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清谈成风。之所以说它“成风”,是因为在当时清谈已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士族大夫,达官显贵,名士学者,莫不崇尚清谈,甚至以清谈为荣。后据好事者考证,此风溯流于东汉,其后至两晋而大盛,历千百年而不衰。不是么?即使是在当今,清谈之风不也依然盛行吗?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刘华清谈兵学圣典的时代意义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孙子兵法》的时代意义。他说。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孙子兵法》为  相似文献   

3.
本刊上期发表了黄鹤清谈农业改革的文章,这期再介绍黄鹤清刻苦钻科学研技术的事迹,这无非是想说明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在向四化的伟大进军中,广大退伍军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编者  相似文献   

4.
李煜的词是中国词坛上的一朵奇葩,不仅清丽自然,真情流露,而且是亡国之君情感的真实写照。其前期词轻描淡写却能再现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后期词情深哀切,以有形的物来形容无形的愁,遣词用字准确贴切,艺术概括高度凝炼。  相似文献   

5.
保密就是保生存、保战斗力。这是经过战争血与火考验的至理名言。但如果不讲方法,把握不好分寸,也会影响甚至是损害战斗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德国用闪击战的方式,导致波兰亡国。但事实上,波兰对德国的闪击战术,在战前是早有防备并有对策的。为了应对德国日益壮大的装甲部队的入侵威胁,波兰陆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出一种新式  相似文献   

6.
南宋遗民词人刘辰翁在故国覆灭之后创作了大量元夕词及其他节令词,上元节包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内蕴,岁时节令中蕴含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因此,刘辰翁以这些节令词寄托自己深重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张震撼人心的图表。根据表上显示,在前苏联亡国解体之际,前苏联曾举行了一次民意公投,表上那些绿色代表保留前苏联的支持率,而红色则代表反对保留的支持率。细看此表,我们就会发现,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对保留苏联意见是相对数值较低的国家,可数值也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百分之七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天量的高比例数字。但就凭这样巨大的民意反差,  相似文献   

8.
汉立国之初,满目疮痍。统治者吸取了秦暴政亡国历史教训,从解决社会经济与军事需要的矛盾着手。制定了罢兵归家、与民休息,轻徭薄赋、赋役简寡;以农为本,富国裕民,人皆著籍、奖励生育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克服了秦末暴政和战争造成的衰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而社会经济的进步,又给军队建设带来活力,军事经济各个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9.
狳焰 《国防》2013,(6):77-79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日本发动想彻底灭亡中国的战争,正如同《义勇军进行曲》所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此,国共两党停止了十年内战,国民党内的各派新军阀如桂系、粤系、川军、西北军和东北军等,也都在名义上服从了蒋介石的统一指挥,并走上抗日战场。面对亡国危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体现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0.
古人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和平盛世的今天,我们应牢记这条从历史上许多由于思想麻痹而导致战败甚至亡国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哲理。 ——主人公的话 他本姓吴,名运金,乃江西萍乡市市长。他对武装工作很是重视,再加上身材魁梧,颇有点军人的阳刚之气,因此,人们就给他取了个“武”市长的雅称。 必须大力开展国防教育,让老区爱国尚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力量     
邸士荣  杨峰  宋晓军 《国防》2010,(6):78-79
教育,对国家兴衰乃至国防力量的消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曾一度热播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而国家必须为其公民提供受教育机会。”普鲁士的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开始到德国统一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然而,在19世纪初期,普鲁士几乎遭到亡国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芬兰面积约33.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40万左右,工农业也不甚发达,是个名副其实的北欧小国.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靠自己坚定而又灵活的战略决策,先后同当时欧洲大陆的两强--苏联和德国交战,虽然承受了较大的损失,却成功地维护了主权的独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唯一一个参战却未亡国的小国,并保证了自己在战后国际环境的安全,其成就不能不让人侧目.  相似文献   

