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下大力转变作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紧紧抓住当前的突出问题,下决心力戒浮躁之风。 浮躁之风是我们生活中长期存在的一种不良风气,比如,机关竞相攀比搞竞赛、评比、达标,千方百计强化优化自己部门的作用,全然不管基层是否承受得了;干工作喜欢标新立异,想新花招,订高指标,花花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生活交际时刻离不开命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与管理的严密化要求必须尽快产生正式命名。有些命名往往还成为政治、经济生活中某些矛盾的交织点或爆发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浮躁似乎成为一种“流感”。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常常慨叹社会的复杂、事业的无奈、生活的乏味,总是在安逸享乐中麻醉自己,坐不住、学不进,空闲时间要么坐立不安,要么沉迷游戏、酒醉方休,很难静下心来严谨认真地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致力于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任职指导员朝气蓬勃、富有激情,同时也需要他们克服生活中的浮躁心理、踏实干事,避免工作上的畏难情绪、勇于承担,尽快在官兵中树立威信、凝聚人心、打开局面。修身养德去浮躁。不少新任职指导员一上任就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踢开"头三脚",想问题、办事情难免局限于自我简单认知,产生急功近利心理。为此,新任职指导员要有"三心"。静心学习。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9,(22):25-26
小龙虾长着坚硬的外壳,人们要想吃到它的肉必须用手把壳剥开。然而,有一家餐馆却推出了一种不用剥壳就可以直接食用的软壳虾。为这家餐馆提供软壳虾的人叫张天祥,他不仅靠这种软壳虾带领当地合作社走出了困境,也为他自己积累了上百万元的财富。请看——  相似文献   

6.
文摘大观     
学会适应周围环境心理医生告诫我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是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应该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下面是心理学者的一些建议:(1)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广泛接触各种社会活动,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能使自己从团体活动中获得学习与表现的机会。(2)坦然面对现实环境,形成善于应变的心态:现代人要想顺利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就需要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冷静地判断事实,理性地处理问题。(3)培养民主性格:这里的民主性格是指以平等理性为基础,注意遵法守诺,维护他人权利,欣赏他人长处而不随意侵犯他人;善于…  相似文献   

7.
发扬刻苦学习的作风消除想干而不会干的现象在机关工作中,有些机关干部或者是由于刚到机关,或者是刚变动了一下岗位,工作的热情很高,但对业务不甚熟悉,憋着一股劲却使不出来,出现了想干而不会干的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机关干部一定要发扬刻苦学习的作风,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底蕴,完善自己的业务素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力戒浮躁,务求真学。近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力提倡下,各地各部门学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有些机关干部还没有静下心来搞学习,有的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把学习当做包袱,逃避学习;有的整天忙于迎…  相似文献   

8.
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本该有一个好的心情,但是从出门后你会发现,地铁里、公交上、单位里,很多人的表情看起来“很痛苦”,或双眉紧锁,或木讷茫然,自己的心情也随之受到影响。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容易积攒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在长假之中,本来想出去游玩,却可能遭遇了拥堵或者其他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心里就会感到郁闷;或者由于放假突然过度放松,  相似文献   

9.
克服“从众心态”。有些人盲目从众,人生观、价值观偏移,追求社会时尚,追求名声利益,讲究人情、面子,跟着别人讲求享受、吃喝玩乐,想潇洒走一回,从众心态严重。克服这种心态,要做到:(一)保持清醒头脑。众人说的话未必都是正确的话,有时可能是片面看问题的牢骚话,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诱导话,或是随便说说连自己都未必当真的虚假话。如果你信了,就可能吃亏上当。因此,对众人说的话,要多加分析,不能盲目从众。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阅历,别人做了但你不适合做或不能做,别人这样做成功了但你未必能成功,不能看社会流行什么自己就盲目随大流。而要看这“大流”正不正确,能不能随,适不适合自己。时刻做到头脑清醒,不干蠢事。见人家奔了小康,自己就乱了分寸;见人家提职快了,自己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见地方一些人有名车、豪宅,自己就想人非非,要另起炉灶了。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3,(8):46
大部分人都喜欢逞强而不愿意示弱,总以强大来标榜自己,想借此赢得尊重和崇拜。但实际上,毫不示弱往往会让自己的短处暴露无遗。在这种看似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你的对手也不会作出退步。而示弱却不同,它不仅能帮一个人得到人们的理解,还有助于帮你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所谓的"示弱定律"。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人心理上的防备和敌意。有专家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示弱  相似文献   

