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应联合国要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于2002年底决定向刚果(金)派遣维和部队,参加当地的维和行动,并于2003年1月组建完毕。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支维和部队由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组成。目前,所有参加维和的人员已进行了集中培训,装备物资全部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随时准备开赴任务区履行维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反映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其所参与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所展示的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今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孙继炼、田源深入维和部队一线,独家报道了我赴黎巴嫩、苏丹维和部队官兵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最新情况。请看——  相似文献   

3.
环球要闻     
<正>我海外维和分队列装新型防地雷反伏击车近日,中国第10批赴马里维和部队防卫步兵分队在加奥任务区举行新装备接装仪式,热烈欢迎新型防地雷反伏击车列装。这是该型装备首次列装我海外维和分队。接装仪式现场,维和官兵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新装备到来。据介绍,该型防地雷反伏击车针对维和任务需求进行了改装,在原有基础上对防护、通信、电磁干扰、观察等功能进行了改造升级,能够很好地应对简易爆炸物袭击,全面提升防卫步兵分队遂行维和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军事零讯     
Asia亚洲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轮换完毕 新华社北京2003年12月18日电(施永才、徐壮志):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顺利完成首次轮换。首批维和部队中的最后99名官兵18日乘联合国专机回到北京。总参谋部、沈阳军区分别通令嘉奖载誉归来的全体官兵。 2003年4月以来,中国首批赴刚果(金)执行维和行动的总参谋部某部工兵连和沈阳军区202医院医疗分队以严明的纪律、过硬的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8日上午,北京军区隆重组织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部队的出征仪式。朱启司令员向维和和工兵、运输、医疗分队授旗,符廷贵政委讲话,总部、军区机关和北京市及军区部队代表共计1000余人为维和官兵壮行。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参加利比里亚维和行动的工兵、运输、医疗分队实施第三次轮换。此次轮换分队由北京军区派出,共计558人,分别接替现在  相似文献   

6.
1948年5月29日,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当时这个组织的任务区还仅限于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5个国家。55年之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遍布世界各大陆,总共达到了55次,参加行动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将近100万人。目前,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部署着14支维和部队,有维和人员3.7万余人。今年5月29日联合国庆祝了它的第一个“国际维和人员日”。  相似文献   

7.
阿克耶村是位于苏丹瓦乌以东60余公里热带丛林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竟与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攀上了亲戚。2009年1月9日上午10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车,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运输大队大队长油朝康中校带领我与其他6名官兵带着药品和食品,专程来这里看望当地村民。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雷场尤如生死线,走进雷场,命悬一线。而中国维和军人却说,走进雷场,检验的是官兵的胆略,考验的是军人的忠诚。在异国他乡,中国维和军人用生命交付了一份满意答卷。据国际禁雷运动组织发布的报告宣称,目前世界各地还遗留有1亿多枚未爆弹及地雷,全世界每年都有1.5万人到2万人因此致残或者死亡。所以,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排爆扫雷也是维和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之一。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是中国政府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也是中  相似文献   

9.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但那一段在利比里亚维和的日子却经久不忘。那是2005年7月10日,根据军委命令,中国第三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240名官兵搭上了飞往任务区的专机。时任运输分队副队长的我,和其他维和官兵一道,度过了令人终生难忘的290个日日夜夜。利比里亚,在英语中是自由之地的意思,位于非洲西部,地处赤道,西濒大西洋,是西非一个小国。这个面积只有11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0.
在参加首批赴苏丹维和行动的实践中,爆破技术在土石方工程作业、探扫雷、战争遗留爆炸物的销毁、桥梁修建等维和行动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爆破技术在苏丹维和行动中的应用,并阐明了爆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相关维和行动对爆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马里北部在2012年初爆发危机,国家领土近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极端组织和分裂势力占领近10个月之久。为帮助马里早日走出危机,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设立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授权联马团尽其所能助力维护马里和平。从2013年末开始,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陆续抵达任务区。此次是中国作战部队首次登上国际维和舞台,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本文作者是名"90后"士兵,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维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提时,爷爷的从军故事时常萦绕在耳旁,"扛起锹镐咱也要做国家的栋梁";当兵后,父亲总对我讲:"咱家三代工兵人,干就要干出开路先锋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2月28日去苏丹中国营的艰难之旅没想到,去中国驻苏丹维和部队营地竟然如此一波三折。在埃及首都开罗转机时,苏丹首都喀土穆机场因遭遇沙尘暴而临时关闭,我们在开罗机场苦等了12个小时后,才坐上飞机抵达喀土穆。苏丹是非洲领土最大的国家,但是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从喀土穆到南部的中国维和部队运输、工程以及医疗分队营地,既不通火车,也没有长途汽车。得知这一情况,我们的心一下子沉了下  相似文献   

13.
应联合国请求。我国首批12名维和警察于4月26日奔赴联合目科素沃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向这—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也是继波黑任务区之后.再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在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承担了重要的义务.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日益凸现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鏖战昂松戈     
102个日夜的奋斗,920多个小时的坚守,310余人次直接参与施工,累计动用装爸70余台辆……截至目前,我第二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赴昂松戈执行尼曰尔营区建设任务已两月有余,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局势,恶劣难耐的自然环境,全体官兵迎暴风浴黄沙,战高温斗酷暑,在广袤的撒哈拉腹地写下了中国维和部队光荣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李峰 《环球军事》2010,(23):38-39
2006年4月到2007年8月,我曾连续两次和战友们远赴西部非洲的利比里亚执行维和运输任务,任务期为16个月,480天,先后担任维和运输大队政治委员,和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指挥长,今年是中国参加国际维和二十周年,作为亲历维和的中国军人每当回想起那段艰难和快乐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维和行动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联合国维和警察的快速部署方式也已经从过去的待命安排机制过渡到目前的常备警力。常备警力的设立不但缩短了新任务区警察部门建构的周期,提高了警察工作效率,还可指导或直接参与任务区当地执法、司法和监狱管理工作,并适时开展对警察部门行动能力的评价和评估,向任务区警察警监提出建议。梳理联合国维和警察常备警力的概念、历史沿革、组建及职责,提出组建中国维和警察常备警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新闻     
中国首次向欧洲任务区 派出女性维和民警 10月27日,包括两名女性在内的中 国10名维和民事警察启程,前往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是中国第二次向欧洲维和任务区派遣维和民事警察,也是中国首次向欧洲任务区派出女性维和民警。应联合国请求,2000年1月以来,中国已向联合国东帝汶和波黑任务区派出了6批共124名维和民事警察。(朱振宽)  相似文献   

18.
历险黎巴嫩     
2005年我承担了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蓝盔》的摄制任务。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使包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身陷战火之中。我认为,纪录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如何面对炮火硝烟理应是《中国蓝盔》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在责任和使命感驱使下,黎以冲突硝烟未尽,摄制组便来到了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启程奔赴刚果(金)。由中国派出的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官兵的生活、工作如何呢?本刊特陆续摘发《一个中国女兵的维和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王涛 《现代军事》2015,(2):45-51
2014年12月22日,经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批准,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在山东省莱阳市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开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联合国维和行动基本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指的是为了落实或监督落实冲突方签署的旨在控制和解决冲突的协议,或者为了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的安全提供,经冲突方邀请或同意后,由联合国组织并指挥的、执行军事或其他任务的非强制性行动。自1948年开始实施以来,联合国维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