14.
浪潮 《当代海军》2006,(7):40-43
印度前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贾斯旺特·辛格在其《印度的防务》一书中明确指出:失去对印度洋的控制是印度近代亡国的重要分水岭。此话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要在陆地上生存,我们必须统领海洋”的论调异曲同工。毫无疑问,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印度在独立建国后始终把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和成为世界大国作为递进的3级国家战略目标。印度海军就担负着控制印度洋的历史重任。为此目的,印度海军着力建设一支远洋舰队,并根据自身实力的增长及地区、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及目标。迄今印度海军已经具备控制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广阔印度洋海域的能力,而且已不满足于地区性海军的目标,正朝着世界级海军迈进。海军战略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小院内两棵广玉兰,含苞待放,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地上没有一个烟头和一片树叶。每个办公室内窗明几净,摆设整齐,每到一个房间,同志们都礼貌地站起来向你打招呼,这里没有清谈和闲聊,也没有乱串和扯皮,工作、学习一切都秩序井然。这就是移交后的浙江省嵊县人武部。你看,政工科长出来了:个不高,却是个多面手。精通本职业务,对各种民兵武器装备也不外行,每次下乡训练民兵都是稳操胜券,连获优胜。这不,他又骑自行车下乡了。好家伙!屋里摆这么多柜子干什么?噢,是部里的资料档案室,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军人、转业干部、退伍战士的档案一个不差,都存放在这儿。“这些档案怎么查?”“只要你说一个名字就行。”管档案的同志告诉我们。我们顺手拿过花名册,点了  相似文献   

16.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正率军在广西、云南清剿国民党残匪,法军加速发动对越南的侵略。眼看越南有亡国危险,越共领袖胡志明打定主意,决定向中国搬救兵。他不顾个人安危和长途跋涉之苦,穿越原始森林,徒步历行17天,秘密来到中国。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热情接待了他,问他要多少兵力,以请示毛主席。胡志明说:“兵,我一个都不要,只要一员大将足矣。”“谁?”“陈赓。”胡志明说,“陈赓是我的老朋友。我了解他,有了他我就放心了。”毛泽东根据罗贵波的汇报,立即复电同意陈赓出马。陈赓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二话未…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人武部,近年来可谓是好戏连台、捷报频传。仅近两年,就有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20多项重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面对一尊尊闪光的奖杯、一面面夺目的锦旗,人武部的同志自豪地说:我们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是因为有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尽心管好武装工作的第一书记。"长城绵绵,挽救过哪个王朝覆灭的命运?雄关座座,烙下多少亡国之恨?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几次战争无一不告诫我们,霸权主义随时都可以把耀眼的火树银花随意栽种在任何一片想栽种的土地上。作为一方领导,就要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千年遗训铭刻在心,把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的行为,变成全社会的行动,把我们身边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战争控制理论方兴未艾。战争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作战手段的控制,尤其是限制非常规战法的使用。这一思想,在《孙子兵法·火攻》中已见端倪。 一   《孙子兵法·火攻》在论述了火攻的对象、方法、时机等问题之后,接着指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对于这段话,目前…  相似文献   

19.
兴国民兵,在战争岁月里,为革命作出过突出贡献;今日,在建设家乡、绿化荒山、保护森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战斗中,又立了新功。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值得赞颂、借鉴和推广。植树造林关系到“兴国亡国”的警告,并不是危言耸听。重新认识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摇篮——森林,十分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而土地和森林的人均面积却很少。森林的大量消失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了生物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疾病蔓延、河流干涸、农业歉收、烧柴困难、沙漠化日益严重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直接破坏了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近些年来。各地的植树造林工作是有成绩的,但还很不够。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唤起人们保护森林的责任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曾严肃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这两个全世界共同纪念的日子,是人们受大自然惩罚后觉醒的“纪念日”。我国那些森林保护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威胁日趋严重地区的人武部门和民兵,要在大自然的惩罚中觉醒起来,发挥民兵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中成为一块盾牌,做到“那里有民兵,风沙就却步,就留下一片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兵书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高峰,自秦汉至唐,逐渐衰微,到宋朝,这种衰微的趋势持续了一个短暂的时期后,很快地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继先秦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造成这种兵书繁荣发展的主要历史氛围,即是国防的多事之秋。外族的入侵、军事上的连连失利及北宋的亡国等,刺激着一些文臣武将们对边事和军事的关注。民族生死存亡的呼唤,国防战势攻守的需要,把兵法的研究和兵书的整理著述推向了新高潮。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兵书多达100余部,虽然大部分已经流佚,但从保留下来的有限著作来看,这个时期的兵书有一个鲜明的军事伦理特点,这就是:以史为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议和与抗战为焦点,以继承和申发传统的武德精神为主导价值取向。 宋代的兵书比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尚有十多部。但有的多是对前人的思想的综述,如《武经龟鉴》,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无更多创新;有的则是阴阳迷信占重要成分,如《九贤秘典》等。今仅选择具有创新意义且又有丰富军事伦理意义的几部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