为荣的三儿子吗?  相似文献   

4.
去年盛夏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上,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哭累了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轻轻地从枕下摸出那本登着我照片的《解放军生活》,看着上面笑得调皮的自己,忍不住指着照片轻声说:“都怪你!” 我叫杨蕊静,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四连的一名女士官。在连队里,我与王丹林、文传艳、排长王燕是同年兵,关系好得不得了,天天粘在一起,别人都说我们是四连的“四朵金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解放军生活》,经常拿着连队里仅有的一本争来抢去。《解放军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床头柜里,始终珍藏着毕业时校党委书记陈希老师送给我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多年来,这沉甸甸的八个大字,已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我的岗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更是清华人精忠报国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6.
营院古树     
我是在冬天走近你的,萧萧寒风残卷着秋日里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散落出一片苍凉,光秃秃横生的枝杈遮蔽了本就难得的阳光,不由得使我将厚厚的冬服裹了又裹,唉!我有些厌恶你了,即或你见证着三个多世纪的冷暖炎凉。  相似文献   

7.
初冬季节,我走在田野的小径上,抬起头看看灰蒙蒙阴沉沉呆滞的天空,望一望无边的、裸露在风中已变灰的土地,我的心也变得阴沉起来。我本是打算出去散散步,欣赏与聆听大自然的美丽。田野里春天嫩绿的春芽,夏天绿油油的麦苗,秋天无垠的金黄,都能让我的心情开阔明朗,人也仿  相似文献   

8.
到巴黎后不久,我的好明友步发将军听说我想看军事书刊,便约我到巴黎城东的万赛尼城堡去。这是一座12世纪开始修建、历经几个世纪扩建的著名城堡,号称"中世纪的凡尔赛官",现隶属于法国国防部和文化部。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我挎上照相机便兴冲冲地同将军一起出发了。 历经风雨的千年古堡 万赛尼城堡入口处是一座雄伟的塔楼。我们从一座石桥通过,拐进一座悬架着的木桥,才进入城堡。实际上,在这个由许多建筑物围成的庞大院落里有好几座风格各异的城堡,法国空军、陆军、海军的历史档案馆都在这里。步发将军带我逐一参观,并把我介绍给各个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告诉我可以自由地到这里查阅书刊资料。我在各个城堡幽暗的走廊里穿行着,欣赏着许多世纪前用利剑铸成的吊灯,泛着古铜色光芒的扶手和寂寞地矗立在拐角处、金泊已  相似文献   

9.
1990年底我退伍回家乡,在乡武装部,一本本封面庄重、文图并茂的《中国民兵》吸引了我,以至于天快要黑了我还没有察觉。从此,我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到乡武装部去“会餐”一次。1991年初,我从《中国民兵》上看到山东省成立人民武装学校资料的消息。在县人武部报上名后,我在县一中高中毕业班进行了艰苦的学习,但无论学习时间多么紧,《中国民兵》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在同学们称之为“黑色的七月”里,我参加了人武学校资料的招生考试,并以较高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下连第三天     
正热。我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已经与这个世界分离了,我看到一个一身绿色的男人在念着什么,一片蝉声充斥着我的听觉神经。我正坐在一个桑拿一样的活动板房里开会。房顶上的风扇晃晃悠悠地转着,慢得可以看清三片扇叶上的螺丝。那个被叫做教导员的男人用洗脸的方式擦着汗。这一切要追溯到三天前,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北京。我脑海里不断回想着躺在床上吹着空调的那些下午。而现在的我正感受着汗水从脸上一缕一缕地流过我的脖子、胸前、后背……汇聚在腰际。  相似文献   