11.
忧患·奋进     
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美国阿拉斯动物园的鹿苑发生的一件事大可使人深思……狼捕食鹿。人们想让鹿不被狼捕杀而杀死狼,狼少了,鹿应该增多。但事实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反,显然,是人违背了"优胜劣汰"的法则。何以故?因为鹿从此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地生活。原来有狼追赶,要想不丧命,就得拼命奔跑,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必然下降,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黄永 《政工学刊》2008,(7):41-41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就要求基层一线带兵人要在知兵上下真功、动真情。有的同志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天天和战士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不是已经很深入了吗?其实不然。有些基层干部虽然身在兵中,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对战士的情况更谈不上了如指掌。基层干部要做到深知战士的恩想和需求,把握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有一个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信息为主导和特征的现代社会,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累”、“压力山大”等词业已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即使是在没有工作也不用加班的夜晚仍会感到莫名的疲倦,身体能够停下但心却依旧忙碌着,为一些无厘头的事情和说不出的情绪所困扰,这些都属于不必要的空转,也就是人生的空耗。它们分散工作精力、影响家庭幸福、威胁身体健康,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尽量避免的问题。只有不断减少这些“空转”,才能积极主动笑对人生,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业,舒心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田国芳  马海方 《国防》2001,(1):52-53
人有了钱应当怎样生活?有人想的是阔绰的物质享受,有人想的是一掷千金的新潮消费。然而,在山西长治却有这样一位一等伤残军人,他凭着伤残的肢体,从事个体经营,艰辛创业,致富思源,硬是先后将自己积攒的14万多元回报给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应征入伍,矢志报国,  相似文献   

15.
一年之痒     
我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最近却喜欢看一些回忆大学生活的文章。就像一个农民站在自己的田地里看别人庄稼的长势,或丰收,或荒芜,或嫉妒,或欣赏。每一种心情都会让自己对逝去日子做一番检索。当年从千军万马中杀出高考,"遭遇"北京的这所军校,从高中同学的眼  相似文献   

16.
周军 《政工学刊》2014,(1):73-73
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王琏,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却得以在首相这个显赫位置上寿终正寝。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年仅6岁的孙子说:你们将来要考取功名像我一样去朝廷为官,现在我把做官的秘诀告诉你们,要牢记四个字,第一个字是“忍”.在朝廷里有人指责、有人不按规矩办事要忍受;第二个字是“顺”,不管皇上和上司说什么要听从;第三个字是“躲”,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躲开,不要去理会;第四个字是“推”,有麻烦的时候要想办法推给别人,不要把麻烦留给自己。他说,只要做到这四个字就能使官越做越大,还能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因此女性就更成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就业压力以及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女职工思想压力和家庭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上诗歌,虽然时间较长,但真正下力气坚持写诗,却与边防站的一头老牛有关。那些年连队条件非常艰苦,用水都是从山下几公里外的小河拉上来。过去没有抽水机,靠一头牛驮水(有时还得连队官兵肩挑背驮)。这头牛可真是一头老黄牛,给连队默默无闻地拉了10年水,临终前背上都还驮着水。就这么一头牛,用自己的四肢兑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常就比较爱诗的我,诗兴大发,把牛写进了诗。  相似文献   

19.
向基层官兵借力,不仅成就了我自己,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样带兵打仗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攻不下的山头?20年前,我从学校毕业分到连队时,本想把学校所学知识带到部队大干一场,谁知,还没派上用场就碰了壁。当兵锻炼之初,班长特别关照我:"你虽然挂着列兵军衔,但今后是要当干部的,平时跟我一起搞搞管理就行了。"但战士们却不这样看:"你来连队比我们晚,专业素质比我们差,要想我们尊重你,请拿素质来说话……"听了  相似文献   

20.
我始终觉得将来中国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幸福,而在幸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就是内心的平静。因为只有平静,内心才能靠近幸福。可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并没有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因为我们的心变得浮躁,都不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