11.
金鹏 《政工学刊》2004,(5):61-61
在我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位小岛老人送我的那枚卵石。每当看到它,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老人的音容笑貌,耳边便会想起他说的每一句话。四年前的夏天,我从士官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黄海深处的一个小岛观通站。意气风发的我本以为凭借发表的几十篇作品,能被分到机关实现自己的愿望,可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闲暇之余抚摸着篇篇已发表的文稿,翻阅一本本优秀通讯员荣誉证书时,总是产生一番感叹:“《中国民兵》,是您引俺全家踏上了新闻路。” 记得那是1999年的1月,作为当时青年民兵的我因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地方大学入伍的,激励我参军的正是《环球军事》杂志。大学毕业的最后一年,同学们都在为找工作而奔忙。我为了寻清静,钻进了学院的图书室,无意中拿起一本《环球军事》,却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整一个下午。本来就爱好军事的我不肯错过上面刊登的每一篇内容,遇到一本好杂志的亢奋一直萦绕在心头。那段时间正好赶上部队招收地方大学毕业生入伍,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地成为共和国军官中的一员。在军训的日子里,《环球军事》一直伴随着我,从外军知识、兵器知识、时政热点乃至军情研讨,使我把书本知识更好融会贯通,因此我常常得到教员的表扬…  相似文献   

14.
军旅挎包     
在我的案头,放置着一个军旅挎包。虽然它已十分破旧,我却舍不得丢弃。这是一个普通的帆布挎包,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伴着我走过三年的坎坎坷坷……军旅路上,装过子弹,装过干粮,装过将军梦……斑斑驳驳的“伤痕”,记载我短暂的军旅,比档案里记得更清楚、更准确。如今,卸下的是手中的钢枪,卸不下的是挎包里装载的记忆。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想起案头的挎包、想起火热的训练场、想起老班长严厉的目光,一种无穷的力量更促使我不断地奋进……。  相似文献   

15.
在异国他乡维和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无处不凝聚着妻子对我的爱,也是她的理解与支持,使我有了更大的勇气战胜困难,干好工作。不知不觉间,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已百日之多。任务区因遭受多年来的战乱,经济滞后,信息闭塞,更有艾滋病、霍乱、疟疾等疾病的传播。面对任务区危险的环境、恶劣的气候、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赤子兵团情     
我是兵团人,我是兵团人的后代,第三代兵团人。我流动着祖辈屯垦戍边的热血,凝聚着父辈田园牧歌的智慧,肩负着自己蠢蠢欲动的梦想!喝一口幽香的花草茶,脑里浮现着一个儿时成长的小院。小院里,猪圈、鸡棚、苹果树。小院外,杨树、渠道、麦草垛。还有一群叫扎扎刺的家伙,是那时最想挑战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虽然很喜欢朋友送的几本邮册并珍藏着,虽然几十年间亲友写给我的信(当然包括邮票)我也舍不得丢弃,但我仍算不上一个集邮爱好者。然而,在我这少而又少的"方寸世界"里,也有堪称珍品的东西。20年前,我获得的几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首次出国访问的纪念封,就弥足珍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在海军东海舰队132号导弹驱逐舰上服役,并有幸随军舰参加了新中国海军首次出国访问。  相似文献   

18.
宿舍内的墙上有个"光荣榜"。每到周末,班内要评出3名表现优秀的战士,班长会在这些战士的名字后面贴上一个小五星。在新战士眼里,受此礼遇,内心里无上荣耀。为获此殊荣,他们个个都想着"出风头",争着当第一,抢着去干活。有一天,新兵排长赵虎将本排40名新兵集合在一起,面带笑容小声问他们:"紧急集合,谁爱参与?请举手!""我参加!我参加!"一班李凯、闫通、刘亮亮、董文涛4名战士喊得最响。在他们的带动下,共有21名战士向排  相似文献   

19.
无悔的选择     
六个月前,当我还在大学校园里聆听着朗朗书声、感受着风花雪月的时候,家里人将征兵报名的消息告诉了我。听着电话那头父母善意的提醒,从孩童时心里就揣着的神往仿佛在刹那间苏醒,冥冥中一个声音迫不及待地召唤着我:去啊,去实现你那份绿色梦想吧!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20.
刚到军校,除了通知上要求带的东西之外,仅有的多余东西是挎包里那双已经3个多月未冼的足球鞋和几本翻烂的《足球俱乐部》,心想要是能在军校中碰到球友可真是一大美事。到了学校我刚下车,被告知分到二楼七班。耷拉着脑袋拎着携行包摇晃着上了楼,来到七班门口。估计我是最后一个报到的,